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坑游击队的故事

第二节 东坑游击队的故事

1935年冬,特委派出以徐赤民为队长率领20余人的游击队,进入龙、定、信、虔四县边界开展游击斗争。游击队先为崇仙游击队的分支,进入龙南东坑后,在信南工作团的领导下,军事上开展独立活动。徐赤民队长经常活动在东坑地区的坳下、均窑、芳洞、樟树下、凉伞迳、下山、望半天等地。他在一次战斗中,左手拇指被损断,但他无所畏惧,常常一人往返于县城、东坑及一些秘密据点之间,来去无踪,敌人曾数次派出密探追寻他都无法找到。不久游击队与群众建立了密切的关系,扎下了根,一些青年农民主动要求加入游击队,当时涂贱古、李德古、曾乌古先后参加了游击队,成为正式队员。几名队员仍以当地人身份隐蔽和掩护,敌人无法了解和捕捉他们。

龙南红军游击区示意图

为巩固和扩大“三南”游击斗争成果,中共赣粤边特委派出原特委警卫班长吴少华到“三南”游击队担任侦察班长。1936年中共信南县委又派他带领侦察班到龙、定、虔、信、安五县边界山区独立开展游击活动。以东坑为据点,又正好与徐赤民在东坑游击队及信南工作团部分成员结合在一起,整合后仍称东坑游击队,吴少华任队长,刘风元、徐赤民任副队长,肖国稠任政委,共有队员26人,编为步枪、短枪两个班。

游击队起初在东坑的望半天、凉伞迳、下山一带活动,后又扩展到芳洞、李子坑、梅子石、老鸦山、寨子、钧窑等地打游击。在这些地区建立了据点,有群众基础,发展了队员,先后又有陈维添、陈观桥、陈观福、何贵生等十多个人参加了东坑游击队,游击队队员已发展到30多人。东坑游击队发展到了鼎盛时期。

以吴少华队长领导的东坑游击队在龙、信、定边界地区开展了多次打土豪活动,在历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东坑圩有家由廖瑞翼开的鸦片烟馆,荼毒人民,当地有些人因吸鸦片弄得倾家荡产,卖儿鬻女,群众怨声载道。吴少华得知,决定给廖以惩戒。于1935年5月21日下午3时,还未散圩,吴少华率领部分游击队员来到烟馆,对老板廖瑞翼宣布:“严禁鸦片,立即关闭,罚银五百元以示惩戒。”廖不识时务,拒绝禁令,还大声叫嚷,大骂游击队是“土匪”。为了警告顽固分子,游击队采取果断措施,在圩上宣布廖瑞翼罪状,押赴刑场处决,公开张贴布告。

东坑游击队曾多次到定南大汶头打了几家土豪。有一次,大汶头的一个土豪认出了游击队新队员、东坑人陈维添、陈观桥二人,告到定南保安团。5月24日,驻定南上寨国民党军陆连长带兵到东坑老鸦山、凉伞迳抓陈观桥、陈维添,未曾抓到,就将在当地打垫笪的南康篾匠师傅抓来作“担保”。当陈维添、陈观桥回家得知情况后,就迅速前往国民党军驻地营救群众,当场二人被捕,次日解往县城,6月7日,二人被国民党杀害。紧接着,7月18日,又有东坑籍游击队员罗志春因人密告而被捕,8月16日在东坑圩背乌黾墩英勇就义。

在红军主要战斗战绩统计表中,在东坑有非凡卓绝的战绩。在1936年8月的方洞下山战斗中,信南游击队击毙敌人十余人,缴获一批枪支弹药。同年10月14日的方洞老鸦山战斗中,三南游击队击毙敌人20余人,俘虏40余人,缴获枪支数十支。在1937年8月26日的方洞凉伞迳战斗中,三南游击队击毙敌人七人,俘虏14人,缴获枪支24支。

1937年9月的一天,游击队得到情报,敌人见游击队很活跃,便派了一个保安中队百余人进山。在红军三南游击队政委刘震英亲自指挥下,利用下山围的一个小村的地形优势打伏击战,该村仅有五六户人家,村前是一个长条形山坳,村后是一片茂密的竹林,后山是莽莽苍苍的丛林。游击队侦得情报,敌人要下午才能到,于是红军游击队便先向群众借锅煮饭,准备下午出击。没想到,正在吃饭,敌人就撞上来了。由于事先有准备,游击队假装落荒而走的样子,钻进了竹林。敌人100多人很快就进村,向村中放了一阵枪,以为游击队被赶跑了,便在村里胡作非为起来,抢的抢,夺的夺,弄得鸡犬不宁,祸害百姓。正在此时,游击队突然从竹林中向敌人猛烈开火,敌军纷纷倒地。这突如其来的枪声,打得敌人晕头转向,个个丧魂落魄,东撞西突,抱头鼠窜。这一伏,敌人死伤17人,缴获了24支枪支和一批弹药。下山围伏击战的胜利是游击队下山前的最后一次大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