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这是孙中山先生1912年撰写的《祭黄帝文》,用32个字概括了黄帝的历史功勋。黄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人,是奠定中华文明的第一座基石。

人文初祖殿
远古时期,中华各民族散居在神州各地,有三种社会经济形态:一种是渔猎采集经济,一种是游牧经济,一种是农业经济。渔猎采集经济社会和游牧经济社会,由于食物来源不稳定,因而经常需要游走迁徙,社会形态也很不稳定,但长期狩猎和游牧容易形成强悍的民风。而粮食种植需要一定的周期,人们在生活来源逐渐有保障的前提下定居下来,渐渐步入农业文明社会。
当时中华大地上有很多部族,其中有三大部落联盟最有名。一个是姜姓部落,位于今宝鸡市渭水之南的清姜河流域,其首领是炎帝神农氏。一个是姬姓部落,居住在偏东边的姬水附近,其首领是黄帝轩辕氏。据史书记载,炎帝和黄帝同是少典之子,同出于一族,后来分散迁徙,各自繁衍扩张。日久年深,两个部族的风俗习惯差异越来越大,变成了两个族类。还有一个是九黎族部落联盟,居住在今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以及长江流域一带,蚩尤是其首领。

炎帝采药图

炎帝陵
炎帝的部落发展得较早,传说炎帝神农氏“三岁知稼穑”,后来带领族人发展农业。他们开辟山林,放火烧出平地,以草木灰为天然的肥料来种植粮食,所以炎帝又叫“烈山氏”。人们生了疾病,便找中草药治疗。炎帝为替民众治病而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得茶以解之”,成为中草药的发现者,所以中国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便称为《神农本草经》。进入农业社会以后,人们的生活相对安定下来。
黄帝本姓公孙,后改姬姓,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他出生时便显出神奇灵异。黄帝的母亲名附宝,她有一天晚上看到绕北斗第一星天枢星起了一道电光,照耀四野,因而怀孕,24个月后生下黄帝。黄帝在襁褓中即会言语,成人后聪慧通达。黄帝在部落内一方面明修政治,种植五谷,发展农业,安抚百姓;一方面整备军旅,组织军队保卫劳动果实,抵御外来部族的侵袭。军队的产生使黄帝部落有了鲜明的国家形态。与此同时,炎帝部落开始衰落,不断受到游牧部落和渔猎经济部族的侵袭,尤其是受到残暴的九黎部落的侵略而战败,却又无力征讨。黄帝部落为了扩大势力范围,与炎帝部落大战于阪泉之野。经过三次大战,炎帝部落战败,归顺于黄帝部落,形成了两大部落的统一。炎帝与黄帝本都是少典之子,所以我们至今还自称“炎黄子孙”。

《神农本草经》书影

轩辕黄帝像

黄帝陵
但是,残暴的蚩尤率领九黎部落联盟作乱,不听从黄帝的号令,黄帝便率大军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今河北涿鹿县),斩杀了蚩尤。
平定天下后,黄帝虽被推为天下共主,但没过过一天安逸的日子。他率领部下披荆斩棘,开山通路,东边到达渤海,登上丸山(在今山东潍坊)和泰山;西边到达崆峒,登上鸡头山;南边到达长江,登上熊山(即今湖北神农架)和湘山(在今湖南岳阳);北边驱逐荤粥(xūn yù)游牧民族,各路军队在釜山(在今河北怀来县)会合。黄帝不但组建军队自卫,而且设立百官,都以“云”命名,军队称为“云师”。黄帝带领大家发展生产,种五谷,驯养动物,冶炼铜铁,制造生产工具。黄帝的元妃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教百姓做衣裳。史官仓颉负责造字,革除了结绳记事的弊端。在炎帝神农氏以植物本草治病的基础上,黄帝与大臣岐伯、雷公等讨论疾病的成因、诊断及治疗等,形成了古老的中医理论体系。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就是托名于黄帝与岐伯的问答而作,所以中医又称“岐黄之术”。总之,在黄帝时代,中国全面进入了文明社会时代,农业、科技、文化、医学等进入全面大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