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蚀问题及防治
2025年09月17日
二、潜蚀问题及防治
(一)潜蚀作用类型
潜蚀作用分为两类:机械潜蚀和化学潜蚀。机械潜蚀是指在动水压力作用下,土颗粒受到冲刷导致细颗粒被冲走,使土的结构遭到破坏。化学潜蚀是水溶解土中的易溶盐分,使土颗粒间的胶结被破坏,削弱了结合力,松动了土的结构。机械潜蚀和化学潜蚀一般是同时进行的,潜蚀作用降低了地基土的强度,甚至在地下形成洞穴,以致产生地表塌陷,影响建筑物的稳定。在黄土地区和岩溶地区的土层中最易发生潜蚀。
(二)产生潜蚀的条件
产生潜蚀的条件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适宜的土的组成;二是足够的水动力条件。
(1)土层的不均匀系数越大,越易产生潜蚀,一般不均匀系数大于10时,易产生潜蚀。
(2)两种相互接触的土层,当两者的渗透系数之比大于2时,易产生潜蚀。
(3)当渗透水流的水力坡度大于5时,水流呈紊流状态,易产生潜蚀。但天然条件下这样大的水头是少见的,故根据工程实践提出产生潜蚀的临界水力坡度I c。
(三)潜蚀的防治措施
潜蚀的防治措施主要有:加固土层(如灌浆等)、人工降低地下水的水力坡度、设置反滤层。
反滤层是防止潜蚀的保护措施,可布置在渗流从土中逸出的地方,特别是直接布置在排水的出口处。反滤层一般由几种粗细不同的无黏性土的颗粒组成。通常这些反滤层与渗流线正交,而且按颗粒直径大小由下而上顺序增加(图4-18),若能正确地选择反滤层则可防止土中的潜蚀,甚至当渗流水力坡度很大的时候(I=20或更大),也可防治。反滤层的层数大多采用三层,也有两层的,各层厚度通常为15~20cm,这主要取决于施工条件和反滤层颗粒的粗细。当反滤层的铺填不均匀或质量难以保证时,每层的平均厚度应该稍大,以保证反滤层不被破坏。
图4-18 反滤层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