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艺舟双楫 外一种》简介
《广艺舟双楫 外一种》这本书是由.(清)康有为著创作的,《广艺舟双楫 外一种》共有45章节
1
广艺舟双楫(出版说明)
康有为(1858—1927),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等,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光绪年间进士,官授工部主事。...
2
自 叙
可著圣道,可发王制,可洞人理,可穷物变,则刻镂其精,冥踰其形为之也。不劬于圣道、王制、人理、物变,魁儒勿道也。 康子戊己之际,旅京师,渊渊然忧,悁悁然思,俯揽万...
3
卷 一
...
4
原书第一
文字何以生也?生于人之智也。虎豺之强,龙凤之奇,不能造为文字,而人独能创之。何也?以其身峙立,首函清阳,不为血气之浊所熏,故智独灵也。凡物中倒植之身,横立之身,...
5
尊碑第二
晋人之书流传曰“帖”,其真迹至明犹有存者,故宋、元、明人之为帖学宜也。夫纸寿不过千年,流及国朝,则不独六朝遗墨不可复睹,即唐人钩本,已等凤毛矣。故今日所传诸帖,...
6
购碑第三
学者欲能书,当得通人以为师,然通人不可多得。吾为学者寻师,其莫如多购碑刻乎!杨子云曰:能观千剑,而后能剑;能读千赋,而后能赋。仲尼、子舆论学,必先博学详说。夫耳...
7
卷 二
...
8
体变第四
人限于其俗,俗各趋于变,天地江河,无日不变,书其至小者。钟鼎及籀字,皆在方长之间,形体或正或斜,各尽物形,奇古生动。章法亦复落落,若星辰丽天,皆有奇致。钟鼎、古...
9
分变第五
文字之变流,皆因自然,非有人造之也。南北地隔则音殊,古今时隔则音亦殊,盖无时不变,无地不变,此天理然。当其时地相接,则转变之渐可考焉。文字亦然。《汉志》称《史籀...
10
说分第六
秦分即小篆。以李斯为宗,今琅玡、泰山、会稽、之罘诸山刻石是也。相斯之笔,画如铁石,体若飞动,为书家宗法。若《石鼓文》,则金钿落地,芝草团云,不烦整截,自有奇采。...
11
本汉第七
真书之变,其在汉、魏间乎?汉以前无真书体。真书之传于今者,自吴碑之《葛府君》及元常《力命》、《戎辂》、《宣示》、《荐季直》诸帖始,至二王则变化殆尽。以迄于今,遂...
12
卷 三
...
13
传卫第八
书家之盛,莫如季汉。刘昭、师宜官、张芝、邯郸淳诸人,并辔齐驱,虽中郎洞达,莫或先焉。于时卫敬侯出,古文实与邯郸齐名,笔迹精熟,今《受禅表》遗笔犹存,闻人牟准《卫...
14
宝南第九
书以晋人为最工,盖姿制散逸,谈锋要妙,风流相扇,其俗然也。夷考其时,去汉不远,中郎、太傅笔迹多传。《阁帖》王、谢、桓、郗及诸帝书,虽多赝杂,然当时文采,固自异人...
15
备魏第十
北碑莫盛于魏,莫备于魏。盖乘晋、宋之末运,兼齐、梁之流风,享国既永,艺业自兴。孝文黼黻,笃好文术,润色鸿业。故太和之后,碑版尤盛,佳书妙制,率在其时。延昌、正光...
16
取隋第十一
何朝碑不足取,何独取于隋?隋碑无绝佳者,隋人无以书名冠世者,又何足取?不知此古今之故也。吾爱古碑,莫如《谷朗》、《郛休》、《爨宝子》、《枳阳府君》、《灵庙碑》、...
17
卑唐第十二
殷、周以前,文字新创,虽有工拙,莫可考稽。南北朝诸家,则春秋群贤,战国诸子,当殷、周之末运,极学术之异变,九流并出,万马齐鸣,人才之奇,后世无有。自汉以后,皆度...
18
卷 四
...
19
体系第十三
《传》曰:人心不同,如其面然;山川之形,亦有然。余尝北出长城而临大塞,东泛沧海而观之罘,西窥鄂、汉,南揽吴、越,所见名山洞壑,僝,无一同者,而雄奇秀美,逋峭淡宕...
20
导源第十四
唐、宋名家,为法于后,既以代兴,南北朝碑遂揜郁不称于世。永叔、明诚虽能知之,亦不能大暴著也。然诸家之书,无不导源六朝者,虽世载绵缅,传碑无多,皆可一一搜出之。信...
21
十家第十五
三古能书,不著己名。《石鼓》为史籀作,乃议拟之辞;《延陵墓石》为孔子题,乃附会之说。秦诸山石刻,虽史称相斯所作,亦不著名,盖风气浑厚,末艺偏长,不以自夸也。沿及...
22
十六宗第十六
天有日,国有君,家有主,人有首,木有本。《诗》曰:君之宗之。族有大宗、小宗,为学各有宗。如《易》有施、孟、梁丘,《书》有欧阳、大小夏侯,《诗》有齐、鲁、韩,《礼...
23
碑品第十七
昔庾肩吾为《书品》,李嗣真、张怀瓘、韦续接其轨武,或师人表之九等,或分神、妙、精、能之四科,包罗古今,不出二类。夫五音之好,人各殊嗜,妍蚩工拙,伦次盖繁,故昔贤...
24
碑评第十八
《爨龙颜》若轩辕古圣,端冕垂裳。《石门铭》若瑶岛散仙,骖鸾跨鹤。《晖福寺》宽博若贤达之德。《爨宝子碑》端朴若古佛之容。《吊比干文》若阳朔之山,以瘦峭甲天下。《刁...
25
余论第十九
包慎伯以《般若碑》为西晋人书,此未详考也。今按:此经完好,在薤山映佛岩,经主为梁父令王子椿,武平元年造,是齐碑也。是碑虽简穆,然较《龙颜》、《晖福》尚逊一筹,今...
26
卷 五
...
27
执笔第二十
朱九江先生《执笔法》曰:虚拳实指,平腕竖锋。吾从之学,苦于腕平则笔不能正,笔正则腕不能平。因日窥先生执笔法,见食指、中指、名指层累而下,指背圆密,如法为之,腕平...
28
缀法第二十一
书法之妙,全在运笔;该举其要,尽于方圆。操纵极熟,自有巧妙。方用顿笔,圆用提笔。提笔中含,顿笔外拓。中含者浑劲,外拓者雄强。中含者篆之法也,外拓者隶之法也。提笔...
29
学叙第二十二
今天下人士学之难成者,非独其人之惰学,亦教之无其序也。蒙就傅,不事小学而读大学,舍名物训诂而言性理,故有号称学人,问以度数之实而瞢如者。其他未学文史而遽为八股,...
30
述学第二十三
吾十一龄侍先祖教授公讳赞修,字述之。于连州官舍,含饴廘枣,暇辄弄笔。先祖始教以临《乐毅论》及欧、赵书,课之颇严。然性懒钝,家无佳拓,久之不能工也。将冠,学于朱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