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 房 子
一、 游戏简介
《指南》中指出:“利用多种活动发展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如:走平衡木,或沿着地面直线、田埂行走。玩跳房子、踢毽子、蒙眼走路、踩小高跷等游戏活动。”“跳房子”也叫“跳飞机”,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体育游戏之一,趣味性、娱乐性极强,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相当普遍,当时在有些儿童游乐场、公园和小学操场等都会有“跳房子”的位置。“跳房子”操作简单,就算在一块空地上,只要有一根粉笔或树枝,小朋友都可以在地上画起“跳房子”的格子,然后一起玩。
二、 适合年龄
小班幼儿
三、 游戏人数
6—8人
四、 游戏目标
1. 感受民间体育游戏“跳房子”的趣味,体验游戏通关时的成就感。
2. 了解“跳房子”游戏的动作技能,提升下肢力量和协调平衡能力。
五、 游戏准备
平坦空地、粉笔、呼啦圈、垫子
六、 网络图
七、 游戏过程
(一) 自由探索
1. 一起谈论怎么玩。
2. 一起探索各种各样的玩法。
(二) 技能解锁
1. 双脚跳跃:双手向后摆,屈膝降低重心,上体稍前倾。根据格子数跳跃至房子尾部后再返回队伍重新游戏,如果踩线需要重新开始游戏。
这一练习,符合《指南》健康领域“小班幼儿动作发展目标(一)”中要求:“能身体平稳地双脚连续向前跳。”
技能升级:
双脚夹住沙包跳跃:幼儿并拢双脚夹紧沙包向前跳跃。游戏期间沙包不能踢到线外,夹着的沙包也不能落地,压线或者落地的小朋友需要退出重新开始游戏。
2. 单脚跳跃:抬起一只脚,保持身体平衡,根据格子数跳跃至房子尾部后返回队伍重新开始游戏。游戏过程中不能换脚。
《指南》在健康领域“小班幼儿动作发展目标(二)”中要求:“能单脚连续向前跳2米左右。”
技能升级:
单脚踢沙包:幼儿单脚踢沙包跳。按照格子的顺序用着地脚踢动沙包,依次通过地面上的格子。游戏期间沙包不能踢到线外,压线或者落地的话需要重新开始游戏。
(三) 合作“跳房子”
1. 双人合作
在地面画好可以供两个小朋友同时进游行戏的“房子”,两人同时出发,可以双脚跳或单脚跳。
2. 三人合作
在地面画好可以供三个小朋友同时开展游戏的“房子”,幼儿用“石头剪刀布”的形式决定谁往前进一格(由于小班孩子思维能力与中大班相比还较差,所以改良了传统的“石头剪刀布”玩法规则。如果其中一个孩子出的和其他两个孩子不一样就算赢,可以往前进一步)。先到格子终点者算赢。
(四) 单双脚跳“房子”
幼儿依次单脚双脚跳跃,通过一格两格的“房子”。
八、 玩法创新
(一) 跳呼啦圈
1. 幼儿自由拼搭呼啦圈,用单脚双脚等多种形式跳呼啦圈。
2. 在拥有跳呼啦圈经验的基础上,幼儿自己用笔设计跳呼啦圈“图纸”。
3. 幼儿按照“图纸”拼搭呼啦圈,并用单脚双脚等多种形式跳呼啦圈。
(二) 按方向跳
《指南》在科学领域“小班幼儿数学认知目标(三)”中要求:“能感知物体基本的空间位置与方位,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据此,游戏设计如下。
1. 教师引导幼儿认识箭头方向,并按箭头方向转动身体跳跃,若是单箭头就单脚跳,若是双箭头就双脚跳。
2. 幼儿自己设计“图纸”。
3. 幼儿按照“图纸”上的箭头方向拼搭垫子, 并按箭头方向进行转动身体跳跃,若是单箭头就单脚跳,若是双箭头就双脚跳。
游戏延伸:
1. 阅读区
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中华传统民间游戏跳房子,在阅读区里投放《跳房子》《大家一起跳房子》等绘本。
2. 科学区
为了进一步巩固幼儿对箭头方向的认识,发展幼儿的数学思维,可在科学区里投放飞行棋。每人轮流投骰子一次,投到6点才可以将棋子移动到出发点,再继续投骰子,投到几点,就往前面移动几格。棋子要按箭头所指示的方向顺时针绕外围移动一周,回到自己前面同一颜色的箭头位置。“飞机”飞到颜色相同的格子内,可以一直飞到前面颜色相同的一格;如果飞到有“飞机图”的那一格,可以按指示路线直接飞到对面一格。棋子飞行时,飞到那一格有别人的棋子在,可以将别人的棋子逐回机场。4颗棋子先飞到目的地,就获得胜利。
九、 游戏儿歌
跳房子
小棒棒,细又长,黄土地上画房房。
小瓦片,四方方,我和伙伴来跳房。
房子宽,房子长,房间大小不一样。
左一跳,右一跳,好像青蛙跳水塘。
你也跳,我也跳,跳得西山落太阳。
十、 活动反思
跳房子趣味性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也是很多80后、90后儿时的回忆,但由于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的冲击,跳房子这种民间游戏越来越少被提及,我们应该多创造机会,将更多的民间体育游戏融入日常生活,让传统得以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