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败者的命运

3 败者的命运

后鸟羽的命运

幕府对后鸟羽的处置,是将其流放至远离京都的隐岐岛。承久三年(1221)七月六日,后鸟羽被从洛中的四辻殿转移至洛南的鸟羽殿。在后鸟羽乘坐的牛车之后,是骑马随行的西园寺实氏、藤原信成、藤原(伊王)能茂三人。鸟羽殿同水无濑殿一样,是后鸟羽经常为游兴而来的离宫。但是,此次御幸之时,后鸟羽却已是囚徒之身。君臣双方都难免心中悲痛。

七月八日,后鸟羽令肖像画名手藤原信实绘制了御影,即现藏于大阪府三岛郡岛本町水无濑神宫的肖像画(参照“前言”部分的后鸟羽院画像)。其后,后鸟羽以其子仁和寺御室道助法亲王为戒师落发出家。其母七条院殖子在恳求守卫武士获许后与后鸟羽短暂相见,后强忍泪水离去。

“慈光寺本”中,七月十日,北条泰时之子“武藏太郎时氏”参上后鸟羽殿,用弓的一角撩开御帘,对后鸟羽催促道:“君已被处以流罪,请速出。”后鸟羽甚至没能做出任何回应。但当再次受到催促时,却提出了再见一次宠臣“伊王左卫门能茂”的要求。北条时氏将后鸟羽的要求以书信的方式报告给了北条泰时,于是,北条泰时责令能茂出家后去往鸟羽殿。后鸟羽看到落发后的能茂,一边说着“卿已出家,那我现在也改变一下样子吧”,一边以仁和寺御室为戒师出家,并将剪落的发髻(束于头顶之上的发髻)送至七条院处。见到其子发髻的七条院放声痛哭,悲恸异常。这里所见的不再是矢志成为正统帝王、君临于各方势力之上的稀代帝王,也不是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只有成王败寇、让人怜悯的败者。

去往隐岐的旅途

七月十三日,后鸟羽从鸟羽殿踏上了被移送隐岐岛的旅途。据“慈光寺本”记载,伊东祐时负责押送,令后鸟羽坐上了“四方逆舆”。落座的方向与舆前进的方向相反,这是移送犯人的作法。随行侍奉的只有“伊王左卫门入道”藤原能茂,坊门信清之女、赖仁亲王之母“西御方”(坊门局)等两三名女眷,以及为防途中不测、暴毙而配备的一位僧侣。《吾妻镜》中,“内藏头(高仓)清范入道”也跟随同行,但在途中被招回,为此,“施药院使(和气)长成入道”与“(藤原)能茂入道”追赶而来随行。总而言之,除护送的武士以外,仅有少数随行侍奉的人。

依据“慈光寺本”,一行人一边遥想水无濑殿一边前行,经过播磨国、美作国、伯耆国,历时十四日左右到达了“出云国大滨湊”。另据《吾妻镜》七月二十七日条记载,后鸟羽抵达出云国大滨港后,换乘船只。武士们则多数由此返京。趁此机会,后鸟羽向母亲七条院及宠妃修明门院重子寄送了和歌。

另一方面,“古活字本”中有“出云国大八浦”“见尾崎”的地名。并且,《吾妻镜》八月五日条还记载着“上皇,遂着御隐岐国阿摩郡苅田乡”。综合这些记录来看,从“大滨”乘船至“见尾崎”的后鸟羽,大概在此地因风滞留了一些时日,八月五日,再次乘船渡抵隐岐岛。

顺德、土御门及两亲王的命运

赞同后鸟羽的顺德,在七月二十日被流配佐渡国。一条能氏、藤原范经、上北面的源康光及两名侍女随行。不过,途中一条能氏患病返京,藤原范经也因重病滞留在了越后国寺泊浦。七月二十四日六条宫雅成亲王被流放但马国,翌日冷泉宫赖仁亲王被流配备前国。

另外,顺德之兄土御门尽管没有在乱中协力京方,但闰十月十日,也被流放土佐国(后改为离京都较近的阿波国)。源定通唤来土御门乘坐的牛车,令源雅具、俊平及四位侍女随行。《吾妻镜》同日条记载,土御门并未被处以流刑,但数日后,土御门却依自身“睿虑”突然迁幸“南海”。于是,承久之乱便迎来了所谓“三上皇配流”,即三位院被处以流刑的史无前例的结局。

京方贵族、僧侣们的命运

幕府对从属京方的贵族、僧侣们也断然实施了处罚。“慈光寺本”中,北条义时的指令是“公卿、殿上人等可下向关东”。但现实却是十分严酷。多数贵族都在下向坂东途中被斩首。《吾妻镜》、“慈光寺本”、“古活字本”的叙述记录下了这些人生命的最后时刻。

承久三年(1221)七月五日,远山景朝负责押送的一条信能在行至美浓国时,在远山庄被斩首。一条信能笃信西方净土,时时念佛,据说在他临死之前出现奇迹,天空中出现美丽的紫色云彩,空气中萦绕怡人的香气,空中还响起了乐曲。“慈光寺本”记载,一条信能的侄儿一条能继在被流放至丹波芦田后,也被斩首。

小山朝长负责押送的中御门宗行在行至远江国菊河驿后,七月十日,一夜未眠,一人静静地面向窗口诵读《法华经》,并在宿驿的柱子上刻下了“昔南阳县菊水,汲下流延龄。今东海道菊河,宿西岸失命(过去,在中国的南阳县菊水,据说汲下流之水可延年益寿。今天,在日本的东海道菊河,宿于西岸的我丧命于此)”的汉诗。中御门宗行曾经为后鸟羽讲授《贞观政要》,而这首汉诗也引用了中国的典故,非常符合他的风格。

七月十二日,藤原光亲由武田信光押送至骏河国,在加古坂(笼坂峠)被斩首,享年46岁。备受荣宠的藤原光亲尽管多次劝谏后鸟羽,但都未能奏效,进退维谷的藤原光亲最终负责了追讨宣旨的执笔。后来,北条泰时在院御所发现了谏言的申状,对处斩藤原光亲追悔不已。

七月十三日,中御门宗行在经过骏河国浮岛原后,遇到了为主人收敛遗骨的藤原光亲从者。原本中御门宗行还抱有一丝希望,但在听闻了与自己同罪之人的命运后,便意识到自己也必死无疑,便在黄濑川宿休息时写下了觉悟赴死的和歌。

今日纵过浮岛原,耳闻之处无归路。

(今日スグル 身ヲ浮島ノ 原ニテモ ツヰノ道ヲバ 聞サダメツル)

和歌大意是,心怀侥幸逃生的妄念苟且偷生,但今日即便经过浮岛原也再难逃一死,觉悟死期,静心赴死。这首和歌还被收录在了《吾妻镜》《六代胜事记》《海道记》中。翌日,中御门宗行在骏河国蓝泽原被斩,享年47岁。据说,中御门宗行至死都在诵念《法华经》。

七月十八日,北条朝时押送的高仓范茂在足柄山脚下相模国早河沉河而死(用竹席裹身,绑上重石沉入河底)。“慈光寺本”记载,高仓范茂称“死于刀剑之下者,堕入修罗道,请许范茂沉河”,自己向北条朝时提出了请求。于是,“编大笼,沉河”。在写给其妻的遗书中,高仓范茂留下了这样的辞世和歌:

早河之水,千寻之遥。与妻一别,永分天人。

(遥ナル 千尋ノ底ヘ 入時ハ アカデ別シ ツマゾコヒシキ)

和歌大意是,当沉入遥远的千寻水底时,无比想念在京都分别的妻子。

七月二十九日,由小笠原长清押送的源有雅在行至甲斐国时,称与北条政子有些渊源,已经向政子请求赦免,希望暂缓执行死罪,但小笠原长清没有应允,在稻积庄小濑村将源有雅处斩。源有雅终年46岁。后来,据说真的传来了北条政子赦免其死罪的书状。真所谓亡魂遗恨。

加入京方作战的僧侣们也都被断罪。如前所述,一度逃亡的二位法印尊长在嘉禄三年(1227)六月被捕后自尽。尊长是一条信能的兄弟,不仅执行了诅咒关东的祈祷,而且还和信能一起奔赴了芋洗的战场。参与宇治之战的熊野恶僧小松法印(亦称田边法印)快实也被捕,并在六月二十五日被斩首。从三穗崎乘船参与濑田之战的比叡山延历寺恶僧美浓竖者观严也被捕,被交由结城朝光看管。尽管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但想必很快也被处斩了。

免于一死的人们

另一方面,也有人免于一死。坊门大纳言忠信被千叶胤纲押送至远江国舞泽后,八月一日被赦免回京。坊门忠信虽然是淀渡的大将军,但由于他是源实朝正妻西八条禅尼之兄,与幕府存在“强缘”(与当权者有渊源),因此被赦。

由清久行盛负责押送的大监物源光行在行至镰仓金洗泽时,其在幕府出仕的嫡子,向西园寺公经的犹子、北条义时女儿之夫一条实雅请求救其父一命。结果,一条实雅的斡旋发挥作用,源光行的死罪被赦免。

另外,后鸟羽的护持僧(为天皇、院、将军祈祷安稳的僧侣)刑部僧正长严由于在乱中为京方祈祷,在九月十日被发配陆奥国。同日,为京方祈祷的神官贺茂社祢宜祐纲、神主能久分别被流放甲斐国、镇西。

新兴的院近臣家

以上就是被断罪的贵族与僧侣们的命运。其中,并不包含摄关家、西园寺家、德大寺家等传统的公卿家族,基本都是一条家(与五摄家之一的一条家不同)、坊门家、高仓家等新兴的院近臣家出身的贵族。

一条家中,能保是信能、尊长、实雅的父亲,因娶源赖朝同母妹为妻,与幕府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并且出任京都守护,在京都政界势力强大。能保与其长子高能在建久八年、九年(1197、1198)相继去世后,受源通亲及三左卫门事件(一条家三名武士袭击源通亲未遂事件)的影响,一条家一度失势,但由于其与后鸟羽、顺德间的人脉联系,最终还是实现了势力的恢复。

另外,一条家与源实朝的关系也是很好。源实朝升任左近卫大将与右大臣的拜贺仪式上,实雅、信能与高能三子能继、能氏、赖氏五人全部列席。但是,由于源实朝横死,同后鸟羽一样,信能、能继以及尊长的命运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坊门家是在忠信的父亲信清时期作为后鸟羽的近臣快速成长起来的。后鸟羽的母亲七条院殖子是信清的姐妹,信清的三个女儿中,坊门局进入后鸟羽的后宫,位子进入顺德的后宫,西八条禅尼是源实朝的正妻,信清本人也官至内大臣。忠信虽然官至权大纳言,但最终却与后鸟羽同命运。

高仓家也是因与后鸟羽建立了亲密关系而抬头的院近臣家。在早河沉河的范茂之父范季是后鸟羽的乳母卿二位兼子、刑部卿三位范子的养父,也是为后鸟羽诞下顺德、雅成的宠妃修明门院重子的生父。可以说,与后鸟羽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而且,范茂与重子的母亲是平教盛(平清盛之弟)之女,范茂的妻子是平知盛(平清盛之子)之女,与平家幸存者之间的关联也十分密切。正是因此,有观点认为这是高仓家对幕府抱有敌意的原因之一。高仓范茂与后鸟羽休戚与共,一同荣华,一同毁灭。

京方武士的命运

京方武士们的命运也十分残酷。前文提及,罪魁祸首藤原秀康、秀澄逃亡后,在河内国被捕并被处刑,勇猛奋战的山田重忠、源翔、三浦胤义先后自尽。关于山田重忠,镰仓中期的说话集《沙石集》中有这样的评价:“武艺受世人认可,内心勇猛过人,思虑深远,理解民之愁苦,万般皆优的武士。”源翔是酒吞童子传说中有名的源赖光四天王之一,是摄津国渡边党渡边纲的末裔。“慈光寺本”记载,源翔“落大江山”。“大江山”是民间传说展开的舞台,源翔最终落难至此可以说十分有趣。关于三浦胤义,“古活字本”记述了其幼子被处刑的悲惨故事。

另外,前文已述,既是幕府御家人又是西面武士,即同时从属于朝廷与幕府的后藤基清、五条有范、佐佐木广纲、大江能范都被枭首。此外,同时从属于朝廷与幕府的京方武士还有不少,如大内惟信、小野盛纲、大江亲广、佐佐木经高、高重父子等。

关于大内惟信,据《明月记》宽喜二年(1230)十二月十四条记载,他化身法师潜藏在比叡山日吉社,被六波罗逮捕。“慈光寺本”中,大内惟信出家后进入比叡山,最终被捕并被流配西国。清和源氏义光流的大内氏,在惟义时期随源赖朝举兵,作为源氏一门的有力御家人十分活跃。元久二年(1205)平贺朝雅因牧氏事件被诛杀后,其子惟信继承了平贺朝雅的伊贺、伊势守护之职,加上由其父处继承的美浓守护,共兼任三国守护职。建保四年(1216)源实朝加强将军亲裁时,大内惟信还出任了政所别当之职,在协调后鸟羽与源实朝间的朝幕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源实朝横死后,多数时间在京的大内惟信选择站在了后鸟羽一边。

小野盛纲出自武藏七党之一的横山党小野氏。小野盛纲的父亲成纲是源赖朝时代出任尾张守护的有力御家人。继承了尾张守护职的盛纲,还受幕府的优待被推荐出任了下总守。但在建历三年(1213)的和田合战中,小野氏所属的横山党因支持和田义盛而大受打击,这大概是小野氏对北条氏心怀反感的原因。小野盛纲的侄儿成时也加入京方阵营,在宇治之战中奋战到最后并战死。“佐野本系谱”中“候京方故,被诛”的记述说明,小野盛纲在乱后被诛杀。

大江亲广是大江广元的嫡子,承担了辅佐其父联络朝幕关系的职责。源实朝横死后,受幕府之命上京出任京都守护之职。在承久之乱爆发前,迫于后鸟羽的压力,加入了京方。宇治之战后,逃至逢坂关东部的关寺附近,后行踪不明。有人说他死在这里,也有人说他逃到了出羽国所领寒河江庄并死在了那里。

关于佐佐木经高、高重父子,前文提及,经高在逃到鹫尾后自尽。而重高,根据《吾妻镜》承久三年(1221)六月十四日条的记载,也被诛杀。佐佐木氏四兄弟定纲、经高、盛纲、高纲曾随源赖朝举兵,是幕府的有力御家人。定纲的长子广纲既是御家人也是西面众,四子则是作为镰仓方在宇治川之战中勇夺先锋的信纲。定纲、光纲父子是近江守护,广纲兼任山城守。经高、高重父子是淡路、阿波守护。他们大多时间都在京,元久二年(1205)闰七月,受幕府指令诛杀平贺朝雅的在京御家人中即有广纲、高重。另一方面,与兄长广纲不和的信纲加入镰仓方,在乱后继承了近江守护之职。另外,“慈光寺本”、“古活字本”、《吾妻镜》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悲惨的故事,广纲之子、仁和寺御室道助法亲王的宠童势多伽丸原本被北条泰时赦免了死罪,但遭到信纲反对,最终在交给信纲后被斩首。以上,就是京方武士中在京御家人的命运。

佐佐木氏略谱

但是,无论是不得不与后鸟羽同样背负败者命运的新兴院近臣家的贵族们,还是在京武士们,乃至于北条义时、泰时、时房以及政子等人,在800年前的当时,都无法预知未来将会发生什么。无论是胜者还是败者都无法预见自己的命运。800年后的今天,尽管我们知道他们当时的选择、决断带来了什么结果,但生活在和平世界中且没有遭遇过性命堪忧的危机的我们,恐怕不能轻易地对此加以批判或非难。我们能做的,是客观地分析胜败的原因以及评价他们所做出的选择与决断的真正意义与价值。

(1) 间是长度单位,2间即4米左右。

(2) 伏与束是长度单位,除拇指外的1指的宽度为1伏,4指的宽度为1束。箭的标准长度是12束。

(3) 官掌、使部是太政官内负责杂役的下级役人。

(4) 流刑(流罪)是律令规定的五刑之一,依据流配地与京都的距离分为近流、中流与远流。

(5) 向神、佛起誓所言不虚的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