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站在人生的分岔口
俗话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言而有信,是外界对一个人常见也极高的评价。失信者,往往令人不齿。只是,谁也不会想到,被大家视为谦谦君子的李全兴,竟也会明目张胆地“食言”。
2016年9月中旬,李全兴偷闲抽出半天空,再次回了趟万事兴集团。碰巧高管们都在,他便把大家叫到办公室,召开了一场阔别已久的会议,关心了解集团最近的经营和发展情况。大家围坐下来后,提出最多的问题就是:“李总,你到底什么时候回来?”
李全兴苦涩着摇摇头,不是逃避回答,而是真的没想好。
众人理解他的处境与顾虑,纷纷劝道:“李总,你快回来吧,集团需要你。难道你忘了当时离开前的承诺了吗?”
李全兴怎么会忘记?虽已有几年之隔,但那日的场景仍历历在目,他在董事会上慷慨激昂地许下铮铮誓言:“我只干一届,也就是五年时间。时间一到,我立刻回集团。”
掐指一算,竟已流过了近八年的光阴。这期间,山泉村蒸蒸日上,而万事兴集团却划出了与之交叉相反的发展曲线,令人扼腕,让人痛心。
大家抓住机会,继续劝道:“李总,集团的经营情况你是知道的,快回来吧。”“你回来了,我们就有了主心骨。”“只要你在,我们万事兴也可以和山泉村一样,重新振兴起来。”“是的,我们有信心。”
纷纭言语中的共同指向使李全兴心中备感惆怅。他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知道了,我再想想。”
当晚十点多,夜幕高悬,繁星点点,天气微凉。山泉新村内处处是扑面而来的桂花芬芳,给村子增加了别样的气息,恰似一位淡雅的女子,举手投足间都散发出婀娜多姿的韵味。
此时此刻,除了暖色调的路灯依然亮着,绝大多数的居民都已熄灯休息。农村家庭普遍习惯早睡早起,虽说村庄早换了人间,但深入骨髓的传统却难以改变。
凝滞的时空中,一个形只影单的身影忽然出现在远处。
李全兴凑着路灯,满怀心思地迈着小步。他时而驻足长叹,时而垂头冥思,显得格外犹豫,心情沉重。忙碌一天,本应该在家中休憩养心,但他实在辗转难眠,集团高管们急切焦虑的话语持久回荡在耳边,搅得他心中起伏不安,似有潮水汹涌撞击,始终无法平静下来。
转眼间,他已在村里干了七年多。这些年仿佛弹指一挥间,他还清晰地记得2009年1月村主任改选时的场景,以及自己因紧张而汗涔涔的手心,不禁哑然失笑。
这七年,山泉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村级经济由弱到强、人居环境由差到优、社会秩序由乱到治、产业布局由散到聚,每一次变化都像一帧美好的画卷,共同构成了山泉村这幅新农村建设的壮美图景。
李全兴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实现了预期目标,如今的山泉村光彩亮丽,自信满满。他没有辜负镇党委的谆谆重托,也对得起百姓的殷切期待。只是,山泉村的蜕变却是以牺牲万事兴集团的前途换来的。
与大多数回村当书记的企业家不一样,他不是“两头兼顾”,而是“专攻一方”。他把公司全权委托给他人打理,自己则全心当着村里的专职书记、职业主任。从回村工作到现在,他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山泉村的振兴发展上,无暇顾及集团的发展。由于长时间在村委,以致有几次回集团时,竟被忠于职守的门卫拦下来,严加盘问:“你找谁?外人不能随意进入。”令他哭笑不得。当董事长变为陌生人,这背后隐藏的其实是真金实银的巨额流失。根据财务报表显示,这几年时间,集团的销售额锐减了三分之二。
村干部都非常感慨,钦佩地说:“比他大的老板有的是,但有他这样境界的老板,我们这辈子还是第一次见。”
不过,虽然重振山泉使命重大、福泽子孙,但李全兴毕竟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七情六欲系于身,眼看集团正走下坡路,说不心痛是假的。想到自己费尽几十年心血打拼的集团市值严重缩水,换作谁都不会无动于衷。
他之所以会突然纠结起这些,是因为如今正好有个契机,这一届村委任期届满,很快又要换届了。
再一次站在分岔路口,他不得不慎重地重新调整着面前的天平,思考着其中的取舍。
反复思考之下,他萌生出一个念头,是时候离开村庄,回归集团了,重新搏击商海,全力扭转局势。想到此,他忍不住叹口气。话虽这样说,但几年来与村民结下的深厚感情,实在令他不忍割舍。
惬意的凉风从远处拂来,吹动了粼粼河面,也将他从漂浮的遐想中拽了回来。望着村里零星点亮的几户灯光,听着偶尔传来的几声婴儿啼哭,他忽然间有了新的感悟:山泉新村不就像自己的孩子吗?几年来朝夕相伴、倾注心血,将其抚养长大,帮助其渡过难关,但当孩子成熟后,终将离他而去,学会独自面对生活。
打定主意,他顿觉畅快许多。氤氲路灯下,他轻步穿梭在静谧的村庄里,像是怕惊扰了睡梦中的村民。
经过一晚的反复酝酿,李全兴愈加坚定了这个念头。
当下,山泉村的发展已步入正轨,镇里有决心、村委有信心、村庄有民心。纵使有万般不舍,但李全兴相信,不管哪一位书记接任,只要按照既定方向,山泉村总能够顺风顺水地发展下去。而相较村里的科学运转,集团面临的形势则要困难严峻得多,权衡之下,他更应该回去与大家同舟共济。
不论于情于理,还是于公于私,这看起来都是最好的选择。
上午,李全兴把自己关在办公室,花了半天时间,挥毫写就了一份辞职申请。完稿后,他来回读了好几遍,增删数次,才郑重地打印出来,折叠成块,塞进信封。此事他没有与任何人说,揣着这个秘密,独自驱车来到镇党委。
不料,党委书记吴国忠外出办事,让他扑了个空。
工作人员热情地招呼道:“李书记,您要不要坐这儿等一会儿?或者如果有急事,您也可以给吴书记打电话。”
李全兴摆摆手道:“不必了,没要紧事,请你帮我转交吴书记即可。”说完,他将信件交给对方,目光落在信封上,又急忙抽了回来。
离开时,他给吴国忠发了消息:“有封要信已委托办公室转交,届时请查收。”
回到村委,李全兴难得有雅兴地仰靠在办公室沙发上,感觉刚刚完成了一件人生大事,微闭双目。只是,繁芜的心绪难以言明,时而像混沌初开,周身空荡荡,时而又有不同情愫如麻花般扭在一起,既有如释负重的畅快感,更有藕断丝连的难舍情。他尽力平稳呼吸,调整着心情,不管怎样,总算迈出了这关键的一步。他双手撑膝,起身移步到窗前,望着灰蒙蒙的天空,如同前途不清的万事兴,不由开始规划起集团未来的发展之路。
临近下班,李全兴收拾资料,关闭电脑,刚端起茶杯准备再抿一口,手机突然响起,是吴国忠的电话。他思绪停顿片刻,接通了来电。
吴国忠言简意赅:“李书记,今晚有安排吗?有空的话我们一起吃个饭?”
李全兴十分清楚对方此举的意图,想到自己终究要当面向镇党委汇报此事,便痛快应下来,回道:“好的,吴书记。不过现在订饭店有些仓促,不如就在万事兴食堂的小包间如何?”
吴国忠利索地答:“就这么定。”
李全兴早早到食堂等候,天色偏暗时,吴国忠推门而入,他刚掐灭一支烟,房间里还飘荡着袅袅青丝。
吴国忠丝毫没有客套,随手拉张凳子坐下来,面色平静地直奔主题:“李书记,信我收到了。你实话和我说,到底怎么回事?干得好好的,是不是遇到困难了?”
李全兴笑着说:“感谢吴书记关心,没什么困难,我的想法都写在信里了。”他放平嘴角,认真道,“吴书记,我不是开玩笑,更没有危言耸听,再这样下去,山泉村是保住了,但万事兴集团恐怕就要消失了。”
吴国忠轻轻点头,表示听到了。他端起茶杯啜一口,放回桌面,没几秒钟,又端起来啜一口,再放回桌面。他面色显得很为难,开口道:“李书记,你的苦衷我能理解。只是你也知道,现在山泉村确实没有合适的新书记人选,你看是不是再考虑一下?”
李全兴坦诚地说:“吴书记,不知你还记得吗,我当年到山泉村就职时,曾立下三个目标:建设一个美丽的山泉新村,打造一个全心为民的村委班子,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山泉之路。无愧地说,我觉得这三个目标都已基本实现。现在的山泉村正走在一条合理有序、良性循环的道路上,不论换谁做书记,一定都能够带领乡亲们继续前行。再退一步说,如果因为我的离开,导致山泉村再度没落,那说明我这几年的基础工作是失败的,没有能够为村里找到一条科学合适的发展道路,这也是我不希望看到的。”
吴国忠很认可李全兴的观点,但依然在全力争取:“你说的固然有道理,村庄乃至国家的发展,应该是靠法治,而不是人治。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一位优秀领导者的重要性。假如你离开,换一位新的村书记来,我实话实说,未知因素太多,变数太大了。暂且不说那位新书记的能力能否胜任,也不考虑他另起炉灶或藏有私心的可能,单单就说他能不能得到乡亲们的认可,能不能被大家接纳,都要打个大大的问号。山泉村好不容易走到今天,村民们好不容易过几年安稳日子,实在经不起折腾了。”他恳切地望着李全兴,“李书记,要说山泉村的领头人,你是最合适的。”
一番话中同时出现的数个关键词竟让李全兴恍惚起来。这情景、这对话如此熟悉,仿佛和当初胡仁祥劝自己回村工作时别无二样,依然那样情真意切,依然为了山泉百姓。
李全兴不再说话,闷头喝着茶,内心进行着剧烈斗争。
吴国忠见状,知道自己的话起了作用,便不再纠缠此事,而是转了话题:“李书记,我听说村里有位老太太,一直喊你儿子,这是怎么回事?”
“啊,这个事。”听对方蓦地提及此事,李全兴有些意外地抬起头。想了一会儿,他脸上不由浮现起微笑,开始回忆那段往事。
几年前,村里有位老太太的儿子因车祸去世,村委得知后前去吊唁。刚走进灵堂,就看到捶胸顿足的老太太闭着眼在号啕大哭,身边几人不停宽慰却无济于事。白发人送黑发人,几乎是生命无法承受之痛,几位村干部端正肃静地立在一旁,心中都很不是滋味。
哭了好一会儿,老太太筋疲力尽,声音渐弱,颤抖着睁开了通红的眼。见到李全兴,她情绪顿时又失控了,扑上去一把攥住他的手,悲痛欲绝地说:“李书记,我唯一的儿子走了,让我今后可怎么活啊!我还不如随他去了。”引得在场许多人纷纷抹眼泪。
李全兴心里也十分难受,哽咽着安慰道:“老人家,节哀顺变,人死不能复生,你这样会把身子气坏的。你放心,如果你愿意,从今往后,我就是你儿子。你以后的生活也不用担心,有什么问题就到村委来找我,我们一定会努力帮你解决。”发自肺腑的一番话多少宽慰了对方的心。李全兴紧紧拉住老太太,搀扶她坐下。老太太抽泣着,在李全兴的安抚下,情绪逐渐平稳下来。
从那日起,老太太对村里的事就格外关心,只要村委组织活动,只要条件允许,她一定积极参加,并热情地帮助宣传动员。平日生活中,她还会不厌其烦地向别人介绍,说李全兴就是自己的大儿子,时不时还跑到村委,给他送些自己做的糕点食品。好几年过去了,在村委的关心下,老太太已基本走出阴霾,在村里幸福地安享晚年。
听完这个故事,吴国忠不禁感慨道:“把村民当成自家人,这话说着容易,但即使放眼全国,又有几个村书记能真正做到呢?你为全体村民能过上好日子殚精竭虑,所以乡亲们都认可你、信任你,这不是没有理由的。换作其他人,谁知道又会是什么情况?从这件小事就可以看得出,同样是从弱到强,与经营万事兴集团相比,管理山泉村一定让你投入了更多的精力。”
李全兴舒心地笑着,算是认同。他认真地说:“吴书记,我说真心话,并不是自吹自擂,事实确实是这样。我举个例子,比如签票报销这个事,我以前在集团是从来不看的,有人拿来我就签,即使签错了,损失的也是我个人的钱,最多难受几天就过去了。但到了村里,感觉不一样,责任感明显更强了,那可是村民们的血汗钱,让我签字是乡亲们对我的信任,我不能辜负他们。所以,每一张发票我都要翻来覆去仔细看,打破砂锅地问,直到了解清楚每一笔账的来龙去脉,我才能安心签字。”
吴国忠笑道:“所以说,乡亲们支持你都是真心实意的。他们很朴实,一般也只会用简单直接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情感。不过话说回来,人的感情是双向的,你感动着他们,我想他们一定也做过让你感动的事吧?”
“嗯……”吴国忠话音刚落,李全兴脑中就迅速闪现出一段往事。
那是一个工作日,临近中午时分,他刚从外地风尘仆仆地出差回来,正准备泡杯茶,就有人敲响了办公室的门,是村里一户人家的两兄弟,只见他们眼眶泛红,面容憔悴。李全兴不明所以,急忙关切地问:“你们怎么了?遇到麻烦了吗?”
其中一人毕恭毕敬地说:“李书记,我们兄弟这次来,是专程向您汇报两件事。”
李全兴请他们进来:“来,坐下慢慢说。”
两人却坚持站在门口。那人说:“不了,谢谢李书记,我们说完就走。第一件事,昨天老爷子走了。”李全兴颇为意外,还没有来得及反应,对方又道,“第二件事,老爷子临走前特意嘱咐我们,山泉村能有今天,完全是靠李全兴书记带着大家实打实干出来的,没有您就没有山泉村的今天,他叮嘱我们,今后凡事一定要坚决服从村委的安排。”
另一人平静地补充道:“李书记,我们今天来,就是和您表个态,以后但凡村委有需要,我们兄弟二人随时待命,万死不辞。”
说完,两人也不多停留,向李全兴深深鞠躬,便转身离开了。
办公室的门被缓缓关上,关门声响起的瞬间,李全兴的泪花飞落而下。
此外,还有许多令李全兴倍觉温馨的事。比如村民们为表达对他的感激,经常到他母亲住所送一些蔬菜瓜果等农副产品。母亲本不愿意收,但实在架不住村民的热情。不过,即使万不得已收下来,她也会想方设法硬塞给对方一些钱或者其他物品。几次下来,村民们倒形成了默契,后来干脆不敲门也不打招呼,将东西放在门口就走。母亲经常和他说,今天不知谁又在门口放了几袋果蔬、几桶米油。每当吃着村民们送来的食品,李全兴总是感觉特别暖心,并将对村民的这份情意融入工作中,更加饱满地投身到山泉村振兴的壮伟事业中。
这些充满温情的往事让李全兴沉浸其中,但他并没有告诉吴国忠,只是泛着幸福的笑意说:“确实,他们有时令我很头疼,但更多的时候,乡亲们让我很感动,我很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刻时光。”
李全兴明亮有神的眼中放出的光彩,让吴国忠看到了希望。他顺势拉回正题道:“那你先不要辞职,再干一届,就干这一届,如何?镇里需要你,山泉村几千乡亲更需要你,这是你的舞台。你想想,乡亲们如果知道你要走,那该多伤心、多难过,你又于心何忍呢?至于万事兴集团的发展,的确面临着现实难题,我也理解你的顾虑,今后的工作中,你可以将重心偏向集团,甚至回去上班都可以,但村书记的位子继续保留。你看呢?”
吴国忠的极大包容让李全兴动摇了,与此同时,村民们那一张张亲切熟悉的笑脸在眼前闪过,令他再次犹豫不决。
“来,我们先吃饭吧,聊了那么久,菜都凉了。”吴国忠不等他回复,便岔开话题,热情地招呼着,两人边吃边聊。
临走前,吴国忠紧握住李全兴的手,推心置腹地说:“李书记,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事关山泉村的未来,希望你能认真考虑一下,我和乡亲们等你的消息。”
李全兴点点头,简洁地回道:“一定。”
当晚,又是一个不眠夜,李全兴伫立在卧室窗前,望着被银白色月光笼罩的村庄,进行着最后的心理斗争。山泉村和万事兴的天平来回摇摆,集体与个体、大义与小义杂糅相交,和七八年前一样,这注定是场艰难的抉择。
月明月隐,晨曦来临,东方泛白之时,李全兴终于作出了决定:再干一届。
不料这一干,斗转星移又几年。
这几年,李全兴一如既往地“以村为家”。村委就是他的第二个家,村民们就是他的家人。但凡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他总是冲锋在前;但凡村民有需求,他总是想尽办法予以协调解决;但凡对村民生活有利的事情,他总是千方百计地争取。李全兴就是这样,凡事为村民考虑周到,努力呵护着自己的“家人”。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刚暴发时,全村上下乱糟糟,有的人不知所措,有的人不以为然。李全兴第一时间行动起来,率先安排村委采购防疫物资,并由村干部发放到每一户家庭。通过此举,他向村民传达了两点关键信息:一是现在正逢特殊时期,大家要配合国家的防疫政策,非必要不出门;二是面对这个突发状况,村委已做好应对准备,将会全力保护好村民,大家大可不必过度担忧。浮躁的民心,就这样稳定下来。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提起李全兴,每位村民都会毫不犹豫地竖起大拇指。
这几年,村委一如既往地“劈波斩浪”。村委一改之前浮躁懒政的不良作风,精神面貌和工作热情都有了根本性地转变,所有村干部一心扑在工作上,将村委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他们及时了解掌握、认真研究琢磨上级各项相关政策,毫不畏难、主动迎难、致力克难,带领山泉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喜人成绩。粒米可满箩,积少以成多,在一次次积极作为中,山泉村也向外界展示着自己的新颜。近十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村委带领下,全体村民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要求,稳扎稳打,实现了高质量发展,村内土地使用更加高效、村内产业规划更加合理、村级经济收入持续增长、村民们幸福感和获得感稳步攀升,幸福山泉在每位村民心中欢畅地流淌。
荏苒光阴,一晃又是村两委换届年,李全兴与吴国忠“再干一届”的君子协议如约而至。只是这一次,李全兴没有再递交辞职信,也没有在做与不做的泥淖中犹豫徘徊,他已经真正将自己融入到山泉村的乡土中,更加深刻地明白了在新时代下,自己的光荣职责和历史使命,并为之震撼、为之昂扬,决意为山泉村的美好未来鞠躬尽瘁。
不久后,山泉村两委举行换届选举,李全兴不负众望,获得了党员和村民代表100%的选票。100%,是何等的认可和荣耀。一张张笑脸、一份份选票就像滴水汇江河,澎湃地冲击着李全兴的内心。
山泉村党委换届选举民主推荐大会
有国家的号召,有政策的支持,有上级的鼓励,还有百姓的认可,李全兴干劲十足,无所畏惧,他有信心也有决心,与村委同志们一道,带领山泉村全体乡亲们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昂首向前,意气风发地奔赴绚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