讲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大秦帝国。由于秦始皇一方面“焚书坑儒”,实行血腥残暴的统治,另一方面大兴土木,征民夫北筑万里长城,发刑徒70万建始皇陵、修阿房宫,耗尽民力、物力、财力,老百姓苦不堪言。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刘邦、项羽起兵江淮共同抗秦,大秦帝国才建立仅仅15年就轰然崩塌了。接着刘邦和项羽又进行了楚汉战争,最终刘邦获得胜利,夺得了天下,建立了大汉王朝。
由于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兵火连年,秦都咸阳化成一片焦土,全国各地都遭到破坏,所以,汉王朝刚建立时十分贫穷,穷到汉高祖刘邦虽是皇帝,却找不到四匹一样颜色的马来拉车,宰相和将军等高官甚至没有马车,只好坐牛车出行。老百姓的生活可想而知就更艰难了。刘邦死后,吕后专权,皇室宫斗、高层内乱不断。直到汉文帝登基,开创了“文景之治”,才开始民富国强。
汉文帝刘恒(前203—前157年),是汉高帝刘邦的第四个儿子。他登基后,信奉黄老之术,主张“无为而治”,严禁官员以苛捐杂税扰民。他自己也节俭朴素。古代宫廷后妃及贵族女子都是长裙拖地,为了节约布帛,他下令宫中皇后以下都不许长裙拖地。他曾想在宫中修建一个露台,经预算需花费百金,于是他说:“百金是十户中等人家一年的收入,太贵,不建了。”他奖励农耕,亲耕籍田以做表率,主张对农民轻徭薄赋,少收税甚至不收税。汉文帝十二年(前168年),农民的田租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汉文帝十三年(前167年),“遂除民田之租税”。直到汉景帝二年(前155年),才下诏“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从此以后,三十税一成为汉代田租的定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田赋考》中称赞道:“文帝恭俭节用,而民租不收者至十余年,此岂后世可及!”汉文帝作为皇帝,能听取民女缇萦的建议,废除了残害人身体的肉刑;谨慎对待诸侯王,采用以德服人、以武平乱的态度。在匈奴入侵中原的问题上,他不想进行战争,而是采用与匈奴和亲止战的方式,营造安定团结、休养生息的政治局面。在他20多年的治理下,百姓富裕安乐,国家强盛稳定,开启了“文景之治”的盛世。
汉文帝驾崩之前,还下诏令要求节俭办理自己的丧事。为了不占农田,他选择依山修建自己的陵墓——霸陵(位于陕西西安东郊白鹿原东北角),而且不许改变山川原貌,不许陪葬金银器皿,只许以瓦器陪葬。

汉文帝画像
汉文帝去世后,太子刘启(前188—前141年)继承帝位,是为汉景帝。汉景帝登基后,听从御史大夫晁错的建议,为防止诸侯王就地坐大,反叛作乱,推行“削藩策”,削减诸侯封地。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吴王刘濞联合各地诸侯王,打着要求诛杀晁错“清君侧”的旗号反叛作乱。这次叛乱共有7个诸侯王参加,史称“七国之乱”。汉景帝为了保国家安全,开始并不愿意进行战争,便采纳了袁盎的计策,杀了晁错以安慰诸侯王。然而“七国之乱”并没有因晁错被杀而停止。汉景帝于是果断地调派周亚夫等将领率大军去平叛。周亚夫采用截断叛军粮道的战策,一举击溃了叛军,用3个月将七国叛乱彻底平定。汉景帝趁机将各诸侯王的权力收回中央,大量裁撤诸侯国的官吏。诸侯王不再有行政权和司法特权,诸侯割据问题得以解决。
“七国之乱”平定后,中央集权得到了巩固。汉景帝继承汉文帝勤俭治国的理念,继续奉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赋税,还多次颁诏,以法律手段打击那些擅自动用民力的官吏,以保证正常的农业生产。汉景帝为了节约粮食,还两次下令禁止用谷物酿酒,甚至禁止内地郡以粟喂马。马在古代的军事地位极为重要,所以汉景帝大力推进马政建设。他下令扩大设在西边(如北地郡)和北边(如上郡)的国家养马苑,而且鼓励民间饲养马匹。所以景帝时期养马业得到了大力发展,属于官府的马匹发展到了40万匹,民间养马也很多。大量养马对于发展骑兵起到关键作用,为后来汉武帝抗击匈奴、开疆拓土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当时一般有钱的商人出门骑一匹母马都觉得很丢面子。

汉景帝画像
汉景帝后期,国家库房太仓里的粮食陈陈相因,多得都往外流。国家钱库里堆放的铜钱,因长期不使用,连穿铜钱的绳子都腐朽断开,散乱的铜钱便成堆地放在一起,管库房的仓官都数不过来,不知道具体钱数。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到相当富裕的程度,所以上自君王下至郡县官,都逐渐重视起文教事业的发展。汉景帝末年,任命文翁为蜀郡太守,首创了郡国官学。
汉景帝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父亲汉文帝的执政理念,与父亲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