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才访谈
问:您是哪里人?是哪一年出生,哪一年进队的?
答:我是陆良人,1975年出生,1988年进入省体校。
当时到省体校测试成绩,1500米我跑了5分14秒,连个女孩子都比不了。但字永平教练真是慧眼识英,他首先是看你的条件,其次是看你的潜力。他从事青少年运动员培养很有经验,培养的运动员都很优秀。
在省体校练了一年多,我就参加了省里的中长跑运动会。那是1990年,在普洱,我跑1500米成绩是4分2秒,3000米成绩是8分49秒,一下子就把其他运动员给超过了,在云南反响比较大。
彭祥生教练就把我招到体工队的中长跑二组训练。练了七八个月后,1991年我参加了全运会的青年组预赛,5000米跑了14分6秒,达标运动健将。
那时候我进展速度快,基础打得不够扎实,受伤多,慢慢地我跟腱也受伤了。
1993年,我被调到苏文仁教练那一组。我算是苏指导的关门弟子吧。
那时候,我们云南的中长跑处于低潮期,张国伟当时受伤,准备要下队了。
后来苏指导把我们带到安宁温泉拉练,待了一年半。在安宁训练运动量大,练得也狠。那年练下来,我们的基础算是打扎实了。
1993年全运会,5000米我跑了13分41秒49,破了全国青年组的纪录,排第五。
1994年,张国伟教练接手我们的训练。
练了一年后,我的跟腱就受伤了。运动员跟腱受伤,基本上就不能进行高强度的训练了;一般强度的训练可以,但是高强度的练不了。
到2001年,我练中长跑已经13年了,加上跟腱一直有伤,那年我已经29岁,就退役了,现在玉溪体校工作。
问:从基层向上输送运动员有政策支撑吗?
答:现在没有奖励了,原来有。输送上去,拿到名次,就能评职称,工资待遇各方面能往上走。
问:当教练确实要舍弃太多。
答:我干教练这个职业的确奉献了许多,把家庭丢在了一边,自己的娃娃也管不了,过年过节也要一直守在队上,自己从来没有好好休息过一天。
这些年我确实培养、输送了很多人才,现在张国伟教练手里的队员就有4个,朱荣华教练那里有1个。我现在队里还有几个年龄很小但很优秀的苗子。
现在提到田径,提起玉溪中长跑,人家都翘大拇指。
我们玉溪运动员多的时候有80多名,现在也随时保持在50多人的规模。
从2003年起,玉溪体校一直是云南省中长跑的后备人才基地。2009年,我们被评为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到现在已连续4次了。
国家田管中心把我评为优秀基层教练,我们体育局长还替我去领了奖。
教练这个工作苦是苦,但是苦中有乐。和这些娃娃在一起,能看着他们一天天成长,我觉得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