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 绳
一、 游戏简介
跳绳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南宋以来,每逢佳节都跳绳,称为“跳百索”,原属于庭院游戏类,后发展成民间竞技运动。跳绳是一种在环摆的绳索中做各种跳跃动作的体育游戏。跳绳有单脚跳、单脚换跳、双脚并跳、双脚空中前后与左右分跳等多种方法。由于“跳百索”既有趣,又能众人同乐,所以这项童玩一直被延续传承了下来。到了今天,孩童们玩这种游戏,已不限于在元宵节,“跳百索”也改口叫跳绳了。
跳绳是民间游戏,民间体育游戏历经千百年而不衰,趣味性是不容置疑的。趣味性是游戏的生命,和其他游戏比较,它不是单纯的动作模仿和重复练习,不是遵守固定不变的规则的体育游戏。孩子们可根据自愿自己制定和改变规则,使情感得到充分的宣泄和释放,尽情地享受游戏的快乐。
跳绳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使人精神舒畅,行走有力,对骨骼的生长、增强心肌、促进呼吸系统功能等都有良好的作用。跳绳运动充分体现了健康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不仅能增加幼儿体育运动趣味性,还能训练幼儿的弹跳、速度、平衡、耐力和爆发力。孩子还可以在跳绳的过程中学习手脚配合。作为老师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多进行这项运动。
二、 适合年龄
适合5—6岁幼儿
三、 游戏人数
10—15人
四、 游戏目标
1. 尝试手脚协调地进行跳绳游戏,促进动作灵活性发展。
2. 探索绳子的多种玩法,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3. 能与同伴合作,协调地进行跳绳和荡绳,提高身体平衡感和节奏感。
五、 游戏准备
1. 场地准备:室外空旷的场地。
2. 材料准备:跳绳若干。
六、 玩法与规则
(一) 单人跳绳
基本玩法:
幼儿双臂挥动绳子,双脚不能踩住绳子,做有节奏的跳跃动作。
游戏玩法:
1. 练习简易跳绳,即身体自然站立,双脚稍开,两手抓握绳把并自然下垂,双手手腕挥动绳把带动绳子前后甩动,腿部膝关节发力带动身体配合绳子原地跳跃。
2. 变换跳跃的方式,如双脚跳跃、单脚跳跃、两脚交换跳跃和跑步跳跃等。
3. 两名幼儿为一组,一名数数,一名跳绳,比比谁不间断跳的次数最多。
游戏规则:
1. 跳绳中双脚着地时应前脚掌首先着地,不能用脚后跟着地。前脚掌着地能够保护幼儿的踝关节,并可提高幼儿的跳跃速度和高度。
2. 跳绳练习可分解进行,在学会弹跳的基础上,先练习手拿绳子单侧甩臂动作,接着练习单侧甩绳子的同时双脚起跳,最后进行双脚和双手的配合跳跃练习。
(二) 多人跳绳
游戏玩法:
1. 两名幼儿(或教师)双手牵绳并摇动起来,幼儿排队做好进场准备。
2. 幼儿开始读儿歌,当读到“我们牵手把绳跳”(或“小鸡小鸡请进来”)时,幼儿进入跳跃区内,跟着儿歌中的要求做相应的跳跃动作。
3. 当幼儿到“跳完绳子快快跑”(或 “小鸡小鸡请出去”)时,跳绳的幼儿离场,下一名幼儿准备进入游戏。
游戏规则:
1. 跳大绳需要较大的空间场地,最初由单个幼儿进入练习,逐步增加幼儿的人数。
2. 开始练习时,可让幼儿先站在原地开始起跳,再根据节奏从外进入跳绳区;先从简单上下跳跃动作开始练习,然后慢慢加入跳绳儿歌中的口令变化。
七、 玩法创新
游戏玩法:
1. 将多条短绳平铺于地,每条绳子之间间隔一段距离呈梯形摆放,幼儿依次从第一条绳子双脚跳跃至最后一条绳子处。
2. 将长绳平铺于地,幼儿需保持身体平衡,从长绳上踩着走过。
游戏规则:
1. 上述游戏玩法可独立进行或连续进行。
2. 跳跃练习中可让幼儿扮演青蛙、小兔子等角色进行游戏活动。
八、 游戏儿歌
跳绳歌
花儿红,鸟儿叫,
我们牵手把绳跳。(进)
单脚跳,双脚跳,
向左跳,向右跳,
向前跳,向后跳,
脚步越跳越灵巧。
跳完绳子快快跑。(出)
小鸡跳绳
小鸡小鸡唧唧叫,
吵着要把绳子跳,
小鸡小鸡请进来。(进)
小鸡小鸡摸一下天,
小鸡小鸡摸一下地,
小鸡小鸡转一个圈,
小鸡小鸡……
小鸡小鸡请出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