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许下难以置信的承诺
相对北方,江南的冬季有股别样的韵味,在这里,往往会有一场不期而至的漫天小雪突如其来,像是一份礼物,悠悠荡荡地洒向山泉村,点缀着龟裂贫瘠的土地,顺便给这个苦涩的村庄增添一丝久违的雅致。
2009年,山泉村的冬季似乎变了,在冬雪拉低了温度时,村内的“气温”却在逐节攀升。
1月3日,戊子年腊月初八,一个对山泉村来说足以被载入村史的日子。这天,村民们将集体行使选举权,投票产生新的村主任。
根据镇党委安排,曹乐平、胡仁祥、钱丽英等镇领导受陆钢书记的委托,带领组织科几位同志,一早便整装出发,从镇党委大院集结前往山泉村大礼堂,亲眼见证这场意义重大的选举。
路上寒风萧萧,车内气氛严肃。几人各自想着心事,面色紧绷。山泉村这个多年来令镇党委头痛棘手的老大难问题,今日终于透进曙光。这个问题不断的村庄能否迎来历史性转机,即将召开的这场会议至关重要。
伴着汽车的颠簸,钱丽英不停拨弄手指,忍不住小声嘀咕着:“好不容易走到这一步,可千万不能再有任何差错。”
胡仁祥跟着搭了腔,他似乎很有信心,坚定地回道:“你放心,不会的,今天一定顺利又圆满。”
钱丽英欣慰地冲他笑笑,说:“但愿吧。”
经过十几分钟的短暂行驶,车子准时到达目的地,山泉村领导班子全体人员正在礼堂门口毕恭毕敬地等候,李全兴也早已到场。参会的镇领导看到孤零零的李全兴被挤在旁边,心下了然。他们象征性地与村领导打过招呼后,便快步穿过人群,热情地与李全兴握手致意。村干部们看到此景,大多数颇为惊讶,虽未明言,但纷纷已明白缘由。
随后,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几人阔步迈入会场。刚进大厅,大家便直觉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异于往日的特殊氛围。
他们不是第一次来山泉村大礼堂了,但印象很深刻,以前每次到这里,场内都是赶集般的嘻嘻嚷嚷,像是沸腾的开水不停冒泡,相当喧闹。今日却大相径庭,现场没有丝毫活跃的味道,亦鲜有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真空式的沉寂。受此感染,庄重静穆的神情凝结在每个人脸上。
钱丽英向胡仁祥使眼色,胡仁祥心领神会。的确,任谁都能察觉出来,此时的会场静得有些反常,特别是对于坐满了几百人的场所而言,这份不约而同的静谧难免令人有些费解。在这种不同寻常的情境下,即使最简单的招呼、最轻微的寒暄都显得那样不合时宜。
村民们安静地坐在位子上,神态各异,有的翻看着刚领到的会议资料,心不在焉;有的抬眼凝望着高悬的“山泉村村委会主任改选大会”条幅,纹丝不动;有的则目光黏住刚迈入会场的人群,如影随形,似乎每人都怀揣着不可明说的心思,期待着某种向往已久的结局。
曹乐平、胡仁祥、钱丽英等人就在这样的氛围中走上主席台坐定。
主持人洪亮的声音从四面八方的音响中扩散开来,宣告着会议正式开始。
按照程序,主持人首先介绍莅临大会的领导和嘉宾,并作了滔滔不绝的会议说明。
其实,即使主持人不讲,在座的每个人也很清楚,本次会议的中心任务非常明确,那就是由山泉村全体村民共同表决,来决定李全兴能否接任村委会主任。
一系列毫无悬念的流程走完后,终于进入最核心的选举环节。
“现在开始投票。”主持人说完这句,便收住口,戛然而止的声音更加渲染出紧张庄严的气氛。
按照工作人员的引导,村民们陆续起身,一排排列成长队,依次将手中的选票郑重地投入贴着黄色“投票箱”字样的大红色箱子内。
整个过程极度安静,没有私语,没有喧哗,甚至没有高分贝的声响。如果不是身处现场,很难有人想到这里正进行着一场如此隆重的会议。排队等待投票的村民们个个神情肃穆,紧紧捏住手中的选票。他们都很清楚,这次选举非同寻常,表决对象所关乎的不仅是新的村主任人选,更是山泉村的命运和未来。
漫长的投票环节后,工作人员开始紧张地开票、唱票、计票。直到这个间隙,会场才稍微有了些杂音。
尽管对李全兴来说,村主任这个位子并不是非坐不可,但环境营造得这般强烈,还是让他感受到一股不受控的紧张情绪在体内滋生,手心内已全是汗水。坐在旁边的胡仁祥、钱丽英等人更是提心吊胆,大气不敢喘,生怕出现意外状况。
每当有“不同意”或“弃权”声响起时,他们都会揪心一下。好在很快,“同意”的累计票数就超过了最低线,几人这才彻底松了口气。
李全兴悄悄地在衣服上抹掉手中的汗。无意间转过头,他看见胡仁祥正冲自己颔首示意,便急忙回礼微笑,方才发现自己面部肌肉不知何时已变得僵硬无比。
过程很紧张,但结果却超出预期。最终公布的计票情况着实让众人没有想到,更令李全兴万分意外。在此之前,他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自己竟会以96%的极高得票率当选山泉村新一任村委会主任。要知道,这些投票的村民有许多是村里老领导们的“关系户”。
这个结果让李全兴在欣喜之余,也感受到深深的震撼。他无法得知村民们投票时的心路历程甚至是心理斗争,但这个真实火热的96%的选举结果,已通过话筒清晰准确地传送至每个人耳中,意味着山泉村的民意达成罕见的统一。对于长期一盘散沙的村庄来说,这是何其的不易。李全兴瞬间意识到,村民们对改变现状的愿望已极度迫切,而自己也许就是大家最后的希望或孤注一掷的选择。不论从哪方面说,他都决不能辜负这份炽烈的期待。
当然,那时的李全兴也一定不会想到,一年半后,在村委会到期换届选举中,自己将会再次创造历史,以超过98%的得票率连任村主任。那是村民们以最朴实的方式,对他的工作作出的最真实评价。
李全兴的思绪还在感慨中飘荡着,一时间没有回过神来。经主持人再三提醒,他才如梦初醒,在几千双目光的注视中,缓缓走到话筒前,发表就职演讲。
山泉村第九届村民委员会选举结果报告单
站在台上,聚光灯下,眼前是黑压压的一片。台面离坐席位置并不算远,让他能清楚地看到前半场每个人的面目表情,有的麻木,有的放空,但更多的充满着期待。
捕获着村民们意味丰富的眼神,李全兴突觉肩头沉甸甸的,事先构思好的话语顷刻间无影无踪,胸腔内只剩下澎湃的激情。他深沉的目光掠过静坐着的村民,其中有些是他熟悉的,有些是陌生的,甚至有些还是有过节的,但不论是哪一种,几乎都在最后一刻,将最宝贵的票投给了他。
李全兴脑中在快速旋转,一幕幕画面愈加清晰。他深吸口气,颇有感触地开口道:“这些选票是大家对我的信任,我首先要深表感谢。大家都知道,我是做生意的,生意中讲究实打实,所以我不会说那些虚妄的话。今天我就在这里表个态,既然大家信得过我李全兴,那么从现在开始,我就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来做一些事情,做一些对山泉村发展有益、对大家生活有利的事。”他举起三根手指头,声音洪亮,每个字像落在琴键般清脆悠扬,震动人心,“我这个人从不轻易许诺,但今天我破例许下承诺,将用五年时间与大家共同实现三个目标:第一,不卖一分地,不欠一分债,建成一个高质量的全新的山泉村,跨入全市甚至全省新农村建设的先进行列;第二,躬下身子,脚踏实地,打造一套真心实意为村民服务、受大家爱戴的村两委班子;第三,既要眼前,也要长远,探索出一条适合于山泉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机制。我要说的就这些,让我们拭目以待,谢谢!”
话毕,李全兴深鞠一躬,等待着来自台下的反馈。
但令人尴尬的是,尽管曹乐平、胡仁祥、钱丽英等带头奋力鼓掌,可现场依旧只有星星寥寥的掌声,两者共存,煞是违和。一些村民神情不屑,似听非听,仿佛李全兴说的是与己无关的邻村事,更有甚者,像在听一个老掉牙的笑话。
村民们漠然的反应以及自己的意外受冷,让李全兴顿悟了。他恍然明白,原来对山泉村村民来说,口头表态毫无意义,也毫无价值。他们可能曾听过无数次更宏伟、更动人的许诺,可终究还是被现实寒了心。村民们火热的信任早已让前几任村领导班子消磨殆尽,如今只剩下透心的冰冷。大家希望看到的,不是响亮的口号,而是实际的效果,说一千道一万,最后还是要靠成绩来说话。
看破症结所在,李全兴也没有再过多停留,知趣地走下了台。
会议尾声,曹乐平代表镇党委作了简短的鼓励动员和未来畅想,只是现场依然反响平平。
大会终于结束了。
随着主持人“散会”指令响起,村民们像是完成了一件分派的任务,向出口涌去。三三两两交谈甚欢,似乎要把压抑许久的话全数释放出来,还有人迫不及待地约起了牌局。
李全兴陪着曹乐平、胡仁祥、钱丽英慢步走在最后。几人相视一笑,心照不宣地耸耸肩,表达着无奈的乐观。怎料就在这时,李全兴突兀地听到走在前面的几位村民语气并不友好的聊天。
一人问:“他行吗?他能改变什么?”
另一人道:“他该不是回来过过官瘾就走吧?”
还有人接道:“肯定是这样,走走形式而已。他的集团做那么大,能有多少精力来管村子的事?”
“我看也是。”
“算了,随他们折腾吧,反正我们也不指望了。”
……
李全兴走不动了,即使努力尝试,面色也无法泰然。他苦笑着停住脚步,生怕被前面的村民发觉。
胡仁祥听到村民的言语,拍向李全兴的肩膀,满含期许道:“李总,山泉村衰落这么长时间,村民们有些想法、发些牢骚很正常,你千万别往心里去。我们相信你,你一定能打破这个僵局,让山泉村焕然一新,用实力赢得鲜花和掌声,到时候,大家一定会尊敬和爱戴你。”
钱丽英也开导道:“李总,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些闲言碎语不必在意,乡亲们早晚会明白的。刚刚你的讲话很有力量,感人至深,我们都期待着你早日让山泉村实现那三个辉煌目标。”
李全兴感激地点头道:“谢谢两位领导,我会努力的。”那一刻,他暗自鼓劲,山泉村这块硬骨头,无论如何一定要啃下来,前方即便险象环生,荆棘密布,自己也要舍身忘死,负重前行。
当晚,李全兴来到父母家。
他从小外出闯荡,又历经商海浮沉,超于同龄人的阅历让他思想早熟,见解独特,对事对人亦极有主见。在成长过程中,许多关键的人生路口都是独自选择,因此,似乎并没有过多作为子女对父母固有的那种依赖感。但尽管如此,这并不影响他与父母之间至浓的亲情。逢年过节,他必定会回家与老人团聚,即便是工作之余的闲暇时光,他也会尽量多地回家陪陪父母。在村里,他是一位远近闻名的大孝子。
选举结束后,回村工作已成既定事实。但李全兴琢磨片刻,觉得即便他已作出决定,还是应该与父母通个气。毕竟,从大集团的董事长半道转行做小村庄的父母官,这并不是小事,无论是尊重双亲,或单单是告知信息,这个都势在必行。
晚饭时,从不经意间听到村民对村领导发牢骚的话题发端,李全兴趁机与双亲谈起回村工作之事。他兴致勃勃地向父母描绘了选举时的宏大场景与壮观票数,略显自豪地说:“你们相信吗,96%的选票,我之前想也不敢想的。”但没料到,原本和谐温馨的家庭气氛竟乍然变得异样,此前还闲聊正欢的两位老人齐齐闭口,如同触碰到深藏的心结,这让他多少有些意外。
他不解地看着父母,小心翼翼地探问他们的想法。
少顷,父亲依旧缄默,母亲则忧心忡忡地开口了:“儿子,你也是40多岁的人了,现在有事业也有了钱,按理说,为村里做点回报是应该的。可你偏偏选择这种方式,是不是最佳方案?希望你能考虑清楚。尽管我们现在不住在村里,但那里的情况我们都知道得很清楚,村领导缺乏威信,乡亲们也不团结,整个村庄都没有什么活力,我不避讳地说,那不就是一个典型的烂摊子吗?这个时候你去挑大梁,可不是份轻松的工作。何况,听说那里还有不少团团伙伙、拉帮结派,官民对立蛮严重的,我们担心你贸然去了会被人欺负。这些情况你都要想好。”
听母亲有这样的见解,李全兴属实惊讶,又因使双亲担心,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他轻声地和母亲说:“娘,你们放心,不会有人欺负我。这次我回村工作,其实也是镇党委陆钢书记的意思,有党委做后盾,我非常有底气,没什么可怕的。再说了,我回村是去做事的,只要行得正、坐得稳,不存私心、不谋私利,谁能拿我怎么样呢?我也不惧他们。”
母亲听后,没有再坚持劝阻,叹口气道:“事已至此,其他的我也不多说了。现在领导器重你,乡亲们都选你,你也答应了,那就去做吧。不过你要记得,既然决定做,那就要做到最好,千万不要再让乡亲们寒心失望了,更不要给咱家丢了面子。”
李全兴顺从地点头道:“我知道了。我这些年在外打拼,也算见过不少大世面。我有信心,给大家的承诺,一定能不折不扣地兑现。”
见儿子胸有成竹,母亲略显宽心,表情也稍微轻松了些,转而笑道:“全兴,你还记得吗?前段时间你出去给人讲座,赚了5000块讲课费,你还十分感慨地说,小时候自己都没好好听课,长大了居然能去给别人讲课。”
李全兴闻言,不由笑出声来。他拉起母亲布满褶皱的手,柔声道:“娘,我当然记得,你当时激动得都哭了。”
母亲慈爱地看着他,语重心长地说:“全兴,你知道我说这事是什么意思吗?其实,我现在的感觉和那时差不多。我们老两口没什么本事,帮不了你,你从小到大都是靠自己,很能干,我们都以你为骄傲。这几年,你的生意越做越大,家里的日子也越来越好,我经常想,其实这些,归根结底还是党的政策好。所以刚听你说这次回村工作是党委的安排,我就没想法了,我们一定会支持你。你今后也要继续听党话,对得起党和乡亲们的信任。”
李全兴看着母亲充满暖意的眼神中灼灼闪耀出的信仰之光,郑重地点头道:“娘,我记住了,你们二老安心吧,我一定会让山泉村振兴起来。”
就这样,带着组织的信任,背着村民的期盼,揣着老人的嘱托,第二天一早,李全兴就来到村委会走马上任了。
未承想,第一天到岗,他就遭遇了“下马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