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寺塔

西夏
位于银川市兴庆区进宁南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贺飞雁/摄)
承天寺塔,俗称“西塔”,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的承天寺内。据史料载,修建承天寺和承天寺塔工程浩大,“役兵数万”,历时5年,“崇基垒于硪碌,峻级增乎瓴瓿”,即充实坚固的基础,是像玉石一样的石头垒砌成的;逐级增高的塔身,是用砖头一级一级砌起来的。之后,用金棺银椁将顶骨舍利密装埋于塔基之下。塔寺建成后,又将宋朝所赐经书置于寺内。
随着西夏的覆灭,寺院日渐荒废,在元明时期,曾遭兵火和地震的危害,到了明朝初年,承天寺已毁,仅“一塔独存”。后来,朱元璋第16个儿子朱栴被赐封为庆王,封地在宁夏地区。王室初建在韦州,公元1401年迁至宁夏府(今宁夏银川市),对承天寺塔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重建和修饰,并且增设了殿宇,承天寺以“梵刹钟声”名噪塞上,成为明代宁夏八景之一。清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公元1739年1月3日)宁夏大地震,塔、寺全部震毁。直到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才在残塔基础上重新建造。今存的承天寺塔虽非原建筑,但仍保持了西夏原塔的基本形制和造型风格。
中国古代的名胜古迹中,历史与传说总是相随,可以说见怪不怪了,距今已有950多年历史的承天寺塔也被传说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其中“西塔倒影”的传说最为人津津乐道。
相传承天寺塔当年曾有“倒影”奇观,所谓倒影,即因折光的关系,空中倒垂一塔影,其倒影塔尖与地上的塔尖针锋相对,上下两塔相距数尺,中间因日光反射现五色祥光,顿成奇观。
关于“西塔”之名的由来,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相传,在很早以前,西塔的西不是东西南北的西,而是“喜”,叫“喜塔”,那时宁夏七十二连湖里有条青龙,时常出来兴风作浪,糟蹋庄稼,残害乡民,有几句歌谣:“宁夏川,平展展,湖挨湖,水连天。湖里青龙来捣乱,百姓没法务庄田。”青花龙不光坑害乡下的庄稼人,也坑害城里的百姓。由于好久不见人们向湖里给它敬献供品,青龙竟将银川城内的甜水泉眼一个个堵死,扒开后是一眼眼又苦又涩的咸水泉。在凤凰城里有一棵活了千年的老榆树,枝繁叶茂,树上有一只得道的红喜蛛。为了拯救全城百姓,红喜蛛将甜水眼一一捅开,打跑了青龙。红喜蛛战胜青龙的利剑也落在凤凰城南边的湖边,变成了一座形似利剑的宝塔。从此,人们把这座塔叫“喜蛛塔”,又叫“喜塔”。随着岁月的变迁,人们把“喜塔”就叫成了“西塔”。
在承天寺塔旁有一口银川市历史悠久的井——太后井。这口古井令人称奇的是:银川地区普遍水位都在10米至20米,且多为咸水;太后井的水位却距地面仅2米。井水甘甜可口,并富含多种矿物质。听闻连续饮用此井其水百日可治愈顽疾,皇太后便派人每日从这口井取水饮用,百日后果然皇太后的病情好转。之后,为了表达感激之情,皇太后下令在甜水井旁建造了一座塔,这口井自此就有了“太后井”的名称,流传至今。
承天寺塔是宁夏现存古塔中唯一有始建年代文献记载的一座塔,对研究历史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