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游 戏
第三章 游 戏
祖芬品学兼优、聪明懂事,从小就是弟弟妹妹们的楷模。她以优异的成绩从女一中毕业了,打算参加北大清华的联考。北大清华的联考定于八月一日在故宫举行,父亲跟祖芬开玩笑:“科举时代的殿试就在故宫的太和殿举行,皇帝亲自当主考官,钦点的前三名就是人们常说的状元、探花和榜眼。我们芬儿成绩这么好,在古代,一定能考个女状元!”
祖薇不服气地说:“就是!古代凭什么不让女子参加科举考试,要是允许女子去考试,说不定会有更多的女状元!就说大姐吧,虽然读的是女中,她的成绩不见得比师大男附中、四中的那些男生差!”
大家都笑了。一向细心谨慎的祖芬似乎害羞了,“二妹,别夸我了,说得我更加紧张了。”
祖薇英气爽直,做事果敢决断,颇有几分男孩性格。父亲说,她身上有一股英姿勃勃的巾帼之气。
祖薇调侃地说:“大姐,以你的成绩,有什么好紧张的,大学不还是挑着上?”她问祖芬:“大姐,要是北大清华都考中了,你去上哪个?”
祖芬更加害羞了,“你说得好像这两所大学我都已经考上了似的!不知道有多少出类拔萃的学子会报考两校联考,只要能考中一个,我就很满足了。”祖芬的外语非常好,她一直想上北大或者清华的外文系,毕业后去当外交官。
祖芬嘴上虽然不说,但她心中更倾向于北京大学。北大就在沙滩,离家近,平时可以经常回来;而清华在遥远的西郊,要从西直门出城进城,回家太不方便了。祖芬是长女,对家中的弟弟妹妹非常牵挂。父亲工作繁忙,母亲身体又不好,她处处想着如何为家中分忧。
祖珩大大咧咧地说:“我以后要考清华,当科学家!”
祖薇挖苦他说:“还清华呢,先把你小学的课程弄明白了再说吧。”
祖珩在新鲜胡同小学读书,人虽然聪明,但是特别调皮,成绩在班上并不算出类拔萃。但他好奇心特别重,动手能力也很强,经常能自己鼓捣出一些打鸟的弹弓、木头造的手枪、装玻璃球的木盒子等小玩意儿。父亲称之为“探索精神”和“务实精神”。
父亲鼓励祖珩说:“人贵在有远大的志向,珩儿以后想当科学家,这是好事!我们国家现在贫穷落后,受人凌辱,就是缺乏科学人才。学好了科学,能像詹天佑一样报效国家。”他严肃地对祖珩说:“珩儿,你要记住你的志向,并从现在开始就为之努力!”
祖珩郑重其事地点点头。
蓁儿还没上学,也从没想过以后的“志向”。姐姐哥哥们都有各自的“志向”,但自己却没有。自己长大后会是什么样子呢?长大后要做什么呢?她完全想不出。
一进七月份,北平的学校便放暑假了。祖薇想去西山樱桃沟参加“民先”组织的抗日救国军事训练营。“民先”是一个以青年学生为主的抗日爱国组织,北平好多学生都加入了。祖薇说,军事训练营里不但教军事常识、游击战术,还举行军事演习,并邀请专家开办政治讲座,讲解现在的抗日形势。不但如此,夏令营还组织大家开展时局讨论会、编排演出救亡戏剧,形式丰富多样,内容生动有趣。
父亲很支持祖薇的决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现在日本人对我们虎视眈眈,每个中国人都要有奋起抗战的决心;但光有决心还不够,还要把大家尤其是青年人组织起来,让他们明白抗日爱国的道理,这个国家的未来才会有希望。”
祖薇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祖芬性格要强,为了考上理想的学校,不让家人失望,愈发努力复习,每天待在家中,不是看书就是背书,又让父亲从国立图书馆给她借参考书回来。父亲看着祖芬列出的一个长长的书单,笑着对祖珩和蓁儿说:“走,你们两个跟我去图书馆,咱们给芬儿借书去。”
国立北平图书馆就在北海公园旁边,是由负责管理美国庚子退款的中华文化教育文化基金会和国民政府共同修建的,是一座新建的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非常华美和考究。蓁儿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来到国立图书馆,她刚刚跨入两侧各放着一座石狮子的朱红色大门,就被深深地震撼了。国立图书馆漂亮极了,高大的主殿房顶上覆盖着重檐的绿色琉璃瓦,主殿两侧分别有庑殿相连,上面覆盖的也是绿色的琉璃瓦。高低有序的殿堂连接在一起,显得流畅、飘逸又宏伟、庄重。大殿外面用绿色的柱子隔成一个个阔大的开间,墙壁和窗户上雕刻着精致的雕花。大殿四周围着洁白的汉白玉栏杆,大殿前还矗立着一块精美的华表。父亲说,这块华表跟门口的两座石狮子一样,都是从圆明园迁来的。
图书馆主殿又叫“文津楼”,父亲说是因为里面存放着文津阁四库全书而得名。虽然主殿外面看上去跟皇家宫殿一样气势磅礴,里面却非常现代。穿过两层的玻璃门进入图书馆,首先便看到衣帽间,供读者们存放衣帽和书包。玻璃门正对着的是一个方形的大厅,大厅四周立着四根又高又粗的大柱子,顶部的雕花藻井非常精美,一格格地画着团鹤等图案。大柱子前摆放着红木架子,架子上放着巨大的瓷盆,里面栽满了各种鲜花。每个进来的读者都衣着整齐,干干净净。父亲说,读书是一件神圣而庄严的事情,邋里邋遢、衣衫不整的人是不准进到馆里的。
父亲领着祖珩和蓁儿,沿着扶梯来到二楼的大阅览室。大阅览室里虽然不时有人进进出出,但安静极了,没有一个人说话,也没有一丝声响。大阅览室的地板是用咖啡色的橡皮砖铺成的,走在上面又软又轻,一点动静都没有。
蓁儿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书!大阅览室里摆放着一排排书架,书架上密密麻麻全是书,比父亲书房里的书多了不知多少倍!书架前面是一张张桌子,几个人正在桌子旁埋头苦读,四周安静得似乎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他们看书时翻页的声音显得那么清晰。
大阅览室借书处的工作人员认识父亲,见他带着两个孩子进来,微笑着冲他点头示意。
父亲示意祖珩和蓁儿在借书处旁边的一张桌子旁坐下来。他压低声音对他们说:“你们分别去卡片柜里挑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看谁能最快借出来。”父亲说,大阅览室角落的那个卡片柜里对每本书都有登记,通过翻阅卡片,找到想借的书,然后到借书处填写单子,借书处的工作人员就会把书送过来。
蓁儿还没太听明白借书的规则,但祖珩已经懂了,他摩拳擦掌,一副势在必得的模样。父亲小声说:“一定不能吵到别人,否则工作人员会把你们赶出去的。”
祖珩已经飞快地跑去卡片柜了,蓁儿紧随其后。但她刚到卡片柜时,一下子就慌乱了,卡片柜有好多层,每一层抽出来都是一个长长的抽屉,抽屉里密密麻麻地插着那么多卡片,挤挤挨挨的,把抽屉塞得满满当当。每一张卡片上都写着书名和奇奇怪怪的数字及圈圈点点,什么“《白雪词》287.1063(12)”,什么“《白云集》245.845(2)”……蓁儿完全不知道这些是什么书,也不懂这些符号是什么意思,更不用说从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书了。她在密密匝匝的卡片中翻来翻去,越来越无法抉择。而祖珩已经飞快地抽出一张卡片,填好借书单,快步交到借书处的工作人员那里了。不一会儿,工作人员就把祖珩要的书送过来了。祖珩冲父亲做个鬼脸,骄傲地笑了。而此时的蓁儿,还依旧在卡片柜前翻来翻去呢。
这一次的比赛,很显然蓁儿输了。她悻悻地回到座位上,小声问祖珩:“四哥,你怎么那么快就挑出了自己喜欢的书?”
祖珩扑哧笑出声来,“傻蓁儿,那么多卡片,我哪儿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父亲不是说看谁能最快借到书吗,你随便抽一张卡片去借不就得了?”
还是祖珩鬼点子多,蓁儿自愧弗如。但她又非常不服气,祖珩动了歪脑筋,赢得一点都不光彩。
父亲微笑着小声对他们说:“好了,别在这里打扰大家了,该去给芬儿借书了。”
父亲说,大阅览室的书只能在那里看,不能借回家,如果想把书借回去,就要到闭架书库去。父亲在国立图书馆的编纂部任编纂,借书比普通读者方便些。他带着蓁儿和祖珩穿过大阅览室,朝最里面的走廊走去。
这里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办公的地方,普通读者不能进来。蓁儿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终于可以放开脚步走路,放开声音说话,而不用担心会打扰读者看书了。
父亲对他们说:“再考你们一个小问题,图书馆有这么多书,工作人员是怎么准确无误地把读者想看的书找到的?”
祖珩立刻说:“我知道,每本书对应着一个数字编码,凭着编码就能找到!”祖珩的脑子真的太快了,刚刚借了一次书,就把规则弄清楚了。
父亲说:“很好!但即使每本书都有编码,也很容易弄乱,这些书是怎么排列的呢?”
祖珩眨眨眼睛,不说话了。
蓁儿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但父亲这么一问,她一下子就明白了。父亲书柜里放着的书比图书馆的少多了,但他有时还会找不到某本想看的书,更不用说图书馆有成千上万本书了。
父亲见他们都回答不上来,笑着说:“这就是图书馆的奥秘了。为了让这么多书放在一起但又不会混淆,并且方便查找,就需要对图书进行编目。过去中国的图书是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来编目的,国立图书馆则采用先进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和杜威分类法,按照书名第一个字的笔画及作者姓名的第一笔笔画来分目,查找起来极其方便。”
父亲说的话让祖珩和蓁儿面面相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父亲笑着说:“这跟家里摆放东西是一样的,厨房用品要放到厨房里,衣服要放在衣柜里,冬天穿的棉衣和夏天穿的单衣也要分开放……”
父亲的话还没说完,祖珩兴奋地说:“我知道了!一本书对应的编码里也标记着它摆放的位置!这样就能很容易把想要的书找出来了!”
父亲赞许地摸摸祖珩的头,蓁儿也非常羡慕地看着他。怪不得父亲喜欢四哥,他虽然调皮,但是实在太聪明了,凡事一点就透,要不父亲怎么说他是个当科学家的材料呢!
祖珩和蓁儿跟着父亲,穿过窄窄的通道,来到一个楼梯处,然后沿着台阶一直往下走。蓁儿已经记不清自己走了多少级台阶了,心想,这是要到地下去了吗?楼梯里安静极了,光线也很暗,蓁儿听着自己脚步的回声显得沉闷而空洞,仿佛来到了一个巨大而又未知的世界。眼前是一扇高大而厚重的大门,父亲用力“吱呀”推开,祖珩和蓁儿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惊叹,他们完全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
一个巨大的完全看不到边际的房间,一排一排全部摆满了书架,书架上是大大小小、形状各异、不同装帧的书。在略显昏暗的灯光下,这些书全笼上了一层黄黄的、温暖的光芒,让人觉得有些眩晕。或许因为是地下,蓁儿能闻到一股淡淡的霉味,但再吸口气,一股清幽好闻的墨香扑鼻而来。蓁儿无法计算这里的书到底有多少,反正比刚才在大阅览室里看到的多了不知多少倍,根本数不清!天上的星星恐怕都没有这里的书多吧。
父亲说,这里是图书馆的书库。图书馆的书库就在大阅览室的后面,有五层高,他们现在是在地下书库里。好多读者想看的书就是存放在书库,通过运书机的电传滚带运上去;还有很多书是不向普通读者开放的,要封闭保存,也存放在这里。另外,一些特藏书和暂时未归目整理的书也会存放在书库。
祖珩好奇地问:“父亲,图书馆里所有的书都在这里吗?”
父亲笑着说:“怎么可能?这些不过是普通的常见书罢了。好多珍贵的善本书是图书馆的镇馆之宝,存放的地方特别隐秘,整个图书馆都没几个人知道。放那些宝贝的地方我都不能随便进,哪儿能这么容易带你们进来!”
蓁儿突然笑起来,原来图书馆里的藏书就像小孩子玩的藏宝游戏一样,让别人找不到才算胜利呢。不知怎么,她突然想起了父亲托郑叔叔运到上海保管的那些宝贵的善本书。
父亲说:“刚才不是给你们讲解了图书的排列方式吗?现在咱们再做一个小游戏,这些是芬儿要借的书,看谁能先找到。”父亲停了停,笑着说:“这次可没有工作人员帮你们,要你们自己去找。”
父亲从蓝布大褂的口袋里摸出一支钢笔和一个小本子,撕下一张纸,用钢笔在上面写下一列列数字,分别给了祖珩和蓁儿。
蓁儿看看那些数字,什么“730.15(2)-2348”,什么“168.1007(4)”,什么“242.1043.1”……这些是什么意思呢?她看看祖珩,他皱着眉头思考了片刻,突然像悟出了什么似的,快步向那些书架跑去。蓁儿满头雾水地跟在他身后。祖珩一会儿瞅瞅这个书架,一会儿又瞅瞅那个书架,似乎还是觉得不对,又向另一个方向跑去。
蓁儿觉得自己似乎身处一个巨大的由书架构成的森林里,那些书架都特别高,蓁儿把胳膊抬起来,也只能够到它们的半截处。她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小矮人,完全被淹没了。那些书架密密麻麻地排列着,稍不留意,就要在其中迷失了方向。刚才祖珩还在他前面,一眨眼,就看不到他了,她大声喊着:“四哥,等等我!”
祖珩在一个书架前出现了,他绕着几个书架跑来跑去,一会儿看看这儿,一会儿看看那儿,像在找什么东西。蓁儿追上去好奇地问:“四哥,你找什么呢?”
祖珩眼睛不看她,还在四处找着,“当然是找正确的书架呀!你看,每个书架上都标着数字的,先找到正确的书架,就成功了一半!就拿730.15(2)-2348说吧,730就是书架的编码。”
蓁儿一看,果真如此,每个书架的侧面都钉着一个小小的铜片,铜片上写着数字,730.12、730.13、730.14……730.15似乎就在不远处了。四哥真的太聪明了,发现了这么重要的事情。突然,祖珩惊喜地大叫一声:“找到了!730.15找到了!”
蓁儿兴奋地跑过去,祖珩拿着父亲写的纸条一字一顿地对蓁儿说:“你看,这个书架代表的是730.15,后面的(2)-2348代表的是这本书在这个书架上的位置。我从这边找,你从那边找,这样能更快些!”
两人分好了工,便开始在书架上一一找过去。在祖珩的提示下,蓁儿也慢慢懂了,她发现,书架上每本书的书脊上都贴着一张白色的纸条,上面写着数字和一些条条杠杠,应该就是用来标记这本书的位置的。她因为个子矮,从最下排往上找,接连找了几层都没有。书架到第四层的时候,她已经够不到了。她努力踮着脚,一点点地找着。依稀间,她仿佛看到(2)-2348的字样,刚要把那本书抽出来,一个身影迅速地飘过来,祖珩捷足先登了。
祖珩高高地举着书,兴奋地喊着:“找到了!父亲,找到了!”
蓁儿噘着嘴,不服气地说:“是我先找到的!”
祖珩本来兴高采烈的,但见蓁儿生气了,赶紧哄她:“好好好,是蓁儿先找到的。蓁儿,168.1007(4)这一本你来找。”
蓁儿这才高兴了。她按照祖珩教的方法去找,没过多久,也找到了。
就这样,他们陆陆续续把祖芬要借的书全都找到了。祖珩和蓁儿每人抱着一摞沉甸甸的书,兴冲冲地去找父亲。
父亲正站在一个书架前翻看一本书,看到他们过来,微笑着说:“怎么样,这个游戏好玩吧?”
祖珩说:“太好玩了!父亲,你再给我出个难点的,这些都太容易了!”
蓁儿也非常激动:“父亲,太有意思了,我长大后也要到图书馆工作!”
父亲笑着说:“今天就到此为止,咱们上去吧。这么多书,你们拿得动吧?”
祖珩和蓁儿异口同声地说:“拿得动!”
父亲把刚才看的那本书拿在手上,带着他们出了书库,来到他的办公室。
父亲让孩子们把刚借的一摞书放到桌子上,他在椅子上坐下来,拿起刚才那本书,认真翻看着。这时蓁儿才注意到,父亲看的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日本史”几个字。
祖珩好奇地问:“父亲,你为什么要看这本书?”
父亲微笑着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历史上打过好几次仗;现在他们对我们蚕食鲸吞,肆意欺凌,战事一触即发。我想看看,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和民族。”
蓁儿一听“打仗”的字眼,心中便有些害怕,她眨着眼睛问:“父亲,日本人会打到北平城来吗?咱们能打得过他们吗?”
祖珩信心满满地说:“当然打得过!”他有些鄙夷地对蓁儿说:“还没打呢你就先害怕了,胆小鬼!”
蓁儿说不过祖珩,她当然希望他说的话是真的。
父亲微笑着看着他们,许久,他沉重地叹了一口气,“我在这里看再多的研究日本的资料,也不过纸上谈兵罢了。会不会打仗,仗打得怎么样,都不是我辈能决定的。我一介文弱书生,能做的就是不管发生了什么,都要把馆里珍贵的古籍保护好。这些古籍被毁了,我们的文化根脉就断了,这个国家和民族也就完了。”
蓁儿又想起了前两年父亲跟郑叔叔商量的把珍贵图书运走的事情,她想问问父亲,那些书是不是已经藏得严严实实,让日本人怎么也找不到了。但她看着父亲凝重的脸色和深沉的眼神,始终没有问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