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 风 筝

放 风 筝

一、 缘起

放风筝是民间传统游戏之一,也是清明节节日习俗。风筝又称风琴、纸鹞、鹞子、纸鸢。起源于中国,是一种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通信工具,第一个风筝是鲁班用竹子做的,后来只有皇宫里才有纸鸢。闽南语称风吹。风筝是一种比空气重的,能够借助风力在空中飘浮的制品。晚唐,人们在纸鸢上加竹笛,纸鸢飞上天以后被风一吹,发出“呜呜”的声响,好像筝的弹奏声,于是人们把“纸鸢”改称“风筝”。现代以风筝、风琴作为统称,包括没有哨子的纸鸢。作为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在民间深受喜爱。

二、 思路

神秘的天空对于幼儿而言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对于风筝这一能够飞上天空的事物更是有浓厚的兴趣以及探究的欲望。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风筝能为幼儿带来不一样的审美体验,它逆风飞扬的姿态能够引发幼儿的自由想象。风筝除了充满趣味的造型特点以外,还有利于锻炼幼儿的各项身体机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高幼儿对于传统民间游戏的兴趣及了解。《3—6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教师应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由此,我们从幼儿的兴趣及发展需要出发,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发挥家园合力,围绕放风筝这一传统民间游戏开展活动。

三、 建模

四、 目标

1. 练习快速跑的技能,感知风向与风筝放飞间的关系;

2. 体验自己动手DIY风筝并成功放飞的乐趣;

3. 发展自我保护意识,学习协调与他人的距离。

五、 探究

(一) 认识风筝

1. 家园合作——风筝大调查

2. 出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知道风筝的由来;

3. 出示实物风筝,共同欣赏各式各样的风筝。

(二) 设计风筝

1. 基于对风筝的已有经验,设计自己喜欢的风筝;

2. 师幼共同欣赏风筝设计图。

(三) 制作风筝

1. 结合风筝制作视频,分组讨论风筝的制作材料及方法;

2. 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选取适合制作风筝的材料;

3. 分组进行合作尝试:制作风筝面,绑骨架,系风筝线。

(四) 风筝放飞

1. 第一次尝试

(1) 试飞阻碍——下雨了

(2) 讨论:什么样的天气适宜放风筝?

2. 第二次尝试

(1) 问题一:风筝怎么破了?

(2) 问题二:怎样才可以让风筝不容易破呢?

(3) 问题三:风筝为什么飞不起来?

(4) 问题四:我的风筝不好看。

3. 总结失败原因,积累经验

(1) 骨架再细一点;

(2) 风筝面再坚固一点,薄一点;

(3) 轻轻拿,小心放飞;

(4) 不用风筝线圈,线可以短一点,防止缠绕。

4. 第三次尝试

(1) 绘制风筝制作流程图,合作动手DIY风筝;

(2) 选择适宜的天气及场地再次尝试放飞。

(五) 放飞安全

1. 由游戏故事引发的安全担忧

(1) 人多的地方不好放风筝;

(2) 风筝线太长会缠在一起;

(3) 风筝可能会掉进池塘里,挂到树上或者电线杆上;

(4) 风筝线会勒得手疼。

2. 经验总结

在游戏过程中要注意风筝线的使用方法,放风筝时要注意避让。

(六) 游戏创新——飞机风筝

飞机和风筝有着些许相似之处,于是幼儿在纸飞机的基础上改良做出了一种新型的“飞机风筝”,这种风筝制作材料简单方便:只需要在纸上画出喜爱的图案,用胶棒将“机翼”固定,并将麻绳或其他风筝线材料与之连接即可。

(七) 游戏延伸

1. 在风筝试飞成功的基础上,考虑改良风筝造型,如可以做小蝌蚪、小鱼、老鹰等等,简单又好看。

2. 将风筝线逐步放长,尝试提高风筝飞的高度。

六、 收获

通过“放风筝”这一传统民间游戏的开展,幼儿在从了解风筝到制作风筝,再到放飞风筝的过程中,提高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了解了各式各样的风筝和风筝的制作方法,体验到了反复尝试并成功制作风筝的愉悦与快乐。

在设计风筝面、绑骨架、绑风筝线的过程中,幼儿更是发展了不怕困难、敢于尝试与探索的游戏精神,意志品质得到提高。活动中,幼儿积极动手动脑,充分发挥已有经验和团结合作的力量,在反复尝试中制作出属于自己的风筝,并在一次又一次的放飞实践中总结经验,探索出放风筝的秘诀,知道了如何制造风并控制风的大小,放风筝时该如何判断风向,规划奔跑的路线;还了解了适宜放风筝的场地应是空旷、平坦的。此外,在放风筝的过程中,孩子们锻炼了四散跑、躲避跑的运动技能和手臂力量的控制能力,肌肉动作得到发展。在面对掉落的风筝时,孩子们也没有放弃,而是认认真真地将风筝线一圈一圈地绕回线板上,手眼协调能力得到了良好发展。

七、 评价

幼儿总对天空以及能够飞上天空的事物十分好奇,而风筝恰好能够充分满足幼儿对于天空的向往。在开展放风筝这一传统民间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体验到传统民间游戏的乐趣以及传统民间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锻炼了身体技能,了解了风筝的制作流程以及成功放飞风筝的方法。

初次探索风筝时,幼儿查看到的是最简单的风筝制作视频,刚看到时,他们都觉得非常简单,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一次次地探索,一次次地失败,他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验螺旋式地上升,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活动中,幼儿追随自己的兴趣,像个小科学家一样去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正是课程游戏化所追寻的教育理念: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