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地形图的阅读
阅读地形图的目的是了解、熟悉工作区的地形和地物的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包括山、水、村庄、道路等地物。阅读地形图,不仅要熟悉地形图的数学要素、图式符号和辅助要素的内容和意义,也要会运用地形图进行分析。等高线属于闭合曲线,不在此处闭合必在他处闭合。闭合的等高线代表山顶或盆地,小圈比大圈高就是山,反之就是盆地。弯曲的等高线凸向高处是山谷,凸向低处就是山脊。一系列平直的等高线构成山坡,相邻两个山顶之间为鞍部,等高线稠密说明坡度大,反之地形平坦。等高线突然中断之处为陡坎或峭壁。等高线相交之处必为悬崖。地形图的阅读一般将以下几个要素联系起来综合分析。
1.图名及说明要素
图名一般是以全区较大的居民地命名的,它对了解区域特征有重要意义。说明要素包括地形图的比例尺、测图(编图)时间、成图方法、基本等高距、平面和高程坐标系统以及图式符号说明等。
2.自然地理要素
自然地理要素主要是指水系、地形和土质植被。从水系分布、等高线的疏密、图形特征和地形点的高程注记,可判断地形的一般形态和类型是平原、丘陵还是山地,进而研究其分布特征,如山体的形状,地面倾斜状况,山坡的坡度,山谷的形态、宽度和深度等。地形的分布特征和水系的分布有直接关系,如全区的地形特征是东高西低,则水系的分布、流向与其一致。阅读水系时应注意分析制图区域的水网密度、各河流主流与支流的关系、河流的发育阶段、河流平面结构类型、河床宽度和水量等。对于植被,主要是了解它们的分布特征、分布范围、面积大小等。
3.社会经济要素
社会经济要素主要是对居民地和交通线的分析,居民地的分析包括类型、行政意义、分布密度等。城市型的居民地,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街道整齐,有工厂、学校、公园等各种设施;农村型的居民地总的特征是房屋比较分散。对于交通线,则主要分析道路的种类,如铁路、公路、大车路的分布以及与居民地之间的联系状况等。
土地利用状况如工农业用地的分布特点、面积大小、农业用地占总面积的百分比等,也是阅读的重要内容。它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条件以及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