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坪突围战
1936年年初的一天,当时驻扎在信丰县的红军游击队侦察班班长吴少华带领队员受命到龙南县安基山上中坪一带侦察地形,他们回去后向驻地首长详细汇报了中坪的地形、人居情况。信南县委根据侦察到的情报进行反复研究后作出指示,决定派出以肖国稠为主任的红军游击队工作团正式由信丰油山转入到安基山中坪办公,领导游击队和发动当地群众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武装斗争,开辟新的武装根据地。
经过耐心细致的宣传走访,当地很多老百姓明白了革命的道理,走上了革命的道路,革命形势蓬勃发展,武装斗争也由秘密逐渐转为公开。
当时的龙南国民政府得到消息后极为惊恐,赶忙派兵“清剿”。因路途遥远,山路崎岖,当队伍行至上中坪时早已累得筋疲力尽,气喘如牛,毫无战斗力。游击队采取的又是迂回战术,来无影去无踪,加上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援,所以几次“清剿”都败兴而归,草草收场。
这样的败绩使当时的国民党上级大为震惊,随即命令国民党赣南第六绥靖区公署务必完成这次“清剿”任务。他们采用经济封锁、严密保甲制度、政治欺骗和组织军事相结合的手段,对中共信南县委驻地和红军游击队活动区域采取更为严厉的包围“清剿”。
1937年1月9日,国民党反动派组织了差不多有一个连的兵力对驻扎在上中坪的红军游击队采取疯狂的进攻。他们先是封山、断路,烧毁民房,禁止村民外出,然后把村民们赶押在一起,翻箱倒柜,逐一盘查,妄想从中找出游击队的蛛丝马迹。
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保存红军游击队实力,解救出被扣押的群众,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信南县委领导临危不惧,很快作出战斗部署,决定不跟敌人硬拼,采取分散活动,化整为零,避实就虚,采用迂回战术与敌周旋。根据上中坪地形,把游击队拆分成三个小分队,拟定出“南北夹击,往东北方向撤退”的作战计划。命令外号叫“大老赖”和“小老赖”的游击队正副队长分别担任两个小分队队长,带领游击队队员负责“南北夹击”战术与敌人正面交锋,剩下的一队由当时的信南县委工作团主任肖国稠、委员曹水清负责,任务是完成“撤退”计划,率领突围出去的老百姓、游击队员及家眷先行往东北方向转移。“大老赖”和“小老赖”负责断后。
按照约定计划,南、北方向同时响起枪声,敌人慌了神,分不清哪是游击队主力,群众也趁势闪入茂密的树林,他们对当地地形了如指掌,很快找到了来接应他们的游击队员。这时肖国稠、曹水清带领的游击小分队很快把东北方向的敌人歼灭干净,带领大家迅速撤退,往上中坪向东北方向转移,后与徐赤民率领的东坑游击队胜利汇合。
“大老赖”和“小老赖”带领的小分队与敌人激战了一整天,击毙了几个敌人,傍晚时顺利撤退。这次敌人的“清剿”行动又彻底落空。不幸的是,我们两个红军游击队员郑飞龙、李德莆同志被捕。
在此次战斗前,为了应对敌人这次洗劫,保护上中坪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信南县委就派出工作组协调动员那里的村民借居到洒源投亲靠友,借居时间长达两年多。
三年游击战争期间,中共信南县委及其领导下的游击队,英勇顽强,艰苦卓绝,同敌人进行了殊死斗争,为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