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成败转头空

三 是非成败转头空

纷纷世事无穷尽

天数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梦

后人凭吊空牢骚

左慈,字元放,庐江人,是东汉末年有名的方士。东晋干宝《搜神记》卷一《左慈》记载了他的神通:

有一次参加曹操的宴会,曹操笑着说:“今天高朋满座,珍馐略备,只可惜没有松江的鲈鱼啊。”元放说:“这有何难。”只见他在铜盘里放满水,拿根竹竿在上面垂钓。不一会儿,便钓上一条鲈鱼。众宾客都惊叹不已。曹操说:“要是有两条就好了。”于是元放又放饵垂钓。果然,又钓出一条三尺多长的鲈鱼。曹操亲自上前把鱼切了,赏给众宾客。曹操又说:“已经有了鲈鱼,就差蜀地产的生姜了。”元放说:“这也容易。”曹操怕他就近买姜,说:“我不久前派人到蜀地买锦,你可叫他多买两匹。”过了一会儿,生姜买回来了,并且说见到了曹公的使者,已经叫他多买两匹。一年后,曹操的使者回来,果然多买了两匹。问他怎么回事,他说:“某月某日,有人向我传达过曹公的指示。”

又有一次,曹操出行近郊,带了数百名随从。元放备置了好酒好肉,与百官吃了个尽兴。曹操奇怪他哪儿来的酒菜,一打听才知道,酒店里的酒肉昨天失踪了。曹操很是生气,欲杀元放。元放突然走进墙壁里不见了。曹操悬赏捉拿,却在大街上捉了很多一模一样的“元放”。后有人在阳城山头看见了元放,便去追赶。元放走入羊群,又不见了。曹操知道抓不到他,就对着羊群说:“我不杀你了,只是试试你的法术。现在我相信了,你就出来吧。”一只老羚羊忽然像人一样站了起来。旁边的人说:“就是他。”并准备捉拿。这时,所有的羊都变成了老羚羊,并像人一样站着,没有人知道该捉哪一只了。

这篇志怪故事对曹操略有调侃,但其主旨不是调侃曹操,而是借以衬托左慈的神通。《三国演义》第六十八回“左慈掷杯戏曹操”采纳了这一故事,则以“戏曹橾”为核心。左慈在证实了他的仙术后,对曹操说:“大王位极人臣,何不退步,跟贫道往峨眉山中修行?当以三卷天书相授。”曹操说:“我亦久思急流勇退,奈朝廷未得其人耳。”左慈笑道:“益州刘玄德乃帝室之胄,何不让此位与之?不然,贫道当飞剑取汝之头也。”曹操大怒道:“此正是刘备细作!”喝左右拿下。左慈大笑不止。十多个狱卒着力痛打,左慈却齁齁熟睡,全无痛楚。取大枷,用铁钉钉了,铁锁锁了,送入大牢,枷锁却一一脱落,而左慈毫发无损。连续监禁七天,不让他吃喝,左慈的脸色却越来越好。曹操对他无可奈何。最后一段是这样写的:曹操画影图形,各处捉拿左慈。三日之内,城里城外,所捉眇一目、跛一足、白藤冠、青懒衣、穿木履先生,都一般模样者,有三四百个,哄动了街市。曹操令众将将猪羊血泼到他们身上,押送城南教场。曹操亲自引甲兵五百人围住,尽皆斩之。人人颈腔内各起一道青气,到上天聚成一处,化成一个左慈,向空招来一只白鹤,骑坐在上面,拍手大笑道:“土鼠随金虎,奸雄一旦休!”曹操令众将以弓箭射之。忽然狂风大作,走石扬沙;所斩之尸,都跳了起来,手提其头,奔上演武厅来打曹操。文官武将,掩面惊倒,各不相顾。曹操也因此惊出一场病来。

曹操没有死于左慈之手是一个不容篡改的事实,作者如何处理左慈与曹操的较量才能体现正义战胜邪恶的历史哲学,这是一个难题。《三国演义》的剪裁运化之妙在于:既不改变历史事实,又通过若干琐事的穿插,成功地在对曹操的调侃中体现出作者的价值观。曹操的确没有死,然而他的不可一世的气焰却在左慈的“无矜无躁”的谈笑中被打消了。

用神仙来调侃世俗权贵,这是《三国演义》的妙处之一。需要留意的是,作者显然还有更深一层用意,即借左慈“点化”曹操,来表达某种历史的幻灭感。

《三国演义》增添了几个细节:孙权尊让曹操,派人选了大柑子四十余担,星夜送往邺郡。途中脚夫休息,左慈帮忙挑了五里路,凡是左慈挑过的担子都变轻了。到了邺郡,取柑人将柑子呈给曹操,只有空壳,里面的肉全没了。曹操发怒,左慈笑道:“岂有此事。”取柑剖之,内皆有肉,其味甚甜。而凡是曹操剖开的,尽是空壳。冬天里曹操想要牡丹花,左慈说:“易耳。”于是左慈取来一只大花盆,向里面喷了些水,顷刻便生出一株牡丹,开放双花。这两个细节,含蓄表达了这样一种观念:艳丽如牡丹者,美味如鲈鱼者,都是凭空而来,本质是空;而柑肉虽实有,才入操手,便已成空。联系到曹操称魏王、图汉鼎,又何尝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联系到群雄纷争,争到最后,不也还是无边无际的空?故小说引诗证曰:“等闲施设神仙术,点悟曹瞒不转头。”神仙几番指点,只可惜曹操悟不出来。

毛宗岗在这一回的总评中叹道:汉家箫鼓,魏国山河,不转盼而夕阳流水;吴宫花草,晋代衣冠,曾几时而幽径荒丘。汉也、魏也、吴也、晋也,殆无一非空者也。知过去之为空,即知现前之亦是空。脱手而后空,即入手时亦未始不空。操若能知此意,则王位可以不贪,乘舆可以不僭,而汉祚可以不窃矣。

毛宗岗偏爱“掌故的三国”。从他对左慈的叙写和对曹操的感叹,可以使读者对《三国演义》的掌故风味有更亲切的体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