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社会实践中拓宽视野、丰富阅历、增长见识,加深学生对自然、社会、文化的认知与体验,有效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一项活动。

研学旅行起源于春秋末期,孔子带领弟子们踏遍山川都邑,考察政风民情,推行周礼文教。为撰写《春秋》,孔子“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尽量“多闻”“多见”“多识”。西汉司马迁在广泛搜集文献资料的同时,漫游大江南北,着意挖掘流传在民间的生动而丰富的口传资料。他从京城长安出发,经江陵抵达汨罗江畔,“窥九疑,浮于沅、湘”,凭吊屈原;“上会稽,探禹穴”,考察了解虞舜、夏禹的事迹和传说;再沿江北上,走访淮阴父老,搜集有关韩信的传闻;然后“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最后“过梁、楚以归”长安,最终编撰成“史家之绝唱”——《史记》。北魏郦道元长期跋山涉水,往返于长城以南和秦岭—淮河以北的广袤区域,游览诸多河流山川和名胜古迹,所到之处即亲自考察,“访渎搜渠”,写出了《水经注》。诸如孔子、司马迁、郦道元等古代文化名人开创的游学之举,孕育形成了我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对后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以后,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的教育理念,进而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和时间,以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这已成为我国现当代教育的一大原则。

2013年,国务院在《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第一次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2014年,国务院在《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2016年,教育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提出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和德育框架。近年来,在试点工作取得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国家重视支持、行业指导有力、社会积极参与、学校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的良好局面。

为进一步深入挖掘研学实践课程资源,推动研学实践教育走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我们萌发了编写一套既切合研学实际又具有陕西地域特色的研学实践教育读本的想法,从宏观与微观层面为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提供内容、信息和建议。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下四个原则:

第一,在指导思想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身教最为美,知行不可分”的教育理念,贯彻知与行、学与用、美与善、物质与精神相融合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

第二,在编写思路上,秉承“寓教于乐、寓教于行、寓教于思”的研学理念,严格落实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要求。

第三,在内容选取上,结合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紧扣陕西的文化内涵与地域特色,围绕华夏寻根、丝路探源、革命印记、秦岭文化、科技创新五大文化主题,形成系列读本,深化学生的知识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认知力,强化学生的体验感。

第四,在写作要求上,力求把握三个关键,即丰富知识点、突出体验感、激发探究欲;力争做到三个相融,即点面相融、雅俗相融、动静相融;期望实现三个目标,即成为研学实践的活教材、成为大众旅游的好帮手、成为文化传播的助力器;力戒编写成景点介绍书、一般教科书或专业学术书,努力将一套务实、对路、好用的研学实践教育“活教材”呈现在读者面前。

在具体编写方面,我们重点突出以下三个方向:

一是文化主题系统化。读本的内容设计紧扣五大文化主题,同时与中小学各学科教材紧密结合,在整合、彰显陕西人文与科技资源的基础上,结合研学实践教育特色进行课程化、体系化的梳理,突显陕西特色。

二是难易程度差异化。在读本的内容设计上,依据小学、中学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能力,坚持“小学讲故事,中学讲道理”的差异化编写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点的难易区分和语言风格的整体变化。

三是内容形式多样化。在构建主题研学实践教育读本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以陕西地域文化为载体,采用讲故事的叙事方式,配以丰富的图片,力求做到图文并茂,并穿插知识链接和探究思考等模块,激励学生在读本的引导下,建立起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强化研学旅行实践教育体验。

按照以上整体构想和编写要求,经过精心打磨,这套《研学·中国(陕西)》知识读本终于与广大读者见面了。希望它能够为中小学生和家长朋友们及广大旅游爱好者所喜爱,同时也衷心期望得到社会各界的热诚指正。

最后,我想强调说明一点:本套读本是按照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西安营地的编写思路进行整体策划构建的,是对陕西各个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教育资源的整合,并得到了部分西安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示范校的认可。此外,本套读本的出版得到了西北大学出版社的鼎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202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