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过敏如何选择过敏药?

(二)哺乳期过敏如何选择过敏药?

哺乳期激素水平急剧变化的情况下身体需要通过自我调节适应内分泌的变化,哺乳期妈妈与常人一样也会生病,并且问题显得更突出。哺乳期妈妈应严格控制哺乳期食物摄取及接触外界事物以严防自身过敏、婴幼儿过敏等相关疾病,哺乳期过敏如何治疗及过敏危害备受关注。

1.哺乳期过敏的原因

过敏即过敏反应,抗原物质作用于机体后可导致机体的反应性发生改变,当机体再次暴露于相同抗原时,所产生的反应与首次不同,或出现对机体有利的免疫反应,或出现对机体组织有损伤的变态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荨麻疹、心慌、气短、哮喘、出冷汗、脸色苍白、口唇青紫,甚至血压降低、休克,若不及时抢救可致死亡。过敏反应分为四型:Ⅰ型(速发型),Ⅱ型(细胞毒型),Ⅲ型(免疫复合物型),Ⅳ型(迟发型)。

哺乳期过敏常见原因如下。

(1)遗传及环境因素:研究表明父母有过敏性疾病,孩子有较大概率患有过敏性疾病;环境因素的刺激带来突发改变,故接触过敏原为主要诱因。

(2)孕酮下降及雌激素水平上升引起肥大细胞降解,释放组胺:孕期肥大细胞增多,孕酮有稳定肥大细胞膜作用,分娩后孕酮水平下降同时雌激素水平上升增加了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

2.哺乳期过敏的危害

哺乳期过敏不仅危害哺乳妈妈的身体,导致各种不适症状,同时因使用药物治疗期间纠结是否停止哺乳易产生焦虑情绪。有些过敏反应被忽视时还可使孩子患过敏性疾病的概率增加。在哺乳期,宝妈产生的各种抗体又可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婴儿从母乳中获得相应的分泌型IgA(sIgA)、IgG及亚类的特异性抗体的浓度高低,可直接影响婴儿食物过敏的发生时间、频率和严重程度等,但也有研究表明哺乳期过敏与孩子过敏性疾病无关,甚至有研究表明母亲哺乳期摄入高致敏性食物,可能会防止婴儿发生食物过敏或其他过敏性疾病。

img

3.如何预防哺乳期过敏?

避免接触过敏原,能有效降低甚至避免过敏再次发生。寻找过敏原,回忆饮食、药物及接触过的环境能有效发现过敏原从而避免接触。对于无法明确过敏原者,有研究表明哺乳期减少高蛋白类食物如鸡蛋、牛奶等摄取,可减少过敏的发生。对于如何正确预防过敏及明确过敏原,建议咨询过敏门诊。

4.哺乳期过敏的药物治疗

宝妈如不慎在哺乳期出现过敏症状时,应回忆接触的环境及食物,寻找过敏原,同时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过敏症状轻时可能为一过性状态,无需药物治疗。调节好心态,切勿产生焦虑情绪。

(1)维生素C或葡萄糖酸钙:过敏症状较轻时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服用维生素C或者葡萄糖酸钙进行治疗,这两种药物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既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改善过敏的症状,又不会对宝宝造成不利的影响,是哺乳期治疗过敏的理想药物。

(2)抗组胺药物或糖皮质激素:哺乳期妈妈的过敏症状若非常严重,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及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是哺乳期首选抗过敏药物。抗变态反应药物长期使用时都应该考虑其兴奋和轻度镇静的副作用,一般无需限制治疗或者停止哺乳,若出现症状,应该及时换药。泼尼松龙、强的松及甲泼尼龙可以作为哺乳期的系统性治疗药物,高达1g的单次用药或者短期持续用药,均不需要限制哺乳,若持续高剂量给药,则需要用药3h之后再哺乳,常规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无需限制哺乳,对于需大剂量使用激素患者建议住院治疗并观察是否出现激素使用相关并发症。

(3)脱敏治疗:脱敏治疗也同样可以应用于哺乳期。脱敏疗法能从病因上治疗过敏反应,《WHO变应原免疫治疗意见书》认为“脱敏治疗是唯一可能根治过敏性疾病的方法”。可就诊过敏专科门诊。

5.用药注意事项

使用糖皮质激素药时,避免长期、大面积或者高剂量使用。若停止哺乳,再次哺乳时机需根据宝妈的症状及药物使用情况而定,建议咨询临床药师。

(杨星海 卢圆圆 甘 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