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文物是人类历史进程中保留至今的“历史讲述者”,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发展,透过文物我们可以探寻历史事件的真相。文物种类繁多,我国将文物分为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
可移动文物是指馆藏文物(可收藏文物),主要是历史上各个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可移动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又分为国家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根据2017年我国文物管理局进行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公报,我国认定的珍贵文物共计3856268件。
不可移动文物是先民在历史、文化、建筑、艺术上的具体遗产或遗址。包含古建筑物、传统聚落、古市街、考古遗址及其他历史文化遗迹,涵盖政治、军事、宗教、祭祀、居住、生活、娱乐、劳动、社会、经济、教育等多个领域,弥补文字和历史等记录不足之处。主要有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
不可移动文物即一级文物古迹,原则上实施“原址保护”,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对不可移动文物的级别的认定主要有三类:国家级、省(自治区、直辖市)县(旗、市、区)级三级。截至目前,国务院核定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确定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5058处。
宁夏有6件国宝级文物和3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水洞沟遗址证明在三万年前宁夏就有人类在活动,贺兰山岩画是石器时代人类艺术审美的体现,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蕴藏着厚重的历史文化。
宁夏的6件国宝级文物分别是代表西夏遗存的镏金铜牛、石雕力士志文支座,体现中西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交往的石刻胡旋舞墓门、凸钉玻璃碗、镏金银壶、漆棺画。这6件文物无一不在诉说着宁夏的历史,佐证了宁夏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节点,丝绸之路的重镇。
让我们一起透过精美的“国宝”来认识宁夏。让我们一起走进宁夏的历史文化遗存,走进宁夏历史。
202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