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 西家岭滑坡
西家岭滑坡位于交城县西社镇西家岭村,地貌属于构造剥蚀中低山区,山坡相对高差大于50m,坡度40°~60°,坡体剖面呈台阶状。滑坡体地表为第四系上更新统黄土,下伏二叠系石千峰组砂岩、砂质泥岩,滑床为二叠系石千峰组红色泥岩。滑坡体长300m、宽300m、厚35m、坡度40°,滑坡面积9万m2,总体积110万m3,属于大型滑坡。西家岭村滑坡自1987年秋开始活动以来,稳定性逐年降低,危险性进一步增大。
滑向为290°,坡体总共由7个台阶够成,第二个到第六个台坎上有住房,全村共30多户150多人(现已搬迁)。为顺层滑坡,第一、二、三个土坎壁上有突水口(洞),前缘基岩走向150°~160°,基岩倾角为15°,基岩基本上连续完整,坡体上住房有裂缝发生,较为严重。坡顶有约5000m2的平台,从1987年开始陆续出现5个规模较大的落水洞,初步分析为排水不畅所致。西边山坡汇水面积约为2500m2,北边山坡汇水面积约为2000m2,且山坡脚的排水沟几乎没有。西家岭滑坡见图4.57。
西家岭村倚山坡而建在滑坡体上,降水后在滑坡前缘及台阶处的村民家宅院,可见到冒水冒泥现象。滑坡的活动致使地基下沉,房屋开裂,严重威胁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据调查,该滑坡目前已毁坏房屋40间,耕地100亩,直接经济损失达17.0万元。西家岭村滑坡地势由北向南倾斜,高差达50余米,两侧沟谷深切达基岩,前缘雨季有洪水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及滑坡前缘地球物理勘探、坑探、槽探的结果表明,滑体由第四系黄土构成,滑床(面)为二叠系上统紫红—灰白色强风化泥、页岩,由北向南倾斜。滑坡后缘黄土冲沟发育串珠状落水洞,溯源侵蚀严重,大气降水特别是暴雨形成的坡面径流,被冲沟及落水洞截流积聚,携带细颗粒物质向下游运移,在覆盖层较薄或陡坎、台阶处成泥浆翻出地表,致使地层空隙增大。在上覆重力的作用下,地面下沉、滑体蠕动、房屋开裂。
西家岭村滑坡形成后,虽然镇政府及村委会多次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治理或搬迁资金,但至今未果,滑坡未采取任何防范、治理措施。在未来降雨作用下,进一步活动的可能性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