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长 城
第一章 长 城
山势越来越险峻了,火车拉着汽笛,缓缓地沿着山坡继续向上爬,像头气喘吁吁的老牛。蓁儿觉得自己的身子向后倾斜,幸亏有座椅的靠背挡着,否则就一出溜滑下去了。
但哥哥姐姐们看起来一点都不害怕,他们兴奋地趴在火车的窗户上,看着外面的风景。外面是层层叠叠的山,春天的新绿深深浅浅地涂在上面,像是一幅浓淡皆宜的山水画。山谷上飘着的一朵云不知何时变成了铅色,好像在酝酿一场雨。突然,四哥祖珩大喊了一声:“山上全是白的!”大家都纷纷往外看,蓁儿也好奇地挤在窗户上。漫山遍野的白色星星点点地缀染在山上,像是洁白的雪,又像是一团团棉花。
父亲笑着说:“考考你们,你们谁知道那些白色的是什么吗?”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说不出来。
祖珩抢着说:“我知道,是羊,白色的羊!”
蓁儿觉得祖珩说得有道理。他们一路上看到不少山坳中的小屋,小屋的烟囱还冒着袅袅的炊烟,说明住着人。说不定就是这些山里人家放的羊呢。
二姐祖薇扑哧笑了,“谁家会有这么多的羊?”
蓁儿觉得祖薇说得也有道理。漫山遍野全是白色的,说起来,比成千上万只羊都多得多吧。
父亲微笑着,看着大家。
一直没说话的大姐祖芬笃定地说:“我觉得是山花。”
大家都非常吃惊。白色的山花在一座又一座山上盛开着,山顶山谷,山脚山坳,没有一处被落下,似乎只有花神才有如此强大的力量,撒下那么多种子,然后同时让这些花绽放吧。
父亲赞许地看着祖芬,继续问:“是什么花呢?”
祖芬沉吟片刻,道:“这个季节,桃花和杏花都开了。但桃花是粉色的,即使离得再远,也不是这种晶莹剔透的白,所以肯定不是桃花。我记得在一本书上看过,八达岭一带有很多杏花,所以我觉得应该是杏花。”
父亲很激动,忍不住用手指节击打了一下座位前的小桌子,“说得好!”
大家都无比倾慕地看着祖芬。祖芬爱读书,博闻强识,家里除了父亲,就数她学问最好了。
火车缓缓地走着,离一座大山越来越近,似乎在贴着山壁走了。父亲说:“快看,这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白色的花。”
蓁儿凑到窗户上,窗外山坡上是一棵棵杏树,树上开满了繁密的花朵,晶莹剔透,皎白如雪。顽皮的蜜蜂在花丛中流连忘返,一条小溪在杏树的脚下淙淙流淌,远处还有一棵棵碧绿鲜亮的柳树,柔软的枝条随着山风轻轻地摇摆。蓁儿完全看呆了。
父亲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这分明就是‘花坞春晓’‘世外桃源’一般的美景!”他扭头对三姐祖蕙说:“蕙儿,回家后你可以把这些画下来。”
祖蕙点点头。祖蕙爱画画,画得也特别好,父亲说她天赋异禀,前途无量。祖蕙的愿望是以后考取国立北平艺专,当个名副其实的大画家。
火车响着汽笛继续往前走。父亲说:“马上就要进居庸关山洞了,洞口的岩石上据说有杨六郎将军的石刻,你们注意看!”
火车缓缓地朝一个洞口驶去,车厢里的人们骚动起来,纷纷挤到窗户边。蓁儿的眼睛死死盯着外面的山岩,生怕错过杨六郎将军的石刻。杨家将的故事她从小就听过,知道杨六郎是个保卫国家的大英雄。
火车头已经钻进黑乎乎的山洞了,蓁儿乘坐的这节车厢离洞口的岩石也越来越近。就在车厢进入山洞、光线骤然暗下来的那一刻,人们纷纷激动地说:“看到了,看到了!果真英气勃勃、威武凛然呢!”姐姐哥哥们也开心地拍着手,“看到了!看到了!杨六郎将军横刀立马,特别英武!”
蓁儿却什么也没有看到。她贴在火车窗户上,眼睛一刻都不敢眨,死死地盯着洞口上方的岩壁,却只看到一大块灰乎乎、凹凸不平的岩石。哪里有什么石刻?哪里有什么杨六郎将军?还没等她反应过来,火车已经进入了一片浓重的黑暗。
蓁儿着急地问哥哥姐姐,杨六郎将军的石刻是什么样子的,但哥哥姐姐们都在黑暗中兴奋地讨论着,没有一个人回答她。她又凭感觉拽了一下旁边父亲的衣袖,父亲似乎没有觉出来,正跟哥哥姐姐们说得热烈。他们的声音好像从特别遥远的地方传来。眼前是一片彻底的、浓得化不开的黑暗,蓁儿的心头突然涌起一股恐惧和慌张。
火车终于驶出了黑暗,但速度也越来越慢。它“呜呜”地响着汽笛,缓缓地停了下来。父亲说:“青龙桥车站到了,前面就是长城了。”人们纷纷下车,哥哥姐姐们也迫不及待地跟着人流往外拥,蓁儿又被落到了后面。
这趟是从西直门火车站去八达岭长城的火车,青龙桥火车站是终点,去八达岭的人都在这里下车。从青龙桥火车站到八达岭大概还有二里地,但火车上不去,人只能自己走过去。
父亲掏出怀表看了看,已经快中午了。他们一大早从西直门火车站上车,火车一路迤逦着经过清华园火车站、清河、沙河、昌平、南口、居庸关,到了青龙桥,大半天已经过去了。父亲问孩子们饿不饿,蓁儿觉得有点饿了,但哥哥姐姐们都说不饿,他们已经急不可待地跑去看詹天佑的铜像了。父亲拉着蓁儿,紧跟着他们。
眼前有一座高大的铜像,挺胸直立、器宇轩昂,眼睛注视着山下的方向,这就是哥哥姐姐们要看的詹天佑。铜像四周种着几株榆叶梅,正开着鲜艳的紫红色的花朵。旁边还有一块石碑,上面密密麻麻地刻着字,写着詹天佑的事迹,但字迹有些模糊不清了。蓁儿本来就不认识几个字,看不懂写的是什么。她不知道这个詹天佑是谁,也不知道这个冷冰冰的铜像有什么可看的。
父亲又开始给大家出考题了:“你们谁说说,詹天佑的铜像为什么会在这里?”
又是祖珩摩拳擦掌地抢先开口了,祖芬和祖薇笑着看着他,似乎不想跟他抢。祖珩说:“这个铜像是为了纪念詹天佑先生,他是平绥铁路的总工程师!”
父亲又问:“他为什么值得纪念呢?”
祖珩抓耳挠腮的,回答不上来。
父亲微笑着看看祖芬,“芬儿,你说说。”
祖芬慢条斯理地说:“清朝末年时要修建从北平到绥远的铁路,最开始请的是外国的工程师。其中从北平到张家口一段困难重重,因为北平西边和北边都是山,又有长城拦着。外国工程师的方案是从北平西北的门头沟一带绕路,这样一来,不但工程量增加了一倍,需要花的钱也多了很多。詹天佑经过实地勘察,设计了从北平经南口、青龙桥,直达张家口的‘之字形’方案。修筑铁路时开凿了很多山洞,火车从洞中经过,路线一下子缩短了一半,花费也减少了。詹天佑这一设计让全世界对中国的工程师刮目相看,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干让中国人扬眉吐气!”
祖薇补充说:“外国工程师望而生畏、不敢问津的工程,詹天佑以别出心裁的设计和奋勇向前的魄力完成了,人们奉他为神明,所以要树碑纪念他!”
父亲赞许地点着头,“火车从青龙桥继续往前走,就能到张家口了。从张家口再往西,就是辽阔雄浑的绥远一带,这条路线可以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戈壁、草滩、丘陵无不让人震撼。”
父亲一直信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对地理学非常感兴趣。去年七月,他参加了由北平知识分子组成的平绥旅行团,从北平到绥远,途中游览了大同云冈石窟、恒山悬空寺、平地泉塞外风光、达尔罕草原百灵庙和绥远城外的王昭君墓,整个行程历时一个多月。父亲回来后对绥远一带赞不绝口,说一定要再找机会去那里游历。
父亲接着祖薇的话说:“詹天佑是中国最早一批留美学生,学的是工程学,学成归来后用自己的知识报效祖国。我们国家一直落后,被外国欺凌宰割,就是因为科技落后。你们好好学习,像詹天佑一样掌握先进的科技,就能为国家做出很大的贡献。”
父亲是个整日在书斋里与古书打交道的文弱书生,却一直鼓励孩子们学好科学知识,孩子们早已见怪不怪了。
祖珩抢着说:“我以后要当科学家,像詹天佑一样为国争光!”
父亲拍拍他的头,“有出息!”
前面就是八达岭长城了。长城顺着山势蜿蜒远去,像是一条游走的巨龙。哥哥姐姐们奔跑着,欢叫着,攀上了长城。蓁儿力气小,走不快,父亲拉着她的手,慢慢地沿着石阶往上走。蓁儿不想被哥哥姐姐们落下,一直紧紧跟着他们。
长城上除了游人,还有一些卖东西的小贩,有卖长城照片的,有卖水晶石的,还有卖火镰、铜佛和铜香炉的。哥哥姐姐们走到一个卖水晶石的小摊前,小贩殷勤地为他们做着介绍:“各位小姐少爷,我这水晶石是长城附近的山上出产的,方圆百里,仅此一家,如假包换,价廉物美!”
哥哥姐姐们对小贩的信口开河充满怀疑,想要离开,却被小贩拦住了,“小姐少爷,莫要走呀,我这里还有从长城上捡的古箭头,是古代打仗时留下来的,小姐少爷要不要看看?”
一听说是古代打仗的箭头,祖珩立马来了兴致,他问小贩:“是谁打仗时留下来的?杨六郎将军吗?”
小贩先是一愣,接着便顺着四哥的话往下说:“有杨六郎将军留下的,还有杨五郎将军留下的。杨家将在这里跟辽国人打过仗!在古代,长城是兵家必争之地,我捡到的这些古箭头,哪个朝代的都有,都是稀罕玩意儿!”说着,他神秘兮兮地从身后拿出一个小篮子,掀开盖在上面的蓝色粗布,半篮子古箭头露了出来。它们被时光侵蚀过,早已不见锋芒,而是锈迹斑斑,泛着红中透蓝的光。
小贩看哥哥姐姐们震惊的样子,趁机继续添油加醋:“小姐少爷,怎么样,这些古箭头是我家传的,从我太爷爷那一辈起就在长城上捡古箭头,这么多年,也就捡了这么多,非常宝贵!现在想捡都捡不到了……”
哥哥姐姐们分不清真假,全都入神地看着那些古箭头。父亲走过来,看孩子们留恋不舍的样子,笑着说:“‘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昔日惨烈的战争都已灰飞烟灭,只有几个残存的古箭头可以凭吊了。喜欢就买几个吧,带回去留作纪念。”
小贩夸张地对父亲竖起了大拇指,“还是这位先生识货!这长城上虽说自古至今就在打仗,死人遍地,白骨成堆,但是留下来的古箭头却并不多。各位小姐少爷们,今天你们算是赶上啦!”
父亲给了小贩钱,小贩拿了几个古箭头,包起来,递给祖珩。祖珩接过古箭头,还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他突然问小贩:“现在打仗都不用弓箭了,而是机枪和大炮,你有子弹壳可以卖给我吗?”
那小贩一愣,随即神色夸张地说:“我的乖乖,长城上要是有敌人的子弹打过来,那还了得!北平就靠长城守卫着呢,长城一破,北平就保不住了,你我还有好日子过?前两年二十九军的大刀队在喜峰口跟日本人拼命,就是不能让他们过长城!”
“说得好!有如此见识,不简单!”父亲赞许地对小贩说。
小贩卖出了古箭头,又得到父亲的夸赞,更加神采飞扬,“二十九军的大刀队都是大英雄!他们用血肉之躯拼死保卫长城,保卫华北,了不起呀!日本人占了东北,还想攻破长城,占领华北,没那么容易!”
蓁儿眨巴着眼睛,好奇地问父亲:“那是二十九军厉害,还是杨六郎将军厉害?”她对在居庸关山洞没看到的杨六郎将军的石刻像始终念念不忘。
蓁儿稚气的话把大家都逗笑了。父亲摸着她的头说:“他们都厉害!”
正是中午,太阳明媚灿烂地照着,让人睁不开眼睛。长城上虽然有凛凛的风,但因为阳光非常充沛,还是觉得暖暖的。大家都饿了,便找了一个背风的地方开始午餐。他们带了面包、牛肉、香肠、鸡蛋、黄油、果酱等食物,大家你争我抢,风卷残云般地吃着。蓁儿抢不过大家,没有吃到喜欢的牛肉和果酱,心里有点失落。
大家吃饱了,仍旧满足地坐着晒太阳,让和暖的阳光照在脸上、身上,整个人懒洋洋的。五色的小花和碧绿的小草从长城的岩石缝隙中钻出来,在山风中簌簌抖动着。
祖薇突然问父亲:“父亲,古人修筑长城是为了防御敌人,但长城真的能挡住敌人吗,那么多修过长城的朝代不都灭亡了?”
父亲沉思着,没有说话。祖芬说:“八达岭一带因为地势险要,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燕赵等国就开始在这里修筑长城,后来各朝各代都在不断加固、重修。长城的作用说大也大,说小也小,一方面,守住了长城,就守住了国土;但长城一旦被攻破,敌人也就长驱直入了。”
父亲缓缓地说:“芬儿说得对,有道是‘天险地险,莫如人险’,单靠长城,并不能阻挡敌人,而是要凭借守卫长城的人,像杨六郎将军和二十九军的大刀队,他们就是‘人险’,比长城的‘天险地险’更重要。”
大家静静地听着父亲的话,每个人的眼睛都亮晶晶的。
祖珩说:“那日本人还会再进攻长城吗?二十九军还能抵抗住日本人的枪炮吗?”
父亲没说话。许久,他站起身来,“现在吃饱喝足了,要开始正式爬长城了!”
哥哥姐姐们早就迫不及待了,他们像脱了缰的小马一样,飞快地向远处跑去。祖珩一路冲在最前边,祖薇紧随其后,平时温柔娴静的祖芬和三姐祖蕙也欢笑着往前跑。因为天气热,又因为激动,她们白皙的脸上生出了一丝红云。
蓁儿紧跟着哥哥姐姐们,生怕被落下,口中大声喊着:“等等我!等等我!”但任凭她用尽力气,还是落在最后边。长城忽高忽低,忽上忽下,蜿蜒盘旋着,哥哥姐姐们一会儿看不见了,一会儿又从一个垛口冒出来了。蓁儿拼命跑着,一边跑一边大喊“等等我”。她觉得自己出了一身汗,耳边能听到呼呼的风声,飘拂的朵朵白云似乎就在头顶。差一点就能追上哥哥姐姐了,但他们又倏忽不见了,恍惚中,她似乎看到四哥正在一个高高的垛口上冲她做着鬼脸。
蓁儿又着急,又不服气,大口大口地喘着气,继续往前跑。她没留神脚下,不小心被一块石头绊了一下,砰地摔倒了,整个人重重地趴在了长城坚硬的石头上。蓁儿觉得特别疼,哇地哭了出来。她的两只手被蹭破了,血从手心流出来,撩开衣服,膝盖上也是一条条的擦痕。
蓁儿哇哇地哭着,但她的哭声被呜呜的山风吞没了。这里是一个上坡,风特别大,似乎要把人吹下去,坠入深深的山谷。山里的天说变就变,万里无云的蓝天倏忽变得阴云密布,零零星星的雨丝飘落下来。呼啸的山风像怪兽一样,鬼哭狼嚎地在蓁儿耳边盘旋。蓁儿又疼,又害怕,哇哇地哭着,泪水把她的脸庞打湿了。
不知什么时候,父亲来到蓁儿的身边,拉起她,亲昵地安慰着。蓁儿泪眼蒙中看到父亲,愈发觉得伤口疼了,“他们都不等我!我要回家!”
父亲轻柔地替蓁儿擦着眼泪,“蓁儿不哭,傻孩子,我们不都在这儿吗?”
哥哥姐姐们不知什么时候也突然出现了,他们围着蓁儿,哄着她:“好蓁儿,别哭了,是我们不好,忘了等你了。”
蓁儿看着哥哥姐姐们的脸,心中的委屈渐渐散去,哭声也慢慢停了。祖芬把她背在背上,“好蓁儿,不哭了,我们今天背你回去。”
祖薇说:“大姐背完一段,就换我背。”
祖蕙说:“蓁儿不哭了,我回家就画一幅长城的画,把你也画进去。”
祖珩也慷慨地说:“你想要古箭头吗?我送你一个!”
蓁儿高兴起来,但两滴泪水仍旧挂在她毛茸茸的睫毛上。
一行人沿着长城往回走。趴在大姐的背上,蓁儿忍不住偷笑起来。她发现,哥哥姐姐们还是那么爱她,他们都没有忘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