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

讲述

汉武帝征和二年(前91年),宫廷发生了巫蛊之祸。负责查案的江充诬告陷害太子刘据。刘据起兵诛杀江充,遭到汉武帝镇压,兵败后自杀。刘据的长子刘进有个儿子叫刘病已,当时还在襁褓中就被关到监狱里。后来汉武帝大赦天下,4岁的刘病已被外祖母家收养。汉武帝死前留下遗诏,重新确立了刘病已的皇族身份,让人将他接回长安,由掖庭令张贺看管照顾。

虽是皇族成员,却过着平民的生活,青少年时期的刘病已在长安城内外游荡,随意往来于京城附近,整天放浪不羁,斗鸡走狗,无所事事。而实际上刘病已在游历、玩闹中已体察、了解了民情,深知百姓疾苦和吏治得失。

汉宣帝画像

汉武帝在太子刘据被杀后,另立钩弋夫人所生的幼子刘弗陵为太子,并且为了防止外戚专权而杀掉了钩弋夫人。汉武帝死后,8岁的刘弗陵继位为汉昭帝,在霍光、金日碑、桑弘羊的辅政下,改革制度,废黜冗官,减轻赋税,对内实施一些爱民政策,基本控制了汉武帝后期遗留的诸多社会矛盾,出现了“百姓充实,四夷宾服”的良好局面。可惜汉昭帝年仅21岁就因病驾崩了。

汉昭帝无子,霍光于是选昌邑王刘贺入朝做了皇帝。刘贺在位27天,因荒淫无度、不顾社稷而被废,史称汉废帝。太后诏令刘贺回到故地昌邑。据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刘贺尽管不学无术,不务正业,荒唐透顶,也绝不可能在27天内做出上千件荒唐的事情。这主要是霍光想借故废掉他,以达到自己专权的政治目的。

霍光作为权倾朝野之臣,他心目中理想的皇位继承人只能是一个年龄不大、没有势力的人,这样不会妨碍他大权独揽。原任廷尉监的邴吉曾照顾过狱中幼小的刘病已,现已升任光禄大夫,便将刘病已推荐给了霍光。霍光认为让刘病已做皇帝很好:刘病已只有18岁,全家都被杀光了,只剩下他一个人,而且他是谋逆的太子之孙,虽然名列皇族,实际上只是一介平民,既无外戚的援助,也没有自己的封国和人马。于是,刘病已就这么神奇地做了皇帝——他就是汉宣帝。

霍光画像

霍光以为找到了一个好控制的傀儡皇帝,但是他却看走了眼。这个在监狱里生活过的年轻皇帝,富有心机、忍耐力和坚强的意志力。刘病已在入宫继承皇位之前,已在16岁时娶许广汉之女许平君为妻,并生下一子,取名刘奭(即后来的汉元帝)。刘病已做了皇帝后,将许平君封为婕妤。议立皇后时,公卿大臣都倾向于立霍光的小女儿霍成君为皇后。汉宣帝便下诏让大臣们把他流落在民间时所佩的一把旧宝剑给找回来。公卿大臣们明白过来:皇帝不忘糟糠之妻,想立结发妻子许平君为皇后。于是大家又联名上疏,请求立许平君为皇后。几个月后,许平君被立为皇后。但是,霍光认为许广汉曾是罪人,不应该封为国丈,一年多后才封许广汉为昌成君。通过这件事情,霍光发现汉宣帝不好控制,便上书提出还政给皇帝。汉宣帝知道这是霍光在试探自己,便以自己年轻,没有治国经验为借口推让。霍光不仅得以继续秉政,还被论功行赏、增封食邑。

霍光的妻子霍显却一直想让自己的女儿霍成君当皇后,于是在许平君第二次怀孕分娩时,收买了御医淳于衍,让她在给许皇后用药时下毒,害死了年仅19岁的许皇后,如愿以偿将自己的女儿送进宫,并被立为皇后。汉宣帝对许平君的死十分内疚和悲痛,追封她为“恭哀皇后”,葬于杜陵南园。

汉宣帝地节二年(前68年),年岁已老的权臣霍光病死,汉宣帝开始亲理朝政。他深知霍家的权势极大,不敢轻举妄动,便将霍家的子弟、亲戚或升官任命为虚职,或调到边境,裁撤霍家掌握的皇宫禁卫兵权与主政实权,并任命自己的亲信担任相应职务,掌握兵权与政权,逐步将权力收到自己手中。两年后,霍家的权力被剥夺殆尽,汉宣帝的羽翼已经丰满,开始追查许皇后的死因。霍家人十分恐慌,决定铤而走险,妄图发动政变,废掉汉宣帝。地节四年(前66年),汉宣帝将意图谋反的霍家子弟及其余党一网打尽,清除了霍家在朝廷的势力,不仅为许皇后报了仇,还将朝政大权正式掌握在自己手里。

杜陵陵园遗址

就这样,汉宣帝凭着自己的忍耐力和强硬的政治手腕,终于成为大汉帝国真正的主人。他改名为刘询,成为一代中兴明君而名垂青史。

流落民间的经历,使汉宣帝深知吏治得失和民生疾苦,对于他施政治国有直接影响。他励精图治,减轻百姓的负担,发展农业生产;清除霍光的势力后,重视选贤任能,重视吏治,贤臣循吏辈出,出现了麒麟阁十一功臣。在治国理念上,他反对汉武帝以来形成的“独尊儒术”,认为治国应兼用“霸道”与“王道”,儒家、法家并用。在对外关系上,本始二年(前72年)汉宣帝派赵充国率骑兵联合乌孙国大破匈奴,使匈奴呼韩邪单于率众来朝称臣。神爵二年(前60年),汉宣帝又派老将赵充国督兵挫败羌人进犯,平定西羌,设金城属国安置降羌,并设立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各国,保障西域平安和丝绸之路的通畅。这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汉朝的版图,自此西域广袤的土地正式归属西汉中央王朝管辖。

在汉宣帝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四夷宾服,国力强盛,史称“孝宣之治”或“孝宣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