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信南县委的成立

第五节 中共信南县委的成立

“信南”是指信丰县南部、“三南”(龙南、全南、定南)北部和广东南雄县东部一带多山的边界地区。在这一地区的游击武装力量除有“三南”游击队、信南工作团(游击队)、东坑游击队外,还有以曹耀铨为队长、曹水清为政委的南雄游击队,以邓金连为队长、肖国稠为政委的崇仙游击队,以罗思富为政委、赖水石为副队长的南山游击队。数支游击队在信南山区的活动,为建立中共信南县委奠定了基础。

1936年2月,中共赣粤边特委调派原中共南雄县委书记罗世珍到信南游击区组建县委,同月底,中共信南县委正式成立,罗世珍任书记,肖国稠任组织部部长,刘邦华任宣传部部长,杨联邦、曹水清为委员。

中共信南县委的建立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基础条件:一是“长岭会议”确定的方针;二是信南地区有多支游击队在开展武装斗争活动,需要建立党的组织,以便统一领导和指挥;三是信南地区是敌人统治的薄弱地区;四是扩大信南游击区可以牵制敌人,支援油山斗争;五是建立信南县委、开辟信南游击区,可以更有效地与粤北沟通。

1937年,赣粤边区特委与赣南国民党当局达成“停战合作抗日”协议,同年10月中旬,中共信南县委召开扩大会议上,县委书记罗世珍传达了陈毅所作的“停止内战,合作抗日”和红军游击队立即下山集结待命的指示。为便于县、区委和国民党三南各地方当局联系及开展抗日宣传,县委决定,11月下旬,县委机关从山区迁至离县城12公里的桃江乡洒源圩上。

中共信南县委旧址(显应坛)

同时,将中共程龙区委从渡江镇迁至桃江乡洒源村的显应坛庙内,并在洒源圩上的显应坛舞台上公开悬挂“中共程龙区委”木牌,县、区委机关和三南游击队领导合署办公,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和筹措游击队下山集结大计。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洒源五十里范围内,先后建立了早禾坪支部、上中坪支部、大瑞山支部、下左坑支部等多个党支部。

显应坛于民国初期由本地下城王继福所建,为二进式二层砖石木结构建筑,坐东向西,建筑面积为230平方米。大厅中央设神坛,其中神堂占地30平方米,左右各有一个厢房分别为18平方米。1997年被龙南县人民政府设立为“龙南县革命旧址重点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