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诗韵》简介
《人文诗韵》这本书是由.徐丽芸,钟楠林,唐小斌编著创作的,《人文诗韵》共有47章节
1
(总序)巍巍武当山
武当山,雄峙赣之南、粤之北。九十九峰,壁立万仞,丹霞飘逸,蔚为画廊。此仙山胜境也。 武当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曾曰“小武当”,现名“南武当”。“小”也好,“南”也...
2
序言
身披中原的尘土,脚踩吴楚的碧波,客家先民,筚路蓝缕,且行且栖,且住且徙。远去了鼓角齐鸣,远离了王霸纷争。就这样,中原文明的种子,随着客家人的迁徙,布散在赣粤闽边...
3
目录
目 录 (总序)巍巍武当山 序言 第一章 千年古邑 文化遗珠 第一节 古城之韵 第二节 古建之痕 第三节 古景之雅 第二章 耕读传家 文苑流芳 第一节 集贤坊:...
4
第一章 千年古邑 文化遗珠
龙南建县千年,文化千年。在中原源远流长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在客家山水的浸润下,在一代代客家龙南人的耕耘里,龙南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特色文化。文...
5
第一节 古城之韵
龙南建县到筑城,千年风霜,凝聚了为政者和百姓们多少的汗水与心血。一段城墙就是一段故事;一条老街就是一段风情;一幢宅第就是一段风华。 古城春秋 这里,古称南埜,曾...
6
第二节 古建之痕
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龙南,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是文化积淀最深、文化生态保存最完好的地区之一。截至2021年6月,龙南全市境内发现有古建筑、古驿道、碑刻、古...
7
第三节 古景之雅
千年龙南,古韵悠悠。这里,不仅有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古八景”,在广大乡村,也星罗棋布般点缀着众多的历史文化名村,如众星拱月般,让千年古邑发出更为璀璨的光芒。 龙...
8
第二章 耕读传家 文苑流芳
作为中原南迁过来的客家子民,仍然是深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教育和文化成为普遍的社会需求。在龙南,无论是世家大族,还是乡野小民,都奉行“耕读传家,崇文尚学”的准则,...
9
第一节 集贤坊:流泽九百年的县学圣地
九百多年前,龙南在城内东南集贤坊修建了县儒学; 九百多年间,集贤坊几经修葺加固,几经风雨沧桑,命运多舛; 九百多年过去了,集贤坊已消失沉寂,但那琅琅书声仍常在耳...
10
第二节 龙城书院:会心处不在远
“会心处不在远”,这是古时龙南龙城书院一书斋门上的匾额。读之,令人心灵敞亮,心生愉悦。 在中国古代,书院是文化的重要符号。 书院之名起源于唐,兴盛于宋,直至清末...
11
第三节 新式学堂和学校:林立而起的近代学校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具有200多年历史的龙门书院结束了它的使命。县府在书院原址创办了一所公办的“和志学堂”,这是龙...
12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谱就现代教育新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1949年,新中国成立,伟大的复兴之路启程,而作为立国之根本的教育事业,也由此不断得以探索、改革、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人民政府对中小学教育...
13
第五节 龙南师范学校:弦歌高唱铸丰碑
“九连山麓,桃江之滨,龙南师范源远流长……” 在龙南,曾经有这样一所学校,汇聚了众多名师到此传道授业解惑,吸引了诸多赣南甚至广东的学子前来读书求知学艺,培养了一...
14
第六节 龙南中学:桃李满蹊永芬芳
八十载春秋,披星戴月培养栋梁书香盈耳, 八十载风雨,秣马厉兵孕育英才桃李满蹊。 龙南中学,迄今已走过八十多年的风风雨雨、沧桑岁月。走近她,代代园丁含辛茹苦培育栋...
15
第七节 龙南中等专业学校:几度风雨写春秋
培养高技能人才,教育是基础,职业教育是关键。 在龙南,职业教育学校便是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摇篮。这个摇篮,追溯历史,可感受到风风火火半工半读的浓烈的年代气息;追踪...
16
第三章 乡贤名流 星耀桃川
在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理念熏陶和县学、书院等教育之风影响下,龙南人才辈出,乡贤名流层出不穷,其中,有名宦高官,有文人志士,有专业人才,他们的事迹和故事千古流芳,...
17
第一节 名士风流
1082年,对北宋朝廷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个好年份。年初征西夏,用兵不顺;年中发大水,多地洪涝。 1082年,对龙南来说,却是一个好年份。三月,本邑钟伷、唐国忠同...
18
第二节 乡贤风采
文化的气脉和气度,从古至今,无时无刻不在滋养着龙南这块客家厚土。文星显耀,深受儒家仁义礼智信等思想熏陶的龙南人民,在文化撑起的骨骼中,成就了龙南人民的文化风骨与...
19
第四章 红色史迹红印客土
赣南,这片孕育过共和国的土地,处处都有红色的传奇。当“朱毛”红军的脚步踏上龙南这块热土,红色的种子撒向城乡处处,龙南人民的血型,从此有了红色的光芒。打游击、除霸...
20
第一节 红军五次转战龙南
以赣南为核心区域的中央苏区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作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龙南在中国革命史上有...
21
第二节 东坑游击队的故事
1935年冬,特委派出以徐赤民为队长率领20余人的游击队,进入龙、定、信、虔四县边界开展游击斗争。游击队先为崇仙游击队的分支,进入龙南东坑后,在信南工作团的领导...
22
第三节 烟园围的红军标语
1932年7月8日至10日,南雄水口战役后,红军宣布休整,红四军第十一师在师长陈光的率领下,向龙南进发。 7月中旬的一天,正是龙南县城赶集的日子。这天,红四军先...
23
第四节 渡江鸡仔坑游击战斗
1934年秋至1937年冬的三年游击战争期间,在赣粤边特委领导下,一支有近百人的三南游击队,活动在龙南洒源、程龙、渡江靠全南边境和东坑、里仁、关西靠定南边境等地...
24
第五节 中共信南县委的成立
“信南”是指信丰县南部、“三南”(龙南、全南、定南)北部和广东南雄县东部一带多山的边界地区。在这一地区的游击武装力量除有“三南”游击队、信南工作团(游击队)、东...
25
第六节 上中坪突围战
1936年年初的一天,当时驻扎在信丰县的红军游击队侦察班班长吴少华带领队员受命到龙南县安基山上中坪一带侦察地形,他们回去后向驻地首长详细汇报了中坪的地形、人居情...
26
第七节 洒源除霸故事
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桃江乡洒源圩上的廖振翼是洒源乡第九保的伪保长,其叔廖彩亮经管洒源圩廖姓公堂多年,在县城开设有“利记栈”商店,家有水田几十亩,在桂皮山还开设有纸...
27
第八节 日军五次轰炸龙南
覆巢之下,难有完卵。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让整个中华大地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即使一个地处偏远山区的小城,也难以幸免,日军的铁蹄很快就践踏到了龙南的大地之上。穷凶...
28
第九节 龙南群众抗日故事
一寸山河一寸血,面对国恨家仇,英勇的军队与日军顽强奋战,血染河山;民众们则抡起拳头,扛起锄头,提起大刀,举起猎枪,投入到抗日杀敌的战斗中,城乡处处呈现民众自发奋...
29
第十节东江纵队在行动
在抗战中期,中共三南中心县委惨遭国民党顽固派的“清剿”,受到破坏。赣南特委部分领导人转移到广东东江纵队坚持斗争,这为粤北革命武装向赣南发展,开辟革命根据地保存了...
30
第十一节玉坑“十五的月亮十三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佳节,又称“团圆节”,因为它流传久远,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列为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然而,位于赣粤边际九连山下的龙南市杨村镇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