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运动的特征
地壳运动是由于地球内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的机械运动,地壳中的各种地质构造,基本上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因而地壳运动又称为构造运动。它可以使地壳发生变形、变位,形成各种形迹的地质构造。它可以引起岩石圈的演变,促使大陆、洋底的增生和消亡,并形成海沟和山脉;同时还导致发生地震、火山爆发等。地壳运动主要特征如下。
(一)地壳运动的方向性
以大地水准面为基准,按运动方向可以把地壳运动分为水平运动(或造山运动)和垂直运动(或造陆运动)。水平运动是指地壳部分沿平行于地表即沿地球各地表面切线方向的运动,主要表现为岩石圈的水平挤压或拉伸,引起岩层的褶皱和断裂,可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裂谷和大陆漂移等。垂直运动是指垂直于地表即沿地球铅垂线方向的升降运动,主要表现为岩石圈的垂直上升或下降,引起地壳大面积的隆起与凹陷,形成海侵和海退等。一般情况下,地壳运动是十分缓慢的,人们难以察觉,但其长期的累积效应却是惊人的。如喜马拉雅山脉从海底上升为海平面以上8844.68m的高山,平均上升速度为2.4cm/a。有时,地壳运动则会以十分剧烈的方式表现出来,如地震、火山喷发等。
(二)地壳运动的普遍性和长期性
地壳运动具有普遍性和长期性。自地壳形成以来,在地球的旋转能、重力和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作用下,以及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日月引力能等作用下,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在运动着。从地壳的构造运动来看,最快速的地壳运动是地震。此外,尚有许多不为人们所能觉察到的十分缓慢的运动,如地壳的升降和板块的移动,它们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中才会显示出极大的变化。岩石中保留着地壳运动的各种形迹,如岩层的褶皱和断裂等。因此,地壳运动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不会停歇。
(三)地壳运动速度和幅度的不均一性
地壳运动具有非匀速性。地壳运动速度有快有慢,即使是缓慢的运动,其运动速度也不是均等的。喜马拉雅山脉的变化就说明了这一点。根据研究,在3×108年前的晚古生代,这里只是一个海峡(古地中海),约在4×107年前才开始上升,当时以约0.05cm/a的速度慢慢抬高,直至2×106年前才初具山体的规模。随后,上升速度加快,据1862—1932年的70年间的观察资料可以看出,上升的平均速度为1.82cm/a。据长期观测,目前仍然以2.4cm/a的速度加快上升。总的来说,地壳运动的速度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不均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