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地岩画
2025年10月14日
大麦地岩画

新石器时代—西夏
位于中卫市沙坡头区镇罗北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甲骨文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大多数用刀刻出。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前后,甲骨文开始被学术界发现和认识。很久以来,一直没有找到甲骨文以前的图画文字,而大麦地岩画在时间段上正好在甲骨文之前。专家表示,大麦地岩画不一定是汉文字与甲骨文的前身,但可作为甲骨文发展的图画阶段的参考形式。
大麦地岩画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岩画带面积约450平方千米,遗存有史前岩画1万幅以上。在方圆6平方千米的原始环境中遗存岩画个体图像达8532个,平均每平方千米有个体图像1422个,超出了国际公认的世界岩画“主要地区”规定标准的140多倍,堪称世界之最。据岩画专家测得,大麦地岩画早期距今13000年至10000年,中期距今约10000年至4000年,最早的岩画在旧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之间。
岩画有战争的雄伟场面,有射猎的惊险情景,更多的则是牧场生活,有放牧的棚栏、营寨以及行猎、人物活动的形象,还有人们跳舞娱乐的画面,特别是有不同民族的题记、符号和题刻,此外还有许多人面像,太阳天象图,有马、牛、羊、鹿、虎、狼、猴、松鼠的图形。岩画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再现了古代游牧民族的丰富生活和文化内涵,是一处不可多得的艺术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