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仁学访谈

朱仁学访谈

问:您是怎么接触到中长跑项目,怎么进体工队的?您是哪里人,是哪一年出生的?

答:我1991年出生,会泽人。初一的时候,我从中学进入会泽体校,当时应该是2007年。

问:当时您是怎么想着要进体校的呢?

答:在我们乡镇中学里有一个体育老师,有一天他问我愿不愿意练跑步,我说愿意。

我练了两周他又来找我,说你可以再坚持一下,练一个学期,然后就把你送到县里的体校,到更专业的体育训练机构去。

后面放暑假的时候,县里体校的教练来我们中学选长跑人才,他看上了我的身体条件,让我去会泽体校报到。

那是我第一次进城。

从事体育还是要有一定天赋的。在体校练了半年后,我们县里有个比赛,所有乡镇中学都在一起比赛,结果好多老队员都跑不过我。

2007年我在会泽体校待了差不多一个学期,练到年底我就去了曲靖体校。之后省体校的教练也看中了我。

2008年我就到了海埂基地,当时十六七岁。我在会泽的时候上初一,到省体校就上初二。我在省体校待的时间有点长,接近3年。

问:那会儿您对中长跑项目有什么认识吗?

答:那段时间我突然就练不动了。

问:练不动?是心理上的原因吗?

答:就是感觉身体已经被开发到极限了。

当时我就做好准备,打算接着上学,上个大专什么的,反正就想练不好就不练了。

这样坚持训练了差不多一年,我的成绩慢慢又有了提升。

2008年北京要举办奥运会,那时候我就有了目标。

那时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刘翔,还有我师兄陈明付。当时我们QQ空间什么的玩得可好了,我特意去网上找他们的照片,存下来,当榜样。

2008年奥运以后我心里就想,要好好练一下,往更高的平台去发展,进入省体工队。

2009年我没参加省运会,因为我是1991年出生的,1992年出生的才能参加。年底,我们体校教练向学校领导申请,让我们到省体工队跟队训练。2010年1月,我们过来了一批队员,一个队有六七个人。慢慢地,张国伟指导对我们就有了好印象。

2010年我没有参赛,就在体工队练。我到体工队后改变其实挺大的。

到了2011年我开始参加比赛,第一场是贵州的越野赛,我当时是拿了第4还是第6,反正是可以转正了。

那时候我心里更自信了。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一定要达到国家级健将。后来我参加了10000米的全国第一场比赛,结果跑了29分10几秒,比我想象的成绩提升了不少。

跑完我信心大增。

那年我成绩提升挺大的。

到了2013年全运会时,我进队已经两三年了,对于这种大型比赛,我已经没有了特别的压力。

比赛那一天,我们教练挺紧张的。我们几个队员一起跑出去,到了20多公里时,李有才就掉队了;差不多到30公里时,董哥就跑不动了。我们省当时就只剩我一个。

到最后剩下2公里、3公里的时候,我小腿抽筋也跑不动了。到最后,我拿了个第5。

下来后,教练问我拿了第几,我说第5,我记得当时他表情都僵了,因为第5名没什么用啊!要的是冠军,拿个前三也好啊。

后面我就没有继续比赛了。这届全运会,我们队就张中记拿了个前三名。

2013年我们队的所有比赛就这样结束了。

2014年以后,我又参加了各种全国比赛,这几年第3、第4、第5拿得挺多,全国越野跑锦标赛我拿了个冠军。

2016年2月,我参加了里约奥运会选拔赛,当时是在重庆。

我其实练得挺好的,但不知道为什么,每次跑马拉松,到了某个时候,我的腿老是会抽筋,一抽筋就影响挺大,大概在32、33公里处,要四五公里后才能慢慢缓过来。

结果奥运会选拔赛,董哥第1,多布杰第2,我只是第3。

当时我们教练说:“你应该是不能参加奥运会了。”

但到了当年5月,国家田管中心又突然通知说,每个项目每个国家必须出3个人参加,很突然。这样,我就又可以参加奥运会了!

当时田管中心领导来看我们训练,在海拔2000多米的会泽,我们那时的训练状态真的是太好了。

结果同年6月的全国田径冠军赛,5000米我好像是第3,10000米我拿了个冠军。

问:参加奥运会您经历了什么?

答:我当时跟着整个大集团出发,挺期待比赛的。

因为中国长跑毕竟跟世界水平还是有差距,所以当时不要求我们拿第几,只要求我们成绩有所突破。结果我的成绩还是一般,我跑了2小时20几分,我们教练挺不开心的。

问:奥运会比赛回来,您心态怎么样?

答:心态挺平稳的。我们的目标主要还是比好国内的比赛,要准备2017年的全运会了。

问:经历了大赛后,当时您觉得自己缺什么吗?

答:还是经验不足吧。

每届全运会,我们都要准备差不多半年,各种苦头吃尽,只有自己才知道那种苦。训练量大,强度也大,每天都要跑几十公里,反复、反复、再反复,就为了那么一个比赛。

比赛之前,我身体机能挺好,比董哥他们都好很多。我天生身体机能就比他们好。

比赛的时候,我也跟了他们20多公里,然后就感觉有点累了,就掉了。结果我越掉越慢,整个人心态都崩了。

然后我情绪就特别低落,也体会到2013年董哥那时的心情了。

我们教练说:“年纪轻轻的小伙子,怎么了,失败了就失败了,接下来还有比赛嘛。”

然后到9月的场地赛,我又拿了个第4名。

当时我特迷茫,每天都是昏昏沉沉的。我都开始质疑自己了。

经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我的心态才慢慢调整过来。

到了2018年,要准备亚运会了,国家田管中心派我们去非洲外训,在非洲待了一个月,去跟基普乔格做加强训练,我、董哥还有张德顺,我们仨。

非洲那儿的条件真是太差了,应该是还处于我们国家五六十年代的水平吧,很穷,出门就是黄土地。

问:外训那一个月对您的心理上有什么影响?

答:人家条件这么艰苦,为了吃顿饭,就能这么跑。我们中国,每个月还要给运动员工资,给各种保障,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练?!

问:这次外训对您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心态上的激励吧?技术上有没有改进?

答:是。但要老运动员刻意去改什么技术肯定改不了,因为已经定型了。

问:这种外训有必要吗?

答:要想练的话真应该去,杨绍辉就是一个例子。

问:那会儿是不是有想法,觉得运动生涯差不多要结束了?

答:觉得差不多该结束了。

2019、2020年这两年杨绍辉他们的成绩提升挺大,去非洲训练对他们的个人成长作用也挺大的。从那以后,他们整个人生就变了。

我反正经过前面那些得失,也因为伤病,都无所谓了,最近几年我就是这种感觉。

后来,为了2021年的全运会,我又提前练了三四个月,结果跑10000米才拿了第6名。

回来后我就准备下队了。

问:里约奥运会马拉松比赛后你们总结经验了吗?我们在跟其他运动员聊天时,他们都在说跑马拉松的经验很重要,这种经验具体是指什么?

答:跑马拉松其实是个很细的活儿。

要跑一场马拉松,最起码要提前4个月就开始准备,包括赛前赛中赛后的训练分配,哪个阶段怎么练,要拿捏到位。到比赛前,要把身体状态调到最佳。比赛中,应该采取各种战术,包括赛中的补给,各种细节都要做到位。

问:这10年里,您都是一直跟着张导,你们之间是什么样的一种情感关系?

答:从进队开始,张导就像我们的父亲一样,对我们很关心。他现在已60多岁了。哪怕比赛比不好了,下来他都会对我们说,比得好比不好都过去了,接下来咱们一起总结。

每天张导都对我们说,我不要求你们其他什么,你们只要好好训练就行;你们每天该吃的吃,该睡时睡,其他事都不用你们操心。

他对我们挺负责的。当教练其实挺辛苦,因为要管好一个队,就要舍弃很多东西。我觉得,他大部分时间都花在队里,对于家人也是亏欠挺大的。

一个集体要把某一件事做好,就得有人牺牲,这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