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剪刀布
一、 活动缘起
“石头剪刀布”,又称“猜丁壳”,是一种猜拳游戏。该游戏最大的特点是不需要任何辅助材料,简单易学,随时都能开展活动,因此广为流传。“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规则简单,在刚开始的时候主要拼运气,随着游戏水平的提升,则开始考验游戏者的观察思考能力和反应力。“石头剪刀布”不受场地限制,可以两人玩,也可以多人玩。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我们要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而“石头剪刀布”游戏正大大满足了幼儿随时随地开展游戏的愿望。它既能锻炼幼儿动作反应的敏捷性,又能锻炼幼儿的观察及思维能力。
二、 设计思路
民间游戏“石头剪刀布”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非常熟悉的、简单又有趣的游戏。这个游戏最值得推荐的地方是它不需要任何的游戏辅助材料,孩子们会用手或者脚来玩“石头剪刀布”,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也会用“石头剪刀布”来解决。
三、 建模
四、 活动目标
1. 愿意接受猜拳游戏的挑战,体验合作猜拳游戏的乐趣。
2. 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3. 能在游戏中遵守共同协商制定的游戏规则,增强规则意识。
五、 探究过程
(一) 传统玩法
1. 教师请幼儿复习已经学过的单人手指游戏“石头剪刀布”。
教师:“刚才你们玩了有趣的手指游戏“石头剪刀布”,这个游戏可以自己一个人玩,也可小伙伴们一起玩。今天我们就来试一试大家一起玩吧!”
2. 教师指导猜拳游戏“石头剪刀布”的玩法。
幼儿两人为一组,两人同时说“石头剪刀布”,在说出最后一个字的同时做出动作。双方以“石头赢剪刀,剪刀赢布,布赢石头”的规则判断输赢,如动作相同则重新开始。
3. 幼儿分组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1) 幼儿两人一组练习游戏,连续三次猜拳为一轮,一轮中赢两次及以上的人为胜者。
(2) 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双方同时出拳,并鼓励遵守游戏规则的幼儿。
4. 经验分享。
请猜拳赢家谈一谈取得胜利的经验,引导幼儿游戏时注意观察对手的出拳规律或者习惯,学习通过观察来猜测对方出拳动作而做出应对动作。
5. 幼儿再次分组游戏。
以10个积木计数,每赢1次获得1个积木,直至积木被分完,积木多者为胜。
6. 教师鼓励幼儿讨论。
活动后讨论:除了用手玩“石头剪刀布”,还有身体的哪个部位也可以玩呢?
7. 教师引导幼儿探究,创造编制用脚玩“石头剪刀布”的新玩法。
(二) 创新玩法
(1) 勇敢者闯关
6—7人为一组,选一人做闯关“勇敢者”。
其他人都是关卡,闯关“勇敢者”依次与其他人玩“石头剪刀布”,胜则通关与下一个幼儿游戏,若中途失败需重新开始闯关,全部胜利则闯关成功。幼儿可轮流担当闯关者。
对于已熟悉游戏规则的幼儿,可以换用其他方式玩这个游戏,比如从猜“拳”变成猜“脚”。动作的设定可以小组商量决定:双脚并拢表示“石头”,脚后跟靠拢、脚尖打开表示“剪刀”,双脚前后打开表示“布”。
(2) “过河”
两人一组,设置好起点和终点,每人有两个呼啦圈或方形泡沫块充当“过河”的“石块”。两人面对面站在各自的一块泡沫垫或呼啦圈上进行猜拳,胜者可向前放置一块泡沫垫,并向前走一步,先到终点者为胜。障碍和情境设置可以根据幼儿兴趣及能力进行调整和更换。
(三) 活动延伸
幼儿可在一日活动中过渡环节和同伴一起玩这项游戏。引导幼儿主动邀请同伴游戏,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
六、 游戏儿歌
二根手指头变成小白兔;
五根手指头变成大章鱼;
五指握拳头变成大榔头;
眼明又手快,不许耍赖,说到就做到,一、 二、 三,
石头剪刀布,剪刀石头布,一个剪刀一个石头,打晕小白兔;
石头剪刀布,剪刀石头布,一个剪刀一个布,夹走大章鱼;
石头剪刀布,剪刀石头布,一个石头一个布,裹起大榔头。
七、 活动收获
“石头剪刀布”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游戏,也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玩的游戏,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且贴近幼儿的生活,孩子们都能积极、踊跃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不但锻炼了幼儿肢体动作的协调性,训练了幼儿反应的灵敏性,同时使他们体验到了与同伴一起活动的乐趣。
八、 活动评价
游戏的特征在于它一方面服务于教育目的,另一方面又使幼儿得到满足和快乐。因此,游戏既具有教育上的价值又保持它的娱乐性质。“石头剪刀布”这种游戏是教育性与愉悦性相结合的。通过这种游戏,幼儿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使自己的情感得到良好的发展。该游戏充分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发挥了幼儿在生活中的主体地位,真正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
九、 活动掠影
十、 记录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