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 资料整理与成果编制
明确室内综合整理的目的、要求、内容和编写实习报告的方法。
3.3.5.1 图件
1.实际材料图
采用1∶2000地形图作为地形底图,将实习期间的地质点、观测路线、地质界线、剖面线、各种产状、化石、井、泉、地灾、褶皱轴线等实际工作标在图中。掌握地质点号、地层代号、剖面编号、断层和岩层产状数字注记的原则和方法。它反映野外工作获得的实际材料、为复查和审查质量用。它的内容如下。
(1)地质观察点及其编号、地层界线、构造线、产状。
(2)地质观察路线。
(3)各种取样点、化石点、岩石和矿石样品点、水文点、地质灾害点。
(4)实测剖面位置,如寺沟实测地层剖面的起始点、终点。
(5)图名、比例尺、图例、责任表。
2.实测地层剖面图
图名、比例尺、导线平面图、剖面图、柱状图、图例、岩性描述、责任表。此外,应提交原始记录表。
3.图切剖面图
掌握图切剖面线位置的选择原则和剖面图绘制方法。剖面方向和位置选择原则:垂直主要构造线,切过全部或大部分地层。一条不够时,可切第二条剖面。
4.野外地质填图
5.实习区综合地层柱状图
学会地质图着色的方法和图框外的整饰。规格要求同实测地层柱状图,岩性描述要有概括性,岩浆岩体要绘出。
3.3.5.2 实习报告
明确报告的内容、要求,学会报告插图的选择、清绘和表格编制的方法。报告要求图文并茂,总字数10000~20000字,每人独立完成一份实习报告和相关图件。实习报告封面包括课程名称、学生姓名、班级、学号及指导教师等基本信息。
报告参考目录格式如下:
第1章 绪言
说明本次实习的任务与要求,实习计划和实际工作。
第2章 自然地理
2.1 地理位置
2.2 气象水文
2.3 地形地貌
2.4 社会经济
第3章 地质与地质构造
3.1 地层
由老至新、按序论述(分布情况、发育程度、地貌特征、露头情况等)。
3.2 岩浆岩
岩体的岩性、产状、内部分带、接触变质带、矿化特征;岩体形成时代和成因分析。
3.3 地质构造
介绍区域构造位置和基本特征;褶皱、断裂和节理。
第4章 水文地质
第5章 地质灾害
第6章 地质发展史
6.1 构造发展史
以构造运动为主线,由老至新叙述。
6.2 沉积发展史
从早古生代浅海相、晚古生代海陆交互相、陆相至中生代河流相进行分析,描述沉积环境。
6.3 生物发展史
从前寒至中生代的动物、植物化石入手,阐明生物演化发展的历史。
第7章 结束语
自评、感想、建议、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