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悲鲁:‘无中生有’当代艺术作品展”前言

“凡悲鲁:‘无中生有’当代艺术作品展”前言

艺术创作基于生活体验之上,它脱离了“功用”的囹圄,自由且真挚,定格艺术家某一个时间点最为质朴、凝练的情感。它是即兴的,也是流动的,有着狂放或温婉、具象或简约的形态。这种不可预知性是艺术创作最值得玩味的特质,它可以让艺术家借助一切空间、媒介、材质,去表达或解构世间万象,观者也正是在这层层叠叠的“万象”中寻找与自己产生情感共振的画面。由此一来,创作者和观者,一方主动创造,另一方主动寻找,即兴地相遇,并在观念的碰撞中产生交流、理解与融合,借艺术家的双眼,于画面表意之外,体察其内心的生命感动,或许也是因此,艺术得以启发人、感染人、治愈人……

观念、多元、跨界、融合是当代艺术的关键词,在后现代解构主义语境下,创作者得以打破不同材质、媒介、风格、流派之间的界限,艺术家所创造的“万象”也因此拥有了层出不穷、异彩纷呈的表现形式,为观者打造一个个超脱现实维度、如梦如幻的视听体验。然而,在这场强调“新”“异”“怪”“奇”的狂欢中,我们往往热衷盲目地追捧潮流,却将一些承载着华夏文明重量的民族精粹置之脑后,这或许是一种物质文明泛滥下的必然,却无疑是令人焦灼、痛心且亟待扭转的文化危机。

同时,优秀传统文化的返场不应只是流于表面的,如若想真正走进观者内心,则需传统艺术的文化匠人主观能动地与当下的语境积极寻求表与里的契合,在艺术表现形式与观念传达上发生恰如其分的嬗变,让中国文化的美学内核能够在当代人的精神世界中找到一个入口,生根发芽,并借助充盈着东方神韵的视觉质感让这株嫩芽茁壮成长。在这里,我试图将水墨的笔墨神韵、工笔写意与8K数字显示技术有机结合,搭建一场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对话,期待驻足于此的人们倾听洗尽铅华的水墨艺术凝结于笔触之间的声音,感知“有形”与“无形”间激荡的复古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