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洞沟遗址

旧石器时代晚期
位于宁夏银川市灵武市临河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水洞沟遗址(李鹏/摄)
宁夏在旧石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水洞沟遗址的发现就是最有力的证据,也是宁夏这片土地上开始孕育生命的见证,说明宁夏有着深厚的地域文化。宁夏水洞沟遗址位于宁夏灵武市临河镇,西距银川市19千米,南距灵武市30千米,距河东机场11千米,地处银川河东旅游带的核心部位,北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相接,占地面积7.8平方千米。
1919年,一位名叫肯特的比利时人在途经水洞沟时,落脚在张三小店。偶然间,肯特在水洞沟断崖上发现了一具犀牛头骨化石和一件经过人工打制的石英岩石片。不久,他在天津遇到法国地质古生物学家桑志华,并把自己在宁夏的发现告诉了他。1923年6月,桑志华和著名学者德日进在结束对甘肃部分地区的考察之后来到水洞沟。他们信步走到断崖边,发现了裸露在地表的哺乳动物化石。不久,一场历时12天的考察发掘就此展开,他们总共发掘出了300多千克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主要包括石核、刮削器、尖状器等旧石器。1928年,他们在国外的刊物上发表了考察发掘报告,水洞沟由此引起各国学者的关注。自桑志华、德日进考察发掘之后,水洞沟便成为考察的热土,学界的争论也一直持续。1960年夏季,中苏古生物联合考察队开进水洞沟,对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3年后,被称为“中国旧石器考古学之父”的裴文中亲自带队进行了第三次发掘。1980年,宁夏博物馆、宁夏地质局联合考古队对水洞沟的考古发掘,则是第四次了。2003年至2007年,数十位专家学者满怀希望又进行了新一轮的考古发掘。这次,是由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组队。这次考古,参加人数最多、历时最长、发掘范围最大,收获也最丰硕。
水洞沟遗址记录了远古人类繁衍生息,同大自然搏斗的历史见证,蕴藏着丰富而珍贵的史前资料。它向人们展示了距今4万年前古人类的生存画卷,是迄今为止我国在黄河地区经过正式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1923年,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桑志华在这里发现了史前文化遗址,通过发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动物化石,水洞沟因此成为我国最早发现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如今,经过6次考古发掘,在水洞沟出土了3万多件石器和67件古动物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