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南中等专业学校:几度风雨写春秋

第七节 龙南中等专业学校:几度风雨写春秋

培养高技能人才,教育是基础,职业教育是关键。

在龙南,职业教育学校便是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摇篮。这个摇篮,追溯历史,可感受到风风火火半工半读的浓烈的年代气息;追踪过程,可解读到随时代发展进程整个县域的经济和社会变迁。这个摇篮,让职教人魂牵梦萦,心系情倾……

龙南中等专业学校,是一所职业教育学校,于1994年8月由龙南县第一职业技术学校(足洞共大)与第二职业技术学校(九连山共大)合并而成,组建成为龙南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是江西省首批重点职业中专,2018年8月升格为普通中专,由“龙南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更名为“龙南中等专业学校”。

龙南县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的前身是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九连山分校。

时光回溯到63年前。1958年,共大九连山分校创办,系省属共大分校,校址设在龙南县九连山古坑。据《龙南教育志》载,当时从九连山综合垦殖场调配了150多名下放干部及职工来校工作。从江西、广东、湖南、浙江、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招收新生1100多名。学校设农牧系、林学系、工业系,实行半工半读。

开学初,没有校舍,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劳动,搭茅草棚住宿,在大树下上课。

1961年,学校在白沙办起了以生产松香和松焦油为主要产品的化工厂,年均产值近20万元,成为学校主要经济来源。1963年,学校输送了第一批结业生到全省各地工作。

1965年的九连山胶合板厂车间

许多老一辈共大人和当地的人回忆,九连山虽然地处穷乡僻壤,林木深深,但在20世纪60年代,因为这一批批共大人的加入而变得格外热闹红火。虽然学习和生活条件都不好,但大家非常融洽、愉快、阳光、上进,在这里,生态绿色与生产文化交织,本土古色乡村与外地知识分子相融,把九连山搅得书香盈盈、闹腾不已。

1966年下半年,“文革”开始,学生冲向社会,外出串联,学校正常的教学、生产秩序被打乱,学校遭受空前浩劫。1982年改名“龙南县第四中学”,按普通高中办学。1985年,改为“龙南县第二职业技术学校”。

龙南县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的前身是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足洞分校。

1964年8月,龙南县在黄沙足洞创办了一所“龙南县足洞农业高中”,第二年改办为“共大龙南足洞分校”。共大足洞分校创办以来,实行半工半读,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1964—1970年,勤工俭学的主要项目有砍伐木材、栽培水稻、垦殖茶园、饲养禽畜。

共大足洞旧址

20世纪60年代的足洞稀土矿区

足洞是个资源十分丰富的地方,不但拥有林木、山地、牧场,还有稀土矿、大理石、萤矿石等矿产资源。其中,重稀土是重点矿产资源。1970年9月,在赣州冶金研究所科技人员的帮助下,逐步掌握了稀土开采和冶炼技术,在大草坪建起了全国第一个离子吸附型稀土水冶车间。1984年,学校与赣州冶金研究所合资,经省科委批准,办起稀土中间试验厂,进行多项稀土生产的科学试验。1985年,改为“龙南县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当年,学校已建成五个稀土车间,具有年产100多吨的生产能力,经济效益达到年产值600多万元。稀土产品广泛被国内各单位选用,并打入国际市场,远销欧亚。

因时代发展的需要,1994年,龙南县第一职业技术学校与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合并升格为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后,校址设在五里山。

创办初始,学校先后设置了适应龙南县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有关专业如农学、林学、畜牧、兽医、美术摄影、缝纫机绣、家电维修、稀土冶炼、水土保持、烹调、电脑文秘、幼师、妇幼医师、果业花卉、英语师资、商务英语等十几个专业,招生对象为本县以及邻县的初中毕业生。

作为全省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龙南,20世纪90年代便解放思想,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活跃市场经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一体化、工业现代化的进程逐步加快,学校摸清毗邻的广东省和本县工商企业发展的态势以及急需专业人才的情况,又先后调整开设了电子电器、机械加工与工模、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电脑财会、电脑文秘、双语幼师、导游、旅游与酒店管理、稀土应用、现代物流、国际贸易与报关、服装设计、建筑设计与施工等十多个专业。其中机械加工与工模专业被评为赣州市仅有的两个省级首批重点骨干专业之一。同时,学校还以市场为导向,开展校企合作,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多年来,学校与广东地区企业、龙南落户企业签订了长期的学生实习、实训和毕业生就业的协议,形成了广泛的就业网络和稳定的实习基地。

随着2005年龙南在五里山新建了龙南中学,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便迁至原龙南师范校址,原教学楼、宿舍楼等纳入龙南中学使用。同年,与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四所省办高职院校联合开办“3+2”中高职连读的职业教育。2006年,被省教育厅复评为重点职业中专,同时成立龙南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与龙南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办学新体制。

校企联合办学是该校特色。2010年以来,学校先后与金行制衣厂、稀土矿业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有色金属冶炼(稀土)实验室、宏昌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广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学生助学协议,让企业资助学生,同时安排到企业实习,实现与企业无缝对接。校企联合办学,达到企业与学校双赢,从而使得整体办学呈现出良性循环的态势,也服务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2012年,与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实行联合办学,开设了营销与策划、旅游与酒店管理、稀土分离三个专业,招收“3+2”五年一贯制学生。2013年增设汽车运用技术与园林技术两个专业。近些年学校先后与龙南宏国科技、普惠精工、新晶钛业、平安驾校、南裕稀土等企业实行联合办学,共建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开设“冠名班”,学生进校如进厂,招生即招工,学校就业率达100%,对口就业率达90%。

2014年8月,利用学前教育的专业优势与优越的地理位置,将学校闲置艺术楼进行了大翻新、大改建,学校创办龙南县职业中专附属幼儿园,就近给学生提供了更真实的工作情景。同年10月,被省教育厅认定为江西省达标中职学校。

建立实训基地是学校日益拓展的方向。2015年,学校引进建设投资320万元的汽车实训基地设备项目,同时,与广东河源技师学院汽车技术系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春季恢复招收“对口高考班”学生,秋季新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同年5月,学校首次成功承办赣州市中职学校技能竞赛并取得市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学校日益注重德育建设。2016年,深入开展“立志、孝亲、尊师、友学、长善、救失、守法和落实弟子规”为主要内容的“八德”教育活动,并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强化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县人武部合作新开设“国防教育”班。学校的学生宿舍、运动场、办公楼、数字化校园建设、汽车实训基地等工程得到日益完善,设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

2018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升格为普通中专,学校更名为“龙南中等专业学校”。开设了旅游商贸、学前教育、数控技术应用,电子商务、汽车营销与维修、电子信息、三校生高考班等专业班级。其中学前教育和电子商务专业被列为“省精品建设专业”。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策应全市六大攻坚战部署要求,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2018—2019年,学校先后与龙南骏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虔心小镇有限公司开设“冠名班”,与江西特莱斯光学有限公司、江西优信普科技有限公司、悦龙湾等公司进行深度校企合作;为支持县食品药品产业与旅游业的发展,新开设“食品工艺”专业。

学校“企业订制”模式催开“产教融合新花”。2020年,学校与龙南市文广新旅局合作开设了旅游商贸专业;与汇森家居共同开设“工业机器人”“智能家居制造”专业。实现校企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赢发展的良好局面。当年9月,学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成功申报为赣州市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成为赣州市十个特色专业之一。

龙南中等专业学校

20多年来,学校紧紧围绕“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服务求生存,以品牌特色求发展,以技术过硬为目标”的办学思路,培养了一大批既有文化基础知识又有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为龙南输送了数以万计的毕业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先后被教育部评为“就业指导先进学校”,荣获全国职业教育管理创新学校、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西省第十届文明单位,被省总工会授予“四个一”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被评为省、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人民满意学校。学校教师和学生参加江西省、赣州市各项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个人和团体均取得多个奖项。龙南中等专业学校成为龙南职业教育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