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 矿物的野外观察与鉴别

1.6.2 矿物的野外观察与鉴别

1.6.2.1 观察与鉴别内容

矿物的野外观察与鉴别有以下内容。

(1)颜色:对不同光波选择吸收和反射的结果(自色;他色——由外来带颜色的物质混入两使矿物染成的颜色,如石英;假色——由光的内反射、内散射、干涉等所引起的颜色,如宝石的变彩)。

(2)晶形(矿物形态):包括晶体形状、结晶习性、晶体的大小及晶面花纹等。

(3)光泽:矿物表面对可见光反射的能力(矿物的抛光面上),包括金属光泽和非金属光泽(玻璃、金刚光泽、珍珠、油脂、丝绢、蜡状)。

(4)条痕:粉末痕迹(主要对金属矿物有意义)。

(5)硬度:抗外来机械作用的能力(摩氏硬度)。

(6)解理:在外力打击下总是沿一定结晶方向裂成平面的固有特性(内因)。

(7)裂理(外因引起)。

(8)断口(贝壳、锯齿、参差)。

(9)比重。

1.6.2.2 观测与鉴别方法

怎样用肉眼来识别矿物呢?肉眼识别矿物主要是利用矿物的外形(晶形、集合体形态)、光学性质(颜色、条痕、光泽、荧光性)、力学性质(硬度、比重、解理、延性、脆性)和电磁性。有一些矿物的外观相似,特别容易混淆,不仅要考虑它们的物理性质,还要依据它们的化学成分等特点来识别。可以用化学试剂滴到矿物表面上看其反应,如将稀盐酸滴到石灰岩表面上,就会出现浓密的气泡。

通常的识别方法有看、打、闻、刻、划、掂、尝。

看:指观察矿物外表、晶形、集合体形态、颜色等,通过矿物的光泽确定属于金属矿物还是非金属矿物。

打:用地质锤等击打矿物,试其软硬程度,打开后看矿物的解理、裂理和断口特征。

闻:闻闻矿物的气味,如毒砂被打击后,会发出臭葱般的味道。

刻:用小刀等工具刻矿物,以确定矿物的硬度、延展性、脆性。

划:将矿物在白色的瓷板或碗底裂口上划一下,看矿物粉末的颜色,即条痕的颜色。

掂:将矿物在手上掂一掂,看其轻重如何,比重怎样,如石英轻、白钨矿重。

尝:用舌尖舔一舔矿物,试其味道、黏性等。

常用的工具有地质锤、放大镜、小刀、磁铁和白色瓷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