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准备工作

2.1.2 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剖面线的选择、基准线的选择、比例尺的选择、人员及文具用品配备等。

1.剖面线的选择(实测剖面路线)

实测剖面之前必须对研究区进行野外踏勘,选择实测剖面线。选择剖面线的一般要求如下。

(1)剖面线距离短而地层出露齐全,所测地层单位的顶面和底面出露良好,接触关系清楚,厚度在测区内有代表性。

(2)地质构造简单,尽量选择未遭受褶皱、断层和侵入体破坏而发生地层重复或缺失的剖面。

(3)剖面地层露头的连续性良好,可充分利用沟谷的自然切面和人工采掘的坑穴、沟渠、铁路和公路两侧的崖壁等,作为剖面线通过的位置。

(4)实测剖面的方向应基本垂直于地层走向,一般情况下两者之间的夹角不宜小于60°;当露头不连续时,应布置一些短剖面加以拼接,但需注意层位拼接的准确性以防止重复和遗漏层位,最好是确定明显的标志层作为拼接剖面的依据。

(5)通行、通视条件良好,经过地带较平缓、拐折少,一般选择山沟或山脊。

实测剖面线选在山西省交城县水峪贯镇寺沟剖面,它符合以上条件,出露地层为C2b—T2er。

2.基准线的选择

反映岩层沿某一确定方向产出状态的方向线,主要由起点到终点的方向及岩层产状确定。

地层剖面是一尺一尺拉出来的,每一导线的方位不可能完全一致,那么,在每一导线的方位上,岩层的产状(或视产状)是不一样的。为了表示岩层沿某一确定方向的产出状态,必须将每一导线内岩层的倾角换算为沿基准线方向的倾角或视倾角。由于这样的换算会造成绘地形剖面与真实地形剖面的不一致及反映在图上的岩层厚度会比岩层的真实厚度大或小,因此必须注意:导线与基准线方向的夹角应尽量小,要求小于30°。因为夹角越小,反映在剖面上误差就越小,就越接近真实情况。

实测基准线选择185°~5°,因此导线的方位应控制在155°~215°范围内;起点高程从地形图查找。

3.比例尺的选择

剖面图比例尺的确定决定于制图比例尺(即所填地质图的比例尺),制图比例尺越大,剖面图比例尺就越大;反之,制图比例尺越小,剖面图比例尺就越小。

另外,剖面图比例尺应大于制图比例尺。如1∶5万地质图,可视具体情况采用1∶5000的剖面图。

再者,各地层的重要程度即含矿性不同,其采用比例尺也就不同。重要的地层比例尺应大些,其他地层的比例尺应小些。

实测剖面的比例尺按研究程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实习工作以1∶1000到1∶2000为宜,出露宽1~2m的岩层都应画在剖面图上。有特殊意义的标志层或矿层,出露宽度不足1m也应放大表示到剖面图上;为了便于消除误差,剖面起点、终点及剖面中的地质界线点都应标定在实际材料图上。

4.人员配备及分工

人员配备及分工,可视具体情况安排,人少了会影响工作进度及测图质量,人多了会造成窝工现象。本次以实习小组为单位制图,每小组15人左右,其分工如下:

前后测手4人。任务:拉测绳,测导线方位角及坡角,丈量导线长度等。

分层员2~3人。任务:划分岩层、地层、丈量分层斜距,指挥协调全组工作。

记录员2人。任务:将实测数据和信息记录在“实测地层剖面记录表”上。

岩性描述员2~3人。任务:详细描述每一岩层特征,并记录在实测地层剖面记录本上,其编号要与实测地层剖面记录表上的编号一致。

绘图员(机动人员)1人。任务:绘制实测地层剖面草图或机动。

采标本员1人。任务:采集岩石、矿石、化石等标本。标本的规格为2cm×5cm×8cm或3cm×6cm×9cm。

测产状人员2人。任务:测量各分层岩层的产状,报记录员记录在表上。

5.所需文具用品

测绳或皮尺1条、小钢卷尺1个、剖面记录表若干张、笔记本2本(野外记录岩性,室内岩性整理)、纸夹2个、米格纸每人1张(规格约700mm×500mm);大三角板2副、量角器2副、三大件;白胶布、麻纸若干;0号图版1块/2人;丁字尺1个/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