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
人总是要死的。一个能够超越芸芸众生的伟人,却超越不了死亡;一个足以傲视他的时代的人,最终也要被时间的河流所淹没。在弥留之际,有人一如既往地关心着他的国家和人民,他要把生命的最后一丝温暖奉献给他爱的世界,比如诸葛亮,把关系到蜀汉存亡的所有大事都安排完毕之后,才溘然长逝;也有人无助地、徒然地眷恋着生活,眷恋着种种温情,牵挂着那些他不能决然舍弃的人,曹操即如此。
西晋陆机担任尚书郎时,曾在秘阁(即国家收藏书籍、档案之处)看到过曹操的遗嘱。这位顶天立地的乱世英雄,临终前所关心的却只是一些日常小事:一是将其妾杜夫人所生的一对年幼的儿女托付给四个儿子;二是将平日收藏的名香,分赐给诸位侍妾,叮嘱说:闲着时,可多做丝鞋,卖钱自给;三是将那些歌舞演员安置在铜爵台(即铜雀台)上,每月初一、十五对着灵堂表演歌舞,供死者观赏;四是曹操留下的衣裳,另外收藏。凡此种种,至为琐细,和普通人相比,没有什么不同。这在陆机看来,一方面是可悲的,另一方面也是可笑的:“资高明之质,而不免卑浊之累;居常安之势,而终婴倾离之患”;“以回天倒日之力,而不能振形骸之内;济世夷难之智,而受困魏阙之下”;“格乎上下者,藏于区区之木;光于四表者,翳乎蕞尔之土。雄心摧于弱情,壮图终于哀志,长算屈于短日,远迹顿于促路”(陆机《吊魏武帝文》)。一唱三叹中,不乏讥讽之意。
关于曹操的临终遗嘱,读者见仁见智,不能强求一律。毛宗岗批注《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回前总评也有一通洋洋洒洒的议论,足资参考。谨附录于此:“或见曹操分香卖履之命,以为平生奸伪,死见真性。不知此非曹操之真,仍是曹操之伪也。非至死而见真,乃至死而犹伪也。临终遗命,有大于禅代者乎?乃家人婢妾,无不处置详尽,而独无一语及禅代之事,是欲使天下后世信其无篡国之心,于是子孙蒙其恶名,而己则避之,即自比周文之意耳。其意欲欺尽天下后世之人,而天下后世之无识者,乃遂为其所欺。操真奸雄之尤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