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鹰捉小鸡

老鹰捉小鸡

一、 游戏简介

“老鹰捉小鸡”,俗称“黄鹞吃鸡”,又叫“黄鼠狼吃鸡”,是一种多人参加的益智娱乐游戏,在户外或有一定空间的室内进行。这种游戏,对于发展幼儿灵敏性和协调能力,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 适合年龄

4—5周岁

三、 游戏人数

10人

四、 游戏目标

1. 发展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和反应能力,学会躲闪。

2. 引导幼儿积极动脑,提高幼儿克服困难及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3. 易学、易懂,游戏氛围好,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五、 游戏准备

“老鹰”和“小鸡”的头饰、音乐

六、 网络图

七、 游戏过程

(一) 扮演角色,活动身体

给幼儿戴上头饰,在教师带领下熟悉不同的角色。

教师引导:“老鹰”来捉“小鸡”,“鸡妈妈”要尽全力保护“小鸡”,“小鸡”要躲在“妈妈”身后互相帮助。

(二) 教师演示,讲解规则

1. 教师扮演“鸡妈妈”,让幼儿有序的排在自己的身后当“鸡宝宝”。

2. 一个幼儿扮演老鹰,教师教授动作要领。“老鹰”张开“翅膀”,教师伸开双臂扮演“母鸡”。

3. 当“老鹰”来“捉”,“小鸡”要随“母鸡”跑,也可以蹲下来。

4. 被抓住的“小鸡”在一边看。

(三) 提供材料,自由练习

1. 小朋友在玩的时候想一想:“老鹰”怎样才能捉住“小鸡”,“母鸡”怎样做才能保护“小鸡”呢?

2. 幼儿自由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幼儿注意安全,变换动作。

(四) 角色转换,多次感受。

(五) 结束活动,放松身体。

八、 游戏创新

创新玩法一:如果“老鹰”突破了鸡妈妈的防线,快要抓住最后面的“小鸡”时,“小鸡”立即蹲下,双手捂住耳朵,这样“老鹰”得重新站在“鸡妈妈”的前面,游戏就重新开始。

创新玩法二:原来的玩法是“小鸡”被捉到后就被罚下场,有的幼儿由于在游戏中跑得慢或躲闪能力差,很快就被捉到罚下场,然后被关在“鸡笼”里等待游戏结束,失去了游戏的机会。幼儿发现这种现象后,创新出新的玩法,就是场上的“小鸡”在躲闪跑的过程中只要用手碰一下被罚下场的“小鸡”,他(她)就可以重新上场游戏,从而为伙伴创造了多次游戏的机会。

九、 游戏延伸

幼儿互换角色进行游戏。

十、 游戏儿歌

老鹰捉小鸡

天上老鹰飞呀飞,地上小鸡跑呀跑。

老鹰老鹰心眼坏,想把小鸡当小菜。

小鸡小鸡别害怕,拉住妈妈快躲开。

十一、 游戏反思

1. 对幼儿发展的反思:幼儿大部分能主动参与活动,极个别不配合,教师要关注他们,培养他们的活动兴趣,改变他们的孤僻倾向。

2.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教师对班上的幼儿情况比较了解,对他们的性格特点学习特点都了如指掌,因此,能以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3. 对师幼互动的反思:个别幼儿理解不清教师的指令,需要不厌其烦给他们解释示范,让他们明白教师的指令,让活动得以顺利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