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与先进比肩

第16章 与先进比肩

山泉村与华西村相毗邻,虽然不属于同一个镇(山泉村属周庄镇,华西村属华士镇),但缘于紧密的地理关联,历史上两村人家的交流一直较为频繁。不过,自山泉村跌落高坛后,两村村民的心中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尤其是对山泉村的村民来说,这种感觉更为强烈。眼看着曾经携手共进的华西村一路领跑,站到了全国乃至世界的舞台上,他们明白,两村之间已划出了一条不见边际的鸿沟。根植于内心的自尊让山泉村村民们识趣地主动减少了与华西村的来往,固守在自己落魄的土地上黯然神伤。

几十年来,村民们亲眼见证了华西村的腾飞,也亲身经历了山泉村的衰落,两相比较之下,对村庄领路人的重要性有着更为切身的体会。作为土生土长的山泉村村民,李全兴同有此感,为山泉村痛心之余,他对华西村领路人吴仁宝的胆识和魄力十分钦佩。

2009年1月,李全兴上任山泉村村主任后,便萌生出一个念头,想带领村委班子到华西村取经,学习华西村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尽快找到适合山泉村发展的破茧成蝶之路。但一方面苦于当时班子成员各怀心思,毫无凝聚力,另一方面,鉴于山泉村积贫积弱的惨淡窘境,他也不好意思以丑示人,想着待村庄有些起色后,再以崭新的面貌示之于众。于是,此事被暂时搁置下来。

只是,李全兴没有想到,在他关注着华西村,酝酿造访计划时,吴仁宝老书记同样也注意到了山泉村的变化。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大自然从不会因为某地区发展的衰退而对其另眼相看。进入春季,山泉村与周边村庄一样,共同沉浸在春意浓浓的勃勃生机中。此时,华西村的一份邀约不期而至。

这一天,一位老友来到山泉村村委,找到李全兴,发出口头邀请,想请村里的老干部及老党员到华西村走访交流。

李全兴听闻,颇觉意外和荣幸,顾不得多想,立刻回道:“好的,这事可不能懈怠。感谢华西村村委的邀请,我们非常荣幸,一定组织好……”

对方连连摆手,打断道:“李主任,你误会了,这不是村委的意思,是我个人的想法。我琢磨着,大家都是邻居,理应多走动嘛,否则不就生分了。”

“噢。”李全兴有些明白了,点头道,“这倒是,应该多联系的,非常感谢你的挂念,我本来也有此意。不过,这样的话,我们就不方便以村委的名义发通知了。”

对方说:“那肯定呀,我也没有这个意思,只是先来和你汇报一下。”

李全兴笑道:“你太客气了,这事有什么可汇报的,你想邀请哪些人,直接和他们说便是,村委又不会阻拦。”

对方“哈哈”笑起来:“有你这句话,我就安心了,那我去叫一些人。”又闲聊几句后,他便告辞离去了。

李全兴继续埋头于工作中,一门心思规划着山泉新村的建设,并未将此事挂在心上,直到下班时,在某个瞬间他蓦然忆起,方才觉得,自己对此事的处理可能有些欠妥。不管于公于私,这都是他上任后,村民们首次集体拜访华西村,作为村主任,他理应重视起来。

这般想着,他立即请村干部打听前往华西村的人员名单,并在其中锁定了一人——李进才。李进才是山泉村的老书记,比李阿青还要再早一任。

当晚,李全兴来到李进才家中,交心道:“老书记,明天你们就要去华西村了。你也知道,华西村现在是明星村、模范村、先进村,你们这次去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我们山泉村,尽管我们村子现在和华西村比,差距很大,但还是希望大家都能注意形象和言行举止,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尊重和敬意。按理说,我应该陪你们一起去,可实在不巧,明天我要出差,你们在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并请替我转达对吴仁宝老书记的问候。”

李进才惊讶之余显得有些激动,拉住李全兴的手说:“哎呀,李主任,这种事竟然还劳你费心,我实在过意不去。你放心,我一定会转达的。”

从李进才家里出来后,李全兴方略感安心。

那次华西之行,虽然李全兴没有去,但他的细心,却收获了吴仁宝老书记的好评。李全兴出差回来后,李进才来到村委,喜形于色地告诉他:“李主任,前几天到华西村,我们完全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了。临走时,吴仁宝老书记还对我们说,李全兴这个人很不错,你们一定要多支持他的工作。”

山泉村村民参观华西村

“是吗?”李全兴突觉有些感动,真诚地说道,“谢谢老书记。”他将目光投向华士河方向,嘴角微微向上扬起。

 

自那以后,李全兴便一直有个心愿,想找个时机正式组队,并亲自带队到华西村参观交流,向老书记学习请教。

然而,随着江阴市开展“三置换”试点行动的逐步深入,李全兴敏锐地意识到这是次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迅速启动了山泉新村的规划和前期工作,并将全部精力都扑在了新村建设上,拜访华西村之事便一拖再拖。

经过风雨兼程的不懈努力,村委终于在当年9月份拿到试点批文,李全兴这才算松了一口气。就在山泉新村即将正式进入施工阶段时,他接到了吴仁宝四儿子吴协恩的电话。

李全兴从小就与吴协恩一同长大,彼此间非常熟悉。只是后来,随着各自事业的蓬勃发展,牵扯了大多数精力,使得两人见面频次锐减,但互相还保持着密切联系。

简单寒暄后,吴协恩表明意图:“全兴,听说你把山泉村管理得有声有色,真是厉害。我们以前是好朋友,从现在起,可以算是同行了,我们老书记想请你们村委班子过来坐坐,毕竟是邻居嘛。”

李全兴对这份主动邀请有些不好意思,抱歉道:“嗨,说起这事,还真是惭愧,老早我就应该去拜访老书记的,是我安排欠妥。”

吴协恩笑道:“你别客气,我特别能理解你现在的处境。村里遗留问题那么多,你刚上任肯定一头雾水,是要多费点心思去理清头绪。这次,老书记也是听说你们新村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估摸着你可能会轻松一些,所以才让我请你们过来坐坐。”

李全兴谦虚道:“成果不敢说,工作都还在推进中。”借着这个话头,他趁机提起构思许久的想法,“对了,说到这里,还有个不情之请,我之前就一直想组织大家到华西村去学习,正好有这个机会,你看能否征求老书记的意见,我们安排村委班子、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一起去,请他给我们上上课,传授一些乡村治理和发展的经验?”

吴协恩爽快答应下来:“这个是好事,应该没问题,我马上就去问一下。”

没过一会儿,吴协恩回了消息:“全兴,老书记同意了,非常欢迎你们过来,而且,他还说晚上要陪你们吃晚饭呢。”

“太好了!”李全兴兴奋道,“谢谢老书记。能亲耳聆听到老书记授课,这个机会简直太珍贵了,我们一定会受益匪浅。”

吴协恩的情绪也很高昂,问道:“你们大概有多少人?我安排车子去接。”

李全兴想了想说:“估计有一百人左右。不过不用麻烦,反正距离不远,我们自己过去即可。”

吴协恩坚持道:“那可不行,一定要接的。来了即是客,如果怠慢客人,老书记也会批评我的。而且参观、讲座、晚饭都不在一个地方,你们走来走去很不方便。”

李全兴觉得有道理,也就松了口:“那好吧,先谢谢你,但是车子不用开过来了,就停在桥边吧,我们走过去。”

“好,就这么办。”吴协恩没有争执,痛快应下来。

结束通话后,李全兴立刻召开村委工作会议,向大家通报了华西村邀请一事。让他没想到的是,几乎所有人的表情都写满了惊讶。他没心思去细究各人背后的想法,当务之急是要抓紧做好组织部署工作。

为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李全兴首先向大家阐释了本次参观的特殊性。他说:“这次我们即将去华西村,和年初一些乡亲们受邀去的情况不一样,和大家平日走亲探友的意义更不一样,这是以村委的名义前往,代表着山泉村的形象,而且吴仁宝老书记还会亲自给我们上课,机会非常宝贵。所以,大家一定要端正态度,认清我们与华西村的实力悬殊,既要怀着尊敬去参观,更要带着目的去学习,要虚心学、认真学、透彻学,努力学以致用。”

按照村委成员、党员、村民代表这三类,大家很快敲定了人员名单,随后,围绕参观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细节问题又一一讨论。临近会议结束,李全兴补充道:“还有一事,我们应当格外注意。为了体现对吴仁宝老书记、对华西村的尊重,这次所有前去的人员都要衣着整洁、面貌清洁、精神饱满,要展现出山泉村今日不同往昔的精神面貌。虽然这是面子工程,但在非常时期却有非常之用。大家务必要将这个要求及时传达下去,不能遗漏一人。”

众人想想确有道理,散会后就各自着手推进落实。

 

这天,来了。

午饭过后,就有村民陆续在村委门口集中,到了规定时间点,90多人已全部到齐。在村干部引导下,大家排成整齐的队列,精神抖擞,面带春风,甚是气派。考虑到有不少老同志前往,为确保安全,村委还贴心地为每位70岁以上的老人安排一位年轻同志随行保障。

看着规整的队伍,李全兴很是满意,一股极为难得的自豪情愫在心头环绕。他阔步走到队伍正前方,高声道:“乡亲们,今天我们一起去华西村参观,既是学习也是交流。他们是先进村,我们是潜力村,虽然发展过程不一样,但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家一定要有信心,不能妄自菲薄,要保持饱满昂扬的精气神,展现出我们山泉村的精神风貌。”说完,他看看手表,大手一挥,“出发!”

近百人的队伍紧跟着意气风发的李全兴,浩浩荡荡地向前迈进,这在山泉村的历史上可是百年不见的情景,惹得不少村民驻足围观。

行进间,李全兴正和村干部商量着到华西村后的一系列事宜,一阵谈话声钻入他的耳朵。

他隐约听到有人问:“华西村为什么突然邀请我们过去?我总感觉有些奇怪。”

又一个声音飘过来:“我也没想明白,他们发展那么好,而我们弄成这个样子,我都感觉去了难为情。”

还有人忧虑道:“其实我也有这个担心,你说他们不会是为了嘲笑我们吧?”

“啊?应该不至于吧?”

“说不定噢。”

……

身后嘈嘈切切的声音越来越响,讨论越来越激烈。

李全兴听着心里很不是滋味,说明他适才的动员完全未起到效果。但他脚步没有丝毫停顿,依然大步流星向前走着。他坚信,吴仁宝老书记一定是真心实意地邀请他们。至于村民们的疑虑,他多说无益,事实自然会给出解释。

不多时,队伍就过了七房桥,转眼看到三辆大巴车正候在路边蓄势待发。吴协恩立在车前,与司机们聊着天。

李全兴急忙迎上去,与吴协恩热情地打招呼。三两句话简单交流后,他便安排村干部引导村民依次分批上车,由吴协恩带队,前往村内各个参观点。每到一处,吴协恩都亲自为大家讲解。

在这一批参观队伍中,几乎所有人都到过华西村,且绝大多数人不止一次。他们觉得对华西村的情况已了如指掌,这次参观是碍于村委下达的任务,多数人并没有抱多大期待,只是以走过场的心态前来“例行公事”。然而,听了吴协恩的讲解后,大家才猛然发觉,原来华西村别有洞天,每一处场所的背后,都有着深厚的内涵。

前期参观的行程结束后,吴协恩将大家领到村里的大会堂。待众人落座完毕,台上出现了一个身影,吴仁宝老书记缓缓地走到讲台前。

吴仁宝坐定后,目光在会场来回扫视,似乎在打量许久不见的老友。好一会儿,他才慢慢张开口,第一句话就是赞美之词:“不错!今非昔比,非常好!”他的右手在空中比画,欣慰地说,“其实,刚刚你们参观时,我就一直在后面跟着。这一路观察下来,我真实感受到,现在的山泉村已经大变样了,变得有组织、有纪律、有素质,真的非常好!特别好!从今天的情况看,我对山泉村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非常欢迎大家以后常到华西村来做客。”

吴仁宝简短的开场白,引发了台下一阵热烈的掌声。山泉村的村民们个个脸上洋溢着难以自持的兴奋与骄傲,能得到天下第一村的老书记肯定和表扬,那可是相当不容易的。放在以前,这真是不敢想的事。

按照预先的计划,吴仁宝为大家作了一场朴实又生动的讲座。老书记从华西村的发展历史讲起,追溯了这些年来的时代变迁,传授了历年总结的宝贵经验,最后还对两个相邻村庄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对山泉村的未来再次流露出殷切期待。情真意切的言语和极接地气的内容,引得村民们阵阵共鸣,也让大家对本村的未来充满信心。

当晚,吴仁宝设宴款待,尽管已年逾八十,但他依然坚持从头至尾在场作陪,让村民们备受感动。觥筹交错间,宴会大厅内喜气洋洋,氛围热烈。两个相邻村庄多年来结下的真挚友谊,似乎在那一刻得到了升华。

临走前,吴协恩为每人赠送了一份精美小礼品,解释道:“这是老书记的一点心意,请你们务必收下。”

村民们拿到包装精巧的礼品,感受到一股不可言说的暖流在心间流淌,异口同声地回道:“谢谢老书记!”

下了大巴,90余人的队伍如来时一样,整整齐齐地走过七房桥,顶着银色的月光,踩在硬邦邦的村路上。村民们激动的心情还未平复,争先你一言我一语地交谈着感想:

“以前我们无论走到哪儿,都会受人家歧视,遭别人白眼,还从来没有一个地方能这样对我们。”

“可不是呢,而且还是世界闻名的华西村。”

“哈哈,简直就像做梦一样,我到现在还是不敢相信,今天发生的事居然是真的。”

“唉,不过话说回来,真希望我们村子也能建得像华西村一样好。”

“会的,我们不是也开始建新村了吗?我有信心,一定建得比他们漂亮。”

……

这次,依旧走在队伍前方的李全兴饶有兴致地听着大家交谈,联想到下午去时村民的言语,感到如一阵凉风吹拂过的惬意。

队伍解散前,他叫住大家,声如洪钟道:“下午去的时候,有些人心里有顾虑,担心被人挖苦、被人瞧不起,我都听到了,这种心情我能理解。但是现在,我想大家都感受到了,这其实是我们脆弱的自尊心在作祟,是我们长期以来携带的自卑感在捣鬼,华西村并没有看不起我们。相反,他们对我们很尊重,吴仁宝老书记还亲自为我们上课,为山泉村今后的发展提供思路和指导。对于这些事,我们要懂得感恩,要将它记在心里。山泉村与华西村是友邻,今后,村委还会多与他们沟通,请他们帮助和支持我们建设新农村。今天的参观对我们是一种鞭策,我们要树立起信心,以华西村为榜样,瞄准目标、勇往直前。这不仅仅是几户人家或村委的事,而是全体乡亲们的共同使命。有作为才有地位,我们要齐心协力,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打造一个漂亮的新村;我们要携手共进,通过扎扎实实的成果,赢得更多人的尊重。”

人群中爆发出一声叫喊:“好!”随后声势愈益增大,形成一片欢呼的浪潮,经久不息。

大家面带满足的笑意,彼此挥手告别,欢欣鼓舞地各自散去。朦胧的月光下,山泉村又变得静谧安详。

吴仁宝的授课内容给了山泉村村干部很大的启发,尤其是对领路人李全兴来说,受益最丰。此后几日,他将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随身携带,一有空就翻开琢磨,反复咀嚼其中的思想和深意。对比山泉村的治理难点,一些悬而未决的管理症结,在一遍遍的研究和思考中,逐渐有了清晰的答案。

为了表达对华西村的感谢,同时展示山泉村的发展决心,村委特意安排制作了十块十平方米的大牌子,“学习华西村 建设新山泉”。十块牌子沿着华士河一字排开,看起来威武端庄、气势如虹。

高高伫立的牌子,既鼓舞了村民们的干劲和斗志,更成为两村睦邻友好的温暖标志。

几日后,李全兴再次接到吴协恩电话。对方赞叹道:“全兴,老书记刚刚开会夸你了,说你有志气,有骨气,更有胆气,山泉村在你的带领下已经焕然一新了。他相信你一定能带领山泉村走出困境,重现当年的辉煌风姿。山泉村的振兴,指日可待了。”

李全兴有些不好意思,忙说:“老书记太客气了,现在的山泉村实在还不值得夸奖。实不相瞒,上次参观完,特别是听老书记讲课后,我收获很大,也更加有紧迫感。从那天起,我就经常在村委会上强调,我们一定要自加压力,努力向前,找准定位。华西村是一朵鲜花,我们的目标就是争取成为称职的绿叶,而不能做枯枝烂叶。”

吴协恩被这个比喻逗得哈哈大笑:“你太谦虚了。”

“哪有,我说的都是事实。”李全兴心里清楚,这绝非是谦虚,而是对未来发展的清晰导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对于大伤元气、百废待兴的山泉村来说,认清自身处境、找准发展标杆至关重要。

李全兴带队到华西村交流

有了良好的开端,两个村庄便开始了经常性地互相走动,尤其是举办重大活动,都会热情邀请对方参加。在一次次你来我往的互动中,两村关系愈加亲密。当全国瞩目的华西龙希国际大酒店建成后,山泉村尽管经济拮据,还是想方设法凑钱,捐赠了一头铁牛,安放在展示大厅以示祝贺。如今,李全兴站在办公室窗口,就能望见不远处的龙希国际大酒店,仿佛一个标杆,竖立在眼前。

 

2012年10月8日,国庆节后上班的第一天,李全兴正看着规划材料,忽听一阵敲门声。他抬头望去,发现是华西村的一位村干部。

还没等李全兴招呼,对方就先发声了:“李书记,冒昧打扰了。我们老书记的同名电影《吴仁宝》明天在华西村首映,老书记交代,要给你们留180张票,邀请你们过去观看。”说完,从包里掏出两个厚厚的大信封,恭敬地放在桌子上。

李全兴双手拿起信封,当即表态:“非常感谢老书记的盛情邀请,有劳你转告老书记,我们一定组织好,按时到场。”

送走对方,李全兴立刻停下手头工作,把副书记江金岳叫到办公室,吩咐道:“我们现在需要180个人,你马上安排村干部,分头通知班子成员、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另外再通知一些平日里思想进步、表现积极的乡亲们,一定要凑齐人数,今天下午两点准时到村会议室集中,我有重要事情布置。”

江金岳离开后,李全兴又拨通吴协恩电话,抱歉地说:“电影票已经收到,请你替我再次感谢老书记的关心,村委一定会组织好队伍去观看,请老书记放心。不过有一事非常遗憾,市里安排我明天到外地出差,这个行程节前就确定了,实在身不由己。我没办法到场祝贺,还请你和老书记作个解释,请他见谅。”

吴协恩回道:“没关系,你有事忙你的,我会转告老书记。”

当天下午,李全兴准时来到村会议室,看到180人已整整齐齐坐于台下。不少人在交头接耳,纷纷猜测如此兴师动众地临时召集大家究竟是为何事。

李全兴径直走上台,开门见山道:“同志们,乡亲们,今天上午,华西村送来180张电影票,吴仁宝老书记的同名电影明天将要在那里首映,邀请我们去观看。大家要明白,这不是一场普通的观影活动,而是老书记的盛情和信任,我们一定不能辜负,要高度重视起来。所以,明天我们的村干部会带领大家集体去观看。以前办活动时,村委给大家都发过白衬衫和黑裤子,明天大家全部穿这身衣服,并且洗漱整洁,该刮胡子的赶紧刮胡子,该理发的赶紧理发。看电影时切记保持安静,不要喧哗。大家要怀着尊重和崇敬的心情,要让老书记感觉到我们的重视,要让华西村看到我们的形象。”

简短的动员会结束后,李全兴顾不得歇口气,紧接着又召集村领导班子开会。他再三叮嘱,一定要组织好,特别是要制订周到的应急方案,确保观影活动顺利完成。

安排完这些事,李全兴才稍微松口气。思来想去,确认所有环节都已部置妥当后,当天傍晚,他便出发去了外地。

次日,李全兴结束工作回到酒店,心里始终挂念着观影活动。放下公务包,他就迫不及待地掏出手机,准备询问情况,正巧,江金岳的来电适时响起。

一接通,他就听到对方兴奋地说:“李书记,向你汇报,今天的活动非常成功。老书记确实很看重,给我们留的是全场正中最好的位置。看完电影后,他很高兴,在现场还连连夸奖我们村,说我们做事情特别用心。”

“是吗?”李全兴紧绷的心情顿时放松下来,难掩喜悦之情,说道,“太好了。”

通话刚结束,吴协恩的来电又至,语气中满是激动:“全兴,今天你们可出了大风头,那么多人全部白衬衫、黑裤子,整整齐齐的,场面太让人震撼了。再看其他村,都是零零散散,穿得五颜六色,对比很明显。能感觉得出来,你们非常上心,组织得真棒。”

李全兴望着窗外,想象着当时的场面,感到心情很舒畅。他由衷地说:“这都是应该的。”

吴协恩笑了:“你应该还不知道,电影结束后,老书记就对其他村子的人说,你看你们平时老书记长、老书记短的,嘴里叫着都挺亲切,可真正落到实际事情上就看出问题来了,你们有谁能像李全兴一样用心?你们看看山泉村组织的队伍,再看看你们的,这就是态度,这就是差距。通过今天这件小事,我对李全兴这位同志刮目相看,我敢断言,在李全兴的带领下,山泉村的发展不可限量,今后一定能一飞冲天。”

得到吴仁宝如此高的评价和认可,李全兴万分惊喜,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向老书记取经、向华西村学习的信念。在此后的各类会议和公共场合中,他都反复强调,一定要在全村形成共识,将华西村作为灯塔、列为标杆、视为追求。

后来,在山泉新村建成投用,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后,破茧成蝶的山泉村吸引了各级领导、各家媒体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在迎接一批批前来参观考察的队伍时,李全兴被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山泉村的发展和旁边的华西村有什么不同?”每一次,李全兴都会挺起胸膛,将目光投向华士河对面,坚定有力地回道:“没有什么不同,我们都是共产党员,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努力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都在一心一意地为村庄谋发展,为村民谋幸福。”

炯炯如炬的眼神,铿锵有力的表态,奏响了山泉村飞跃发展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