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工程地质区划
前已述及,城市地下空间是以土体或岩体为介质和环境。因此,城市工程地质条件直接控制地下空间开发的难易程度;换言之,地质条件对地下工程的安全和经济起决定性作用。在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城市工程地质条件对地面工程的影响已受到了普遍的重视,任何工程在建设前都必须开展工程地质研究工作,这已由有关法规予以确定。国内外隧道、矿山、地下电站等地下工程建设的经验教训表明,工程地质问题对地下工程施工建设和安全运营的重要程度远大于地面工程,对此,却尚未引起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方面有关决策者和技术人员的重视。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工程地质工作将成为广大城市工程地质技术人员的重任,其当务之急则是依据工程地质环境搞好地下空间规划。我国国土辽阔,具有复杂的区域地质环境,而处于不同地域的城市工程地质条件存在较大差异,见表5-9。
表5-9 我国部分城市的工程地质类型
正确认识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特征,是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基础。如滨海平原型城市多系海陆交互相软土沉积,而滨海山地型城市多坐落在基岩山地上,岩体和软土对地下工程的适宜性有本质的区别,这将使地下空间开发设计原则、施工方法等完全不同。又如天津和上海同是滨海平原型城市,但前者位于强震区,地震液化土层分布广,地下工程抗震必须认真处理;而后者地震烈度低,这方面问题则相对简单。
任何城市都是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建设,且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地质资料。但这些工程地质工作都是为地面工程建设要求而进行的,且多是从单项工程所需的点状资料。可以说绝大多数城市已有的工程地质成果尚不能满足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规划需要。众所周知,工程规划是工程建设的战略决策阶段。国内外地下工程建设的经验教训表明,规划阶段对地质可题的认知程度将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建设和安全运营。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进行城市地下开发决策必须克服“人定胜天”的错误观念,树立工程与地质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