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将军惨死
建保年间后半,幕府的政治课题是后继将军的问题。建保四年(1216),源实朝时年25岁。元久元年(1204)末迎娶御台所以来,已经过去了十二年。而自承元三年(1209)开始实施将军亲裁以来,也已经经过了七年的岁月。尽管如此,源实朝与御台所一直没有子嗣出生。而且,与其父源实朝、其兄赖家不同,源实朝始终没有纳妾,没有侧室。原因不明,或许与其性取向有关,这在男色关系十分常见的古代、中世社会也不是全无可能的。但源实朝的侧近中并不存在男色的对象。因此,也有可能是身体方面的原因。这种推测必须倍加谨慎,但源实朝本人似乎考虑过为何自己无法生育子嗣。
《吾妻镜》建保四年(1216)九月二十日条记载,大江广元在北条义时的授意下向源实朝进言,若期盼子孙兴旺,则应辞去权中纳言、近卫中将,以征夷大将军之身,及年高之时,可补任近卫大将。对此,源实朝如是回答:
谏诤之趣,尤虽甘心,源氏正统,缩此时毕。子孙敢不可相继之。然者饱带官职,欲举家名。
即因为源氏正统的血脉在此代断绝,无后继子孙,所以希望就任高官以举家名。大江广元听罢,只好默默退下。
这条记录一直是批判源实朝拘泥朝廷官职,全无武家政权之首姿态的依据。但是,武士将朝廷官职视为权力之源竞相希求也是事实。即便是东国武士的典型和田义盛也曾恳请源实朝举荐出任上总介,北条义时也获得了从四位下的位阶。显然这种批判并不中肯。原本,没有源实朝的举荐,御家人是无法获得朝廷官职的。即便是幕府首脑也是如此。大江广元劝谏源实朝辞去官职并不合乎情理。这条记录隐含着《吾妻镜》编纂者的某种意图,即以因果报应的命运解释身处高官高位的源实朝的横死。因此,并不能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大江广元的谏言与源实朝的回答。
然而,建保五年(1217)四月唐船入水的失败给将军亲裁留下污点已是不争的事实。或许正是以此为契机,源实朝想到了一个起死回生之策。这一构想大概自其认为自己无法生育子嗣时就已经开始酝酿了。具体来说,即请来亲王(后鸟羽的皇子)作为源实朝的后继将军之策。
朝幕交涉的开始
建保六年(1218)一月十五日,政所举行了关于北条政子赴熊野参拜(熊野诣)的审议,决议由其弟北条时房随行前往。北条时房有在京的经验,并且具有蹴鞠等京都文化的教养,因此时房同行显然是为了辅佐缺乏上京经验的政子。
然而,为何会在政务的中心机关政所审议北条政子的熊野诣呢?关于“尼二位”政子为参拜熊野而上京,《愚管抄》中有这样的记述:后鸟羽的乳母“卿二位”兼子,养育了源实朝御台所姐姐“西之御方”(坊门信清之女,坊门局)所生的赖仁亲王。据说,卿二位对这位赖仁亲王寄予厚望,“继位之心深重,不可行者,则令为将军”。从这样的记述来看,北条政子熊野诣的真正目的是为迎请后鸟羽皇子为源实朝的后继将军而上京交涉。但这样高级的政治交涉,成功与否难以预料。于是,原本难以出现在正面政治舞台上的女性北条政子,便利用熊野诣的名目,成为交涉的当事人。
二月四日,北条政子与时房出发赴京,在京期间,与卿二位兼子展开交涉。并且,约定六条宫雅成亲王与冷泉宫赖仁亲王中的一位,将作为源实朝的后继将军东下镰仓。也就是说,交涉成功了。另外,在北条政子离开镰仓六日后的二月十日,为向朝廷传达源实朝希望升任近卫大将的夙愿,大江广元作为使者上京。而且,两天后的二月十二日,为传递源实朝希望出任比其父源赖朝的右大将级别更高的左大将的意愿,幕府再次派出了使者。
值得关注的是,一月的审议在将军亲裁的据点政所举行。由此可见,亲王将军下向镰仓的方策源自将军源实朝的构想。但是,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北条政子、义时、时房以及大江广元等幕府首脑为实现这个目标与源实朝达成了一致,并付诸行动。北条政子过去以亲权为后盾代行将军权力,在和田义盛希望出任上总介的问题上曾公然反对源实朝,可以说是一位怠慢不得的母亲。正是这位母亲承担起了交涉当事人这一艰难任务。并且,由具有京都教养的时房辅佐其姐政子,大江广元也以传达源实朝希望升任比源赖朝职位更高的左近卫大将的诉求为名被派出。虽然不见北条义时的名字,但作为政所别当的他势必承担着统筹全局的责任。换言之,幕府在这件事情上实现了自上而下的统一。如果得到后鸟羽这一后盾,幕府的权威提升,朝幕间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最终必然会使御家人获得更多的利益,这在众人的心中是不言自明的。
“东国王权”的构想
源实朝同其尊崇的亡父一样重视王权,且已经意识到自己无法生育子嗣。对于这样的源实朝而言,拥立既是名亲又是政治、文化方面典范的后鸟羽的皇子为将军并予以辅佐,即通过将王权这一公家政权的传统权威引入新兴武家政权的方式,将幕府发展为东国王权的策略,也意味着巨大的利益。如果将军职让于亲王并在其后予以辅佐,源实朝就可以像后鸟羽让位、讴歌自由一样,在保持前将军权威的同时,从将军应履行的公务中解放出来,享受远游之类的自由。像其父源赖朝在举兵十年后上京与后白河、九条兼实会谈一样,源实朝上京与后鸟羽、顺德、御台所之兄坊门忠信等院近臣会面,畅聊和歌谈义,进一步发展朝幕间的友好关系,也不是全无可能的。即所谓源实朝的“幕府内院政”。
实际上,在多年之后,四代将军九条赖经将将军职让于其子赖嗣后就以“大殿”的身份保持了隐然的势力。室町幕府的足利义满、义持也在辞去将军职、成为自由之身后,继续行使了强大的权力。可以说,源实朝的策略是可以成为这种做法的先例的。无论于公于私,的确都是挽回唐船入水失败污名的起死回生之策。
破格的官位晋升
交涉在“卿二位”兼子与“尼二位”政子两位女性间以非正式的形式进行,但兼子与政子传达的是后鸟羽与源实朝的意愿。交涉的成功意味着后鸟羽欣然接受了源实朝幕府的提案。因为这对于后鸟羽而言也是裨益良多。如前章所述,在全日本的缩略图《最胜四天王院障子和歌》的世界中,后鸟羽以帝王的身份君临其上。未来如果后鸟羽的子孙出任将军职,并由源实朝辅佐,那么幕府就将被置于后鸟羽的统治之下,而其在现实世界中君临全日本的帝王之路也将打开。
后鸟羽通过破格晋升北条政子、时房的方式进行了回应。尽管北条政子已经出家,但仍在建保六年(1218)四月十四日升叙从三位。女性在出家后的叙位通常仅限“准后” (9) ,因此政子的晋升可以说是罕见的特例。后鸟羽传话准许其拜谒,但政子以“边鄙老尼”拜谒“龙颜”无益、不妥为由,匆忙返回了镰仓。即便如此,后鸟羽也没有因此不悦,同年十月十三日,政子再次升叙从二位。诚然是超常的速度、破格的待遇。同时,在政子返回镰仓后,在京的北条时房还获许携次子时村出席院的鞠会。时房连续三日展示蹴鞠技巧,而后鸟羽则数次称赞其深谙此道。五月返回镰仓后,北条时房欣喜地向源实朝汇报了当时的感恩之情。
当然,源实朝也受到了后鸟羽的破格待遇,即超乎寻常的官位晋升。一月十三日时已经升至权大纳言即其亡父源赖朝的极官(生平所任最高官职)的源实朝,在三月六日升任超过源赖朝右近卫大将的左近卫大将,并兼任左马寮御监。六月二十七日,在鹤岗八幡宫举行了庆贺源实朝就任左大将的祭拜活动。并且,在十月九日升任内大臣,冲破大臣的屏障后,两个月后的十二月二日又升任右大臣,同月二十日,举行了作为大臣的“政所始”仪式。后鸟羽为了他的庆贺仪式,下赐槟榔叶装饰的槟榔毛牛车、九锡的雕弓等豪华的器具及装束,还令公卿、殿上人列席参加。这些昂贵、珍惜的物品不仅惊人耳目,而且使源实朝的权威进一步提升。于是,源实朝决定翌年建保七年(1219)一月二十七日在鹤岗八幡宫举行右大臣的拜贺仪式。
然而,源实朝异乎寻常的官位晋升却打破了早已在公家社会中形成定式的家格秩序,在震惊世人的同时,也引发了众人的不满。当然,由于后鸟羽的意向显而易见,因此并没有人公然地进行批判。但九条兼实的弟弟、出身高级家格摄关家的慈圆,在源实朝被暗杀后,就在《愚管抄》中对源实朝进行了批判,认为其愚蠢至极,全无武士之警惕之心,玷污了大臣、大将的名誉。
此外,“古活字本”还将源实朝的破格晋升称为后鸟羽对源实朝的“官打”。所谓官打,就是为了让人在出任自身无法承担的高官时遭遇灾难而实施的一种诅咒。但后鸟羽完全没有诅咒源实朝的理由和必要。这种说法不过是人们对其破格晋升的不满、嫉妒与源实朝横死后承久之乱爆发等各种因素联系在一起时形成的一种臆断而已。
公晓的立场
但是,也有人由衷地希望“官打”成真,即二代将军源赖家的遗孤、源实朝的侄子公晓。公晓出生于正治二年(1200),有力御家人三浦义村是他的乳母夫,但4岁时他的人生却遭遇了突变。建仁三年(1203),其父源赖家被驱逐,失去将军职,翌年在劝修寺被害。即便如此,元久二年(1205),时年6岁的公晓还是在北条政子的裁夺下成为鹤岗八幡宫别当尊晓的入室弟子,翌年,成为源实朝的犹子。建历元年(1211),在尊晓的次任别当定晓的主持下,12岁落发为僧侣,并上园城寺修行。在定晓死后,建保五年(1217)六月,公晓返回镰仓,成为鹤岗八幡宫的别当。
令人讶异的是,自同年十月十一日开始,公晓发愿千日闭门不出(参笼祈请),甚至不剃头发,日夜连续祈祷。这很有可能是诅咒源实朝的祈祷。而不剃发,或许是为在源实朝死后还俗继任将军而做的准备。
然而,建保六年(1218)源实朝的后继将军问题突然出现了新的发展。尽管公晓处于参笼之中,但仍能从其乳母夫三浦义村之子即弟子驹若丸(后来的三浦光村)等人处获知消息。如果亲王将军受拥戴,并由右大臣源实朝辅佐,那么自己的将军之路无异断绝。在此之前,只能先杀后快。何时动手呢?公晓身为鹤岗八幡宫的别当,神宫境内即是他的地盘,源实朝来到之时就是动手之机。穷途末路的公晓做这样的打算也不足为奇。
雪日的惨剧
建保七年(1219)一月二十七日,终于迎来了源实朝进行右大臣拜贺的日子。日间阳光明媚,但夜间却不可思议地忽降大雪,积雪深达六十多厘米。《愚管抄》《吾妻镜》《六代胜事记》《承久记》等史料都记录了这个雪日中发生的惨剧,其中,以恰好在场的公卿、殿上人的信息为基础,在大概两年后由慈圆记录的《愚管抄》最为可信。
据《愚管抄》记载,源实朝完成社殿奉币后由石阶走下,一手提着下袭(在正装束带下穿着的下摆很长的衬衣)的裙摆,一手持笏,边走边向坊门忠信、西园寺实氏、藤原国通、平光盛、难波宗长等与幕府关系密切的公卿颔首示意。就在此时,头戴山伏头巾的法师突然奔出,踩住源实朝衣摆,大喊“斩杀父之仇敌”后,一刀就砍下了源实朝的首级。另有三四人,将作为前驱(队列的引导者)手持火把的源实朝侧近源仲章误认为北条义时,一并斩杀了。但受命“止步中门”的北条义时本人,此时正手拿御剑候在中门,也正因此躲过了此劫。在鸟居外的随兵们发觉的转瞬之间,惨剧就发生了。
此后,公晓向三浦义村派出使者,转告其杀害了杀父仇人源实朝的消息,宣称自己才是继任将军,并越过八幡宫北面的大臣山赶往御所西门附近的义村宅邸。不过,三浦义村随即上报北条义时,并派兵将公晓诛杀。这段记述可以说非常地逼真。
而《吾妻镜》中则记述了各种各样的怪异现象。为何大江广元泪流不止?源实朝看着庭院中的梅花吟出了所谓“此去不复归,化为无主宿。世事纵无常,轩端之梅勿忘春”的禁忌之歌;八幡神的神使鸽子鸣声不断;源实朝走下牛车时,剑突然折断;最为甚者,是北条义时因看到白犬的幻影而身感不适,将手持御剑的职责交由源仲章代行,其本人则返回小町的宅邸,故而捡回了一条命。
在北条得宗家(得宗是北条氏嫡流的家督)全盛期编纂的《吾妻镜》,或是由于无法如实地将宗家始祖义时描绘成被将军下令“止步中门”、在中门处守候的矮小形象,故而以怪异现象混淆视听。
黑幕的探索
然而讽刺的是,正是基于这样的记述,出现了以幸免于难的北条义时为暗杀源实朝幕后黑手的黑幕说。但是,对于和源实朝一同推进后继将军计划的北条义时而言,不可能在当时采取前功尽弃的做法。因此,北条义时黑幕说并不成立。
另外,作家永井路子还提出了公晓乳母夫三浦义村的黑幕说。公晓的弟子驹若丸是义村的儿子,而义村本人在当日也没有出现。据此,永井路子认为,三浦义村计划由公晓暗杀源实朝、北条义时,自己则负责袭击北条氏的小町宅,决出“大胜负”。但是由于有所察觉的北条义时返回了小町宅,故三浦义村选择杀死公晓进行自保。这种猜想看似十分有趣,但以《吾妻镜》中关于北条义时的记述为论据却有所偏颇。首先,北条义时并没有返回小町宅;其次,当日不见三浦义村身影,应由于前年举行直衣始仪式时,三浦义村与长江明义发生争执,因此未被允许参加右大臣拜贺的仪式。更何况三浦义村在和田合战这一击败北条氏的绝佳时机选择了站在北条义时一方,很难想象其会在右大臣拜贺仪式上与北条氏决一胜负。换言之,三浦义村黑幕说也难以成立。只能认为这雪日的惨剧是陷入绝境的公晓采取的单独行动。
然而,一个年轻人的行凶行为却产生了改变历史的重大影响。镰仓幕府三代将军、右大臣源实朝,享年28岁,周岁26岁5个半月惨死,世人震惊。
(1) 以经典和歌的部分表述为基础创作和歌的一种手法。
(2) 幼童成人时为其起名的人,起名者与被起名者之间存在模拟的亲子关系。
(3) 镰仓幕府内负责财政、处理诉讼等事务的重要政务机构。别当为最高长官。
(4) 箱根、伊豆权现,即箱根权现与伊豆山权现,亦称两所权现或二所权现。佛、菩萨垂迹化身之神称权现,箱根权现与伊豆山权现即被视为文殊菩萨、千手观音等在日本的化身之神,在镰仓时期备受幕府历代将军的崇信。参拜二所权现即称“二所诣”。
(5) 侍所是负责统治御家人的幕府重要机构,别当即侍所最高长官。
(6) 被没收、无人领有的土地。
(7) 负责、执行特定政务的责任人。
(8) 公卿的常服。
(9) “准三后”“准三宫”的简称,即享受相当于太皇太后、皇太后、太后所谓“三后”待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