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武营城址

兴武营城址

明朝

位于吴忠市盐池县城西北48千米的高沙窝镇二步坑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盐池羊肉名满天下,盐池的古城堡更是赫赫有名,尤其是兴武营城堡。热闹的军营、嘶鸣的战马和撞击的兵戈,浓郁的边塞风情,都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500多年的风沙侵蚀,再加之20世纪50年代的人为损毁,使得今天的城堡显露出更多的孤寂、悲壮和苍凉。

兴武营城址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的一特色景区,该城址是古今重要的交通要道,更是一处防御的城墙,这里的建筑规模浩大,结构严实,造型壮观,且此处的城址更是见证历史发展变迁的重要资料,意义深远,现今古城址更是保存完好,值得前来观赏。据《嘉靖宁夏新志》卷三记载:“旧有城,不详其何代何名,唯遗废址一面,俗呼为‘半个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都御史金濂始筑此城,就其旧基,设都指挥守备。据考察,古城略为矩形,东墙长610米,西墙长580米,南墙宽470米,北墙宽480米。古城内部分荒芜,部分为农田,地表散布着大量明代瓷器残片和砖瓦等建筑材料。

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都察院左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后为兵部尚书)刘天和奉命治理三边军务。他与中丞张文魁“同谋修铁柱泉城,周回四里许,高四寻有余,厚亦如之,城以卫泉,隍以卫城,工图永坚。设操守官领之,置兵一千五百多,马八十六匹,兼募土人守之”。城建成后,结束了170年来鞑靼部落和花马池民众为水草争战的历史。

南瓮城门外百米处有一口古井,俗谓“龙踏井”。相传,有一骑士经此前去灵州,时遇日将落山,遂向一牧民询问:“天黑前能否到灵州?”对曰:“灵州距此还有百余里,你除非是神人神马,不可能到达。”此时,马因渴不得饮,只见它一声长嘶,用蹄挖地,顿时出现了一口水井,清泉自溢。牧民抬头已不见骑士。后来在瓮城门上修建了关帝庙,铸造关公形象,并取名“龙踏井”。若是遇到雨水较多的年份,井水自溢。据说井水溢向何方,何方便会丰收。当地居民每逢年初一大早来此观井。

据史料载,兴武营是长城沿线的重要城障,有“灵夏重地,平庆要藩”之称。由宁夏抵榆林界“凡四百里,无高山叠涧可倚,则依花马池、兴武营”控制。兴武营是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属铁柱泉古城。铁柱泉古城位于盐池县城西南36千米,今属冯记沟乡暴记春村,东至哈巴湖林场8000米,西到王冲庄6000米,北抵钱记滩5000米,距铁柱泉村西500米,青山冯记沟公路经过此处。古城呈矩形,南北长385米,东西宽360米。古城东墙辟门置瓮城,瓮城南北长28米,东西宽18米,黄土夯筑,基宽10米,残高4米至8米,顶部残宽13米,夯层厚约20厘米,原有砖石,早年已被拆除。古城内部分荒芜,部分为农田,地表散布着大量明代瓷器残片和砖瓦等建筑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