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河塬遗址

新石器时代
位于宁夏固原市彭阳县新集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总是不断被证据证明和还原。在发现姚河塬遗址以前,史学界认为,西周文化的传播范围在周人活动的区域内,向北没有越过陇山,也就是说,固原一带没有在西周的文明范围之内。在彭阳县发现大型西周墓葬群,尤其是诸侯级别的墓葬,清楚表明了西周文化传播的路线,这颠覆了学界周人文化未过陇山的论断。
彭阳姚河塬商周遗址,位于塬地的东部,约占整个塬地的三分之一,面积60余万平方米。北以李儿河南岸塬地的断崖为界,南抵小河北岸的塬地断崖,西至一条南北向自然冲沟为界,东到塬地尽头的断崖边并部分与小河湾战国秦汉遗址相交错。
2017年4月,由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8家单位在彭阳红河流域开展区域系统考古调查过程中发现该遗址。遗址分为晚商、西周、东周三个时期。12月底,在“甲”字形墓葬M13墓道的填土中出土1件刻有甲骨文字的卜骨,质地为牛的肩胛骨,正反面均经刮治上光,正面右下部分有单钻未灼的钻穴,上部有三个经背面烧灼而开的兆痕,正面的左侧兆痕旁有刻辞两行,33字,合文2字,共35字。
姚河塬遗址处于周人最西北的边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该区域在《诗经》《国语》《史记》等记载中属于商周时期的大原,居住有猃狁、犬戎、鬼戎、义渠戎等戎人,且经常侵扰周王边地。从武王之前的先周到西周灭亡,居于西北的戎人一直是周王朝的威胁,双方不断发生战争。穆王时西征犬戎,获其五王,迁戎于大原;夷王时命虢公率六师伐大原之戎;宣王时尹吉甫大败犬戎于大原,至幽王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灭亡。我们在姚河塬遗址发现有殷商、刘家、寺洼、北方、周人等文化的遗物,说明姚河塬遗址有5种以上的人群混居,这与文献记载相吻合。这样一处边陲要地西周封国的发现,其复杂的文化内涵为我们辨识不同文化面貌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实训基地,将归纳总结出不同族群的文化特征与辨识方法,为今后在中原地区西周遗址研究中辨别人群性质提供了参考依据。
姚河塬遗址对研究先周文化的起源和形成、西周王朝建立后对西部边缘地区控制管理模式等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为研究3000年以前的西周早期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填补了西周历史研究的空白,也填补了宁夏地方史研究的空白。
遗址拥有功能结构复杂的聚落形态、带墓道的高等级墓葬、掌握高技能工艺的铸铜作坊,出土文物有青铜器、玉器、瓷器、象牙器及以甲骨文为代表的特殊文化产品。这些发现说明了西周王朝对西部疆域的管理与东方地区一样,采用的也是“分封诸侯,藩屏王室”模式。这是此前从未知悉的历史之谜,因为姚河塬的发掘而得到初步认识,为研究西周国家的政治格局、周王朝与西北边陲地区的关系、西周封国都邑城址布局、墓葬制度等提供了新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