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实测方法

2.1.3 实测方法

实测地层剖面图一般由老地层开始,向新地层进行,下面就实测一次导线的方法介绍如下。

(1)由前后测手拉好测绳或皮尺,量出导线长、导线方位角和坡角,并将数据报给记录员和描述员。

坡角有正有负,以前进方向(后测手)为准,仰角为正,俯角为负(图2.1)。二人测出的坡角及方位角误差应小于2°,取其平均值;否则重新测量,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图2.1 前后测手示意图

完成上述数据测量后,前后测手应坚守岗位,直到这一导线的工作全部完成,再进行下一导线的测量,后测手必须站在前测手先前所在的位置。

前测手所在的位置,应尽量站在不同岩层的分界处和测量路线的拐点处,以利于数据的换算和下一导线的测量。

(2)分层员根据实测剖面的精度要求进行分层。

岩层的划分常以岩性为单位,如灰岩、砂岩、泥岩等。岩层的划分还与剖面图的比例有关,比例尺大应划分细些,比例尺小则可粗一些。通常,如果岩层的厚度按比例尺在剖面上能以1mm的宽度表示出来,就应将其单独划分。但重要的岩层、矿层不受此限。例如,剖面图的比例尺为1∶1000,则大于等于1m的岩层就应划分出来。若有0.5m厚的重要矿层,也应将其划分出来。

分层员在分层时应注意下列几种情况。

1)如果某一岩层太薄不能划分,则可作为其他岩性的夹层,如页岩夹砂岩,这时应注明夹层的厚度。

2)如果某两种或两种以上岩性数量近于相等,并呈互层产出,则可作为互层划分一层,但要注明其特征。

3)如果某岩层厚度很大,划为一层不妥,可根据单层厚度、胶结物、层理类型等划分。

总之,划分地层既要符合精度要求,又要从实际出发,避免过细或过粗。

(3)其他人员不能闲着,各自负责的工作同时进行。

1)记录员在“地层实测剖面记录表”上记录各种数据(见附表)。

2)岩性描述员进行岩性描述。岩性描述需要记录在专门的实测地层剖面记录本上,其记录格式如下:

岩性描述员应对各分层的岩性进行详尽描述,内容包括颜色、矿物成分及含量、胶结物的成分及含量、杂基的成分及含量、古生物化石、结构构造、次生变化等等。

岩性描述员应特别注意以下两点:①各岩层的编号必须和剖面记录表上的编号一致,否则将出现混乱,给野外工作带来不应有的损失。②岩性描述员必须清楚地知道分层对各岩层是如何划分的,否则岩性描述的内容与所分的岩层不一致。

3)绘图员勾绘地质剖面草图。

4)采标本按规格采集,贴上胶布、编号,并将编号列入记录本相应一栏。

5)测产状。一般要求每个分层都要有产状,但有些分层的产状测不出来,可借用临层的产状。测量产状时必须仔细、认真、准确、有代表性,否则所求岩层的真厚度将出现较大误差。

6)导线平移。在实测过程中,由于受地形、岩层产状等的限制及断层的影响,导线要进行平移。即从某点的一个层面上平移至另一点相同岩层的岩面上,以利继续测量。

以上是野外实测地层剖面的基本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