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

1955年

是年初,罗素与爱因斯坦联系,要求他和其他科学家就军备竞赛发表一个联合声明,宣称在一场核战争中,没有赢家和输家,只有经久的灾难。罗素为声明写了草稿,把它寄给爱因斯坦。爱因斯坦于4月11日签了字并寄回罗素。同时,他还附了一封短信。

img

一周后的那天早晨,爱因斯坦在腹部动脉瘤破裂之后,在普林斯顿医院逝世。夜班护士罗斯择尔(Alberta Rozsel)是最后一个看到他活着的人。他的遗体(脑和眼睛在尸体解剖时已被取走)在下午火化,骨灰由他的朋友内森和奥本海默撒在(大概是)普林斯顿附近的特拉华河上。这一消息很快传遍全世界,洪水般的悼词充塞了媒体。

在物理学方面,塞格雷(Emilio Segrè)发现了“反质子”(他获得1959年诺贝尔奖),而惠勒描述了一种由电磁辐射构成的假说性粒子“胶子”。

诺贝尔物理学奖由美国的兰姆(Willis E.Lamb)和库什(Polykarp Kusch)分享,前者是由于有关氢光谱结构的研究,后者是由于对电子磁矩的精密测定。化学奖授予美国人维格纳奥德(Vincent du Vigneaud),奖励他对生物化学上重要的硫化合物的研究,特别是首次合成多肽激素。

img

最早的麦当劳——这家连锁餐厅由此启动

292.“前言”(Foreword),载Louis de Broglie,Physics and Microphysics,New York:Pantheon,1955。

293.“序言”(Preface),载Jules Moch,Human FollyTo Disarm or Perish,London:Gollancz,1955。

294.“广义相对论性场方程的新形式”(A New Form of the General Relativistic Field Equations)(with Bruria Kaufmann),Annals of Mathematics 62(1955):128~138。

295.“爱因斯坦—罗素宣言”(The Einstein-Russell Manifesto),1955年7月9日从伦敦发出。

一起签名的还有玻恩、英费尔德、约里奥·居里和鲍林等人,宣言也可以从互联网看到,网址为www.nuclearfiles.org.[34]

296.“回忆”(Erinnerungen-Souvenirs),Schweizerische Hochschulzeitung 28(special volume,1955):143~153。

除了别的事情,爱因斯坦回忆了,在学生时期他还学习了“理论物理学大师”的著作和生平事迹。

297.“八十岁的阿尔伯特·施魏策尔”(Albert Schweitzer at Eighty),Christian Century 72,no.2(1955):42。

298.“导言”(Introduction),载Henry I.Wachtel,Security for All and Free Enterprise,New York:Philosophical Library,1955。

299.“前言”(Foreword),载William Esslinger,Politics and Science,New York:Philosophical Library,1955。

300.“国际刊物的任务是什么?”(What Is the Task of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Common Cause(Florence,Italy)1,no.1:3。

[1]费米(1901~1954),出生于意大利罗马,1944年加入美国籍。——译者

[2]参见《爱因斯坦奇迹年——改变物理学面貌的五篇论文》,约翰·施塔赫尔主编,范岱年、许良英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年。——译者

[3]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主义者。——译者

[4]伊利莎白·G·弗林,生于1890年,1936年加入共产党,1961年被提名为美国共产党主席,入狱3年。1964年在苏联访问时逝世,葬于红场。——译者

[5]参见《恋爱中的爱因斯坦——科学罗曼史》,丹尼斯·奥弗比著,冯承天、涂泓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年。——译者

[6]参见《日全食》,杰克·B·齐克尔著,傅承启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年。——译者

[7]表示有36个州(在美国)认可妇女拥有选举权。——译者

[8]1919年世界大赛中,被一致看好的代表美国联盟的芝加哥白袜队的8名队员故意“放水”输掉比赛。其中,奇科特被认为是美国联盟最好的投手之一,也是此丑闻中第一位自首的队员。——译者

[9]参见《相对论的意义》,爱因斯坦著,郝建纲等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译者

[10]参见《权谋——诺贝尔科学奖的幕后》,罗伯特·弗里德曼著,杨建军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年。——译者

[11]参见《爱因斯坦在中国》,胡大年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年。——译者

[12]阿尔图罗·托斯卡尼尼(1867~1957),意大利指挥家,1930~1936年任纽约爱乐乐团首席指挥。——译者

[13]弗里茨·克莱斯勒(1875~1962),美籍奥地利小提琴家及作曲家。——译者

[14]小约翰·D·洛克菲勒(1874~1960),慈善家,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财团创始人的独生子。——译者

[15]原文误为“小于”,已改正。——译者

[16]原文如此,统计解(statistische Lösungen)可能是静态解(statische Lösungen)之误。——译者

[17]海伦·凯勒(1880~1967),美国聋盲女作家、教育家。——译者

[18]厄普顿·辛克莱(1878~1968),美国小说家。——译者

[19]诺曼·托马斯(1884~1968),美国社会主义者、社会改革家。——译者

[20]原文如此,但此句所说年代有误,且“β射线的中子”也不妥。实际情况是:1932年,费米在得知居里—约里奥实验后意识到,可以用中子代替a粒子轰击某些元素以强化居里—约里奥效应。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和实验后,费米于1934年成功完成了预想实验。——译者

[21]参见《无尽的前沿——布什传》,G·帕斯卡尔·扎卡里著,周惠民等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年。——译者

[22]此同位素为Pu-239,原文错为P-239。——译者

[23]原文误写为Artturi Vintanen。——译者

[24]戴高乐(1890~1970).1953~1969年任法国总统。——译者

[25]拉瓜迪亚(1882~1947),美国国会议员,曾三任纽约市长。——译者

[26]铁托(1892~1980),南斯拉夫总统。——译者

[27]赫胥黎(1887~1975),英国生物学家、作家、人道主义者。——译者

[28]*****柴纳克(1902~1979),好莱坞电影实业家。——译者

[29]参见《旷世奇才——巴丁传》,莉莲·霍德森、维基·戴奇著,文慧静、沈衡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年。——译者

[30]参见《美丽心灵——纳什传》,西尔维娅·娜萨著,王尔山译,王则柯校,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年。——译者

[31]原文误写为Kurt Adler。——译者

[32]原文的人名Richard Laurence未写全,应为Richard Laurence Millington Synge。——译者

[33]参见《天地有大美——现代科学之伟大方程》,格雷厄姆·法米罗主编,涂泓等译,冯承天译校,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年。——译者

[34]在艾丽斯·卡拉普赖斯编著的《爱因斯坦语录》中,此宣言为“罗素—爱因斯坦宣言”(The Russell-Einstein Manifesto)。——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