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实例:某220k V变电站场地强夯地基处理方案设计
拟建的国家电网公司某户外220k V变电站位于河北省赤城县,距小营村东约600m,距国道G112南侧约100m,省道S241约275m。建设区域南北长125m,东西宽约100m,该区北侧紧邻G112国道,交通便利。站区范围内地形南高北低,相对平坦、较开阔,周围自然环境较好,附近虽有工厂,但污染较少,区内无矿产资源,不存在压矿问题,也不存在采空区,此外区内无重点保护的自然、人文遗址,也没有机场和军用设施。为缩短工程建设周期,提高工程质量,该项目主要针对站区地层特征,对区内强夯地基处理方案进行研究。
1.工程地质概况
拟建的某220k V变电站场地内的主要地基土层由上至下分别为:①粉质黏土,灰黑色,厚3.4~4.0m,具强烈湿陷性;②黄土状粉土,褐黄色,厚0.5~5.30m,具中等湿陷性;③粉土,褐黄色,厚0~1.2m,具轻微-不具湿陷性;④卵石层,杂色,密实,中-粗砂充填,未揭穿。场地范围内总体地形平坦开阔,地下水位埋深大于30m,场地湿陷性等级为Ⅱ级非自重湿陷性,各深度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参数见表5-4。
依据场区工程地质概况,可选的地基处理方案有强夯、柱锤挤密工艺的灰土挤密桩、水泥土挤密桩、挤密CFG、大开挖换填等。无论何种方案,按要求均须全部消除场地湿陷性,处理后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80k Pa,以满足上部建(构)筑物建设要求。
表5-4 场地内土层物理力学参数
2.地基处理方案设计
拟建场地整平后标高约95.0m,根据建筑物概况、《岩土工程勘测报告书》《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1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采用强夯地基处理或挤密工艺的灰土、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方案较适宜。经过地基处理方案的比选和经济技术分析评价,并结合施工工期要求,确定采用强夯施工方案,设计强夯夯击能为8000k N·m,间距4.0m×4.0m,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80k Pa,故场地周边须挖隔震沟,导致施工范围将远超出建筑红线,且须移动外侧地下光缆和地面高压线,8000k N·m的夯击能可能影响到邻近居民与工厂。若减小夯击能,则需开挖运土出场,下部土层强夯施工完毕后,再将运出场地的土运回,场地整平后再进行强夯。在工程总造价不变的情况下,工期将延期2周。
拟建场地土样含水量若接近最优含水量,则可适当降低夯击能,可达到设计的加固深度;反之,含水量过大,施工中将出现“橡皮土”,或因含水量过小,有效加固深度会减小。为提高设计方案的可靠性,从现场取样(粉土层)进行了击实试验,结果见表5-5。由表5-4、表5-5可知,拟建场地土层含水量(17.6%),接近最优含水量(17.7%),因此对施工较有利。
表5-5 击实试验结果
注 筒质量为4589.3g,筒体积为947.4cm3。
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既是反映处理效果的重要参数,又是选择地基处理方案的重要依据。影响有效加固深度的因素除夯锤重、落距外,还与夯击次数、锤底单位静压力、地基土性质、不同土层厚度和埋藏顺序以及地下水位等密切相关。本项目施工拟选择夯锤直径为2.5m,锤重17.8t,吊高16.9m,自由落体自动脱钩,夯击能为3000k N·m,经计算得加固深度约6.9m。考虑到场地底层为卵石层,强夯冲击波的反射能力较强,预计在夯击能为3000k N·m的夯击下,加固深度可达到7.0~7.5m,满足工程施工要求。
拟建场地的平整、强夯施工顺序为:①将表层耕植土清除,场地北侧需加固处理的土层厚度仅为3.8~4.5m,最大不超过6.0m,由于需要加固土层的含水量接近塑限含水量,因此,用3000k N·m的夯击能进行强夯施工可满足加固深度要求;②在场地北侧的第一次和“隔排跳打”第二次点夯施工完毕后,进行北侧夯击能为1000k N·m的满夯施工;③进行场地整平,确保北侧土层厚度达到9~11m,下部4~6m的土层已得到强夯处理,未处理的素填土厚度为4.5~5.1m,在点夯施工完毕后,后期满夯的有效影响深度可达2.5~3.5m,可完成北侧地表回填土的夯实目标,南侧土层厚为9.8~11.2m,下挖深度为4.8~6.5m;④全场地采用3000k N·m的夯击能,用“隔排跳打”工艺进行施工,可完全消除拟建场地土的湿陷性;⑤在场地整平后,采用夯击能为1000k N·m进行满夯施工。由于强夯施工和场地整平可穿插同步进行,故可大幅度缩短施工工期。
3.强夯地基处理效果分析
施工完毕1周后,共布置静载荷试验点9个(编号为1~9号),湿陷性检测点12个(编号为10~21号)对本研究方案的施工效果进行检测,其中1号点的检测结果见表5-6。由表5-6可知:本研究方案基本消除了场地土体的湿陷性,可见该场地采用3000k N·m的夯击能进行强夯地基处理达到了设计要求。
表5-6 1号点的检测结果
4.小结
以河北省赤城县某户外220k V变电站拟建场地为例,结合区内地层特征及相关施工要求,对区内强夯地基处理方案进行了设计施工,有效解决了区内土体的湿陷性,此外,由于强夯施工和场地整平可穿插同步进行,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施工周期,对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