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新村雏形已现
对村民们来说,自从6月30日村民代表大会顺利召开后,山泉新村就已经有了现实的模样,住新家的话题顺理成章融入村民们的日常闲谈中,甚至有人开始撮合组团装修之事。
但在村委,气氛却不那么轻松愉悦,反而有如临大敌之感。村委班子连续几日不停开会研究,李全兴的办公室也频繁有陌生面孔出入。看到这个场景,任谁也能猜测出,一定是有大事要发生了。
此事最早还要追溯到3月份。
在村委初次开会商讨建设山泉新村相关事宜时,有位副书记当场抛出顾虑,好意提醒道,现在七个村庄的布局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后来相关部门根据当时用地情况,对土地性质及使用范围重新进行了明确和划分,其中圈出了不少基本农田,那是不能动的。如果建设新村,势必要拓展规模,万一占用到基本农田怎么办?改变土地性质会给村委带来很大的麻烦。
班子成员长期与政策打交道、与农民打交道,都明白这其中的严肃性和繁琐程度。可李全兴似乎毫不在意,这无来由的积极乐观态度令人费解。
见此,李全兴解释了缘由。原来几天前,他收到一个重要信息——江阴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三置换”试点工作。所谓“三置换”,就是在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以农村住宅置换城镇安居房,以农村居民身份置换城镇居民身份。市里初步计划选择周庄镇的周西村和宗言村作为首批试点村庄。
李全兴介绍说:“我已经反复研究了‘三置换’的相关政策和规定,觉得对山泉村来说,要快速翻身,赶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绝好机会,一定不能错过。所以,我们要尽快做出方案,把所有前期能做的工作都做到位,然后立刻向上级申请,增补山泉村作为试点村。”
由于事关重大,班子意见并不一致。有人被说服,当场表示肯定;也有人顾虑重重,觉得有些冒险激进,依旧不太看好;还有人置身事外,等着看热闹。不过,见李全兴主意已定,现场再没有人明确提出反对意见。就这样,在心思各异的表决中,村委通过了山泉新村建设决议。
随后,新村的规划设计及起草完善相关制度等工作陆续启动。在最终的规划方案中,确定村委将在江缪家基村原址上新建山泉新村。
迫切棘手的问题随之而来。正如那位副书记所料,新村建设果然需要占用不少基本农田。如果没有上级部门批准,这些土地上是绝对不能盖房子的。
因此,当村民代表大会圆满通过相关制度文件后,村委便立刻向镇党委书面汇报了情况并争取到镇领导的支持。根据镇领导的建议,村委向镇、市两级党委政府同时提出了请求将山泉村增补为江阴市首批“三置换”试点村的申请。为推进此事,镇里还专门向江阴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递交了《关于增加山泉村列为农村“三置换”试点村的请示》。
尽管村委信心满满,镇领导也十分看好,可现实却事与愿违。李全兴万万没有料到的是,当市领导看了申报材料后,对山泉村的综合实力十分担忧。因为推进“三置换”工作需要大量村级资产作为支撑,连许多经济富裕的村庄都不敢轻易尝试,一穷二白、毫无家底的山泉村能扮好探路者的角色吗?如果失败,那么势必会给这项政策的施行造成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
见市领导都犹豫不定,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就更不敢亮明态度了。即使李全兴一次次跑有关部门,找相关领导做工作,反复说明,村委已经制订好“三步计划”,保证完全可以化解资金压力,但均徒劳无功。镇党委对山泉村的未来寄予厚望,也相对比较了解情况,多次有意帮助协调,但也均石沉大海。
就这样,一个多月耗下来,山泉村申请增补为试点之事如“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毫无动静。没有上级相关部门的批准,村内的基本农田就不能先占后补,意味着山泉新村的建设无法正式启动。眼看着美好的蓝图就在眼前却无法实现,眼见着大把的时间白白流逝却不能作为,现在是真心想做些事的村干部们急得团团转,李全兴更是如火烧一般,这个问题像一块巨石牢牢压在他的心上,令他茶饭不思,整日愁眉不展,却又束手无策。
难道此事真的要搁浅了吗?李全兴不甘心,也不愿放弃。这是他回村后第一项超大手笔的举措,也是事关山泉村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尝试,更涉及几千名乡亲的切身利益,他告诉自己:无论如何都要把这个试点争取下来。
几十年的创业生涯中,有一件事始终在李全兴的脑海中熠熠生辉,每次当他再遇到看似无解的难题时,都会从中汲取力量和必胜信念。
那是李全兴刚开始与金杯厂合作时,由于使用的聚丙烯材质不能很好地适应东北地区的干冷气候,导致生产的产品极易发生断裂。李全兴一度有些心灰意冷,直到无意间发现了改性聚丙烯材料,才算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那一次,李全兴真切体会到了绝境逢生的感觉。
只是,李全兴没有想到,十几年后,在山泉村担任村主任时,竟会再次发生类似状况。九月份的一天,就在李全兴为如何拿下“三置换”试点资格一筹莫展之际,幸运之神再次降临。
这天,李全兴正坐在办公室,索然无味地翻看着一沓沓材料,不时为“三置换”试点一事唉声叹气。愁眉苦脸时,他接到镇党委书记陆钢的电话,只听对方兴冲冲地说:“李主任,告诉你个好消息,市委朱民阳书记明天要到周庄参加人大的活动,准备沿途走访几个村庄,我们特意安排了山泉村,你可以趁机向他当面汇报申请试点的事。”
“啊?是吗?”李全兴一个激灵站起来,欣喜若狂,“太好了,谢谢陆书记帮助!我们一定把握机会。正好前不久我们刚做了一个规划片,里面详细介绍了……”
陆钢急切地打断他,叮嘱道:“你别太激动,先听我说。朱书记这次来,行程很紧,要去的地方很多,在山泉村停留的时间不长。你一定要把握好节奏,把这宝贵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李全兴愣住了,他赶紧向陆钢反映:“陆书记,对山泉村来说,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事关村子的未来,成败在此一举,能不能把时间安排长一点?”他心里快速算了算,继续争取道,“光放规划片也要十几分钟呀,你看能不能协调一下?”
陆钢无奈地说道:“李主任,你的心情我非常理解,但还请你见谅,这个事实在不是我能作主的,市人大已经排定了朱书记的行程和时间。”
李全兴虽然明白,但顾不得那么多,稍纵即逝的机会就在眼前,他只能拼死一搏:“陆书记,对不起,我可能有些不礼貌,但务必请你想想办法,或者在朱书记走访的每个地方都压缩一点时间,让我把片子放给朱书记看一下。那个片子里对山泉新村的规划建设、设计理念、资金安排等各方面都有形象直观的展示。如果单纯让我口头介绍,他们可能会听得云里雾里,恐怕到时会适得其反呐。”
陆钢被说服了,沉默一会儿,作出了艰难的承诺:“好吧,我尽量争取。”
见陆钢说到这个份儿上,李全兴也不好再过分坚持,只得说:“非常感谢,但有一点还需要你支持。从朱书记进入山泉村的那刻起,直到离开,中间所有的行程,都由我来负责安排,请你放权给我。”
陆钢语气轻松下来,打趣道:“那当然,进了山泉村,都听你的。”
挂了电话,李全兴喜忧参半,反复揣摩着,虽然陆钢书记宽限了时间但是规划片的时间,再算上走路、上下楼、寒暄,甚至可能临时兴起在某处驻足的时间,短时间内让朱书记对山泉村的规划有全面的了解还是很难的。
“这可怎么办?”李全兴越想越着急,立即把在岗的几位副书记叫来共同商量对策,但上级的命令谁也不敢忤逆。
万般无奈之下,有人试着提出:“要不然片子只放一半?这样时间就宽裕了。”对此提议,有人称好,有人静默,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不行。”李全兴并没有犹豫,立刻摇头否决了,“想争取下‘三置换’试点,片子是制胜的关键。有头无尾的观看,先不说给人的感觉好不好,甚至都可能让人看得云里雾里,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现场了无声息,只剩下打火机“啪嗒啪嗒”地响,渲染着众人的漫天愁绪。
眼见许久也未商量出结果,李全兴只好结束这无意义的集体沉默,让大家各自离去了。空荡荡的办公室,只余一个雕塑似的身影,后仰在椅背上。
天空降下黑幕,晚练的村民已经热闹起来,乡村平和又安详。对比之下,李全兴心如乱麻,他还没有整理出头绪。他干脆心一横,弹坐起来,自言自语道:“不行,不能按常理出牌,还是得出奇制胜。”很快,一个大胆的决定在他心中升腾而起,闪着炽热的光芒。
他立刻拨通几个电话,将任务布置下去,宛若一位运筹帷幄的将军在战前排兵布阵。
离开办公室时,李全兴用红色粗笔在桌面的台历上重重圈出明天的日期,又在旁边画上一个大大的五角星。
这个日子意义深远,或许就是山泉新村建设的分水岭。迈过去,一马平川,迈不过去,则前功尽毁。
次日早,李全兴到村委后,立刻沿着计划路线走了一遍,村干部寸步不离地跟在旁边负责计时,对解说节奏进行严密把控,力争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朱书记深入了解山泉新村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村委推行“三置换”工作的能力和决心。
来到会议室,李全兴看见规划片已按要求准备就绪,一位村干部正在电脑前紧张待命。
环视一圈,感觉没问题后,李全兴悄悄把村干部拉到一旁,神色凝重地叮嘱道:“你听好,现在我有件非常严肃、非常重要的事要和你交代。朱书记就快要来了,你的任务就是在这里候着,一步也不能离开,哪怕想上厕所,也要暂时憋着。等我领朱书记到这里坐下后,你看我的信号,只要我一挥手,你什么都不要管,马上开始播放片子,中间不能有一秒钟间隙,听懂没有?”
任务很简单,村干部自然听明白了,但并不了解其中的缘由。他望着李全兴心神不宁的样子,也不敢过多询问,只能疑惑地点点头。
临近午时,一辆考斯特准点驶入山泉村,稳稳地停在村委门口。西装革履的李全兴带领一众村干部,早已在路边等候。
按照计划,朱民阳刚下车,李全兴就争分夺秒地上前引导,边走边看边介绍,脚步丝毫不敢停顿。朱民阳也饶有兴致,不停向李全兴提问村子的相关情况,气氛相当融洽。
李全兴虽谈笑自若地应答,但心中神经一直紧绷着。在他带领下,一行人来到会议室。刚落座,他就立刻说:“朱书记,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示和要求,我们结合村里情况,做了一个山泉新村规划建设方案的短片,目前还正在申请‘三置换’试点村,想借这个机会跟你汇报一下。”话音刚落,手已挥出,规划片的声音同步响起。
李全兴紧张地暗暗观察朱民阳,发现他正专心地观看视频,才稍微放下心来。他知道,自己强制为上级领导安排任务,可能犯了错误,但为了村民的期待和山泉村的未来,除此下策,他没有更好的办法。
片子结束,随着音响声音戛然而止,会场也随之恢复了安静。李全兴不敢说话,忐忑地望着朱民阳,等待他发表意见。
朱民阳似乎还沉浸在片中,目光上扬,额头微点。略微沉思一会儿,他侧身转向随行的市委农工办主任:“到目前为止,这是我看到的关于全市新农村建设规划最完善的方案,你们要重点关注一下。”
农工办主任听明白了朱民阳的意思,立刻回道:“好的,朱书记,我们一定跟进,详细了解。”
朱民阳又看向李全兴,意犹未尽地继续与他交谈,对山泉村全产业布局、高标准规划、人性化设计,尤其是村民搬得进、住得起以及村建设资金实现自我平衡等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与赞赏。
从朱民阳的讲话中,李全兴欣喜地铺捉到了最有价值的信息。
果然,次日上午,村委就接到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的电话,告知他们批文已下来,同意将山泉村列为全市“三置换”的试点。李全兴听闻,激动地双手直颤,急忙安排人将批文领回来。很快,一份名为《关于同意周庄镇山泉村列为全市农村“三置换”改革试点村的批复》的文件就摆在了李全兴面前。
看着文件上盖着的鲜红印章,李全兴情不自禁地将批文紧紧捏在手中,两行热泪抑制不住地顺颊而下。他仰天长叹道:“太不容易了!”见此情形,几位村干部也忍不住抹起了眼泪。
关于同意周庄镇山泉村列为全市农村“三置换”改革试点村的批复
批文到手,意味着山泉新村建设的关键难题被突破,村干部的热情像压制许久的弹簧,瞬间爆发出来。山泉新村的建设大步流星向前迈进,火速进入施工阶段。
项目有了实质性地推进,不仅让村委如释重负,也让一些流言蜚语不攻自破。这段时间以来,由于程序问题遭遇卡壳,山泉新村的建设陷入停滞。尽管村委向大家作了说明,表示正在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但由于持续一个多月的沉寂,还是让不少村民对事情真假起了疑心。各种猜测争先恐后地冒出来,像是一场场闹剧,令村干部哭笑不得。有人说,村委雷声大雨点小,新村建设只是口号喊得响,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更有人质疑,村委是为了骗取大家的宅基地使用权,手段比前任书记还要恶劣;另有人干脆跑到村委大吵大闹,胡搅蛮缠,差点连维权的横幅都拉了起来。
经过村委半年多的工作,好不容易使村民们改变了对村委的固有印象,李全兴对此时众人的议论丝毫不敢大意,冷静耐心地对来访村民作好解释和安抚,并千叮咛万嘱咐,要求村干部一定要重视村民的情绪疏导。
其实,李全兴十分理解,面对遥遥无期的批复和生活环境依旧糟糕的村庄,些许牢骚可以算是村民程度最轻的发泄途径了。
如今,盖着鲜红印章的批文终于发了下来,村干部顿时觉得腰杆子也挺起来了。李全兴趁热打铁,立刻召集开会,部署山泉新村的建设推进工作。
鉴于前段时间村民的情绪反应,李全兴心有余悸,再次强调:“我还是这个宗旨,山泉新村是全体村民的新村,要赋予他们充足的知情权。他们关心的,我们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不能藏着掖着。通过前段时间的反响看,乡亲们对新村建设十分关注,那我们就最大限度地做到公开,超出他们的预期。要记住,透明、阳光,方可万事无恙。”
有村干部不解地问:“下一步是建筑施工了,过程本身就是半开放的,谁想看都能清楚地看到施工进度,还需要怎么去进一步公开?”
李全兴既然抛出问题,当然已有考虑。他对比万事兴集团车间管理的方式,解释道:“怎么看是不一样的,在外看和在内看更是不一样的,既然村民有这个需求,那我们就要做到极致。”随后,他将具体任务安排了下去。
几天后的吉日,在乡亲们共同见证下,山泉新村破土动工了。李全兴在奠基仪式上作了简短的讲话,向村民们对村委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表示感谢,并重申一定会尽心尽责做好山泉新村的建设,让这个历经磨难的村子振兴起来。
一片喜气洋洋的气氛中,山泉新村若隐若现地出现在村民的眼前。
根据施工规范要求,施工现场按照不同的房型,划分为不同区域。为了让这个过程更加公开透明,村委在每个区域外都放置了十几套安全帽和红袖章,并附上温馨提示,如果村民们有兴趣,可以随时戴上红袖章和安全帽进入现场。此举既能够无形之中监督施工,又可使村民了解自己意向户型的施工进度和过程,从而打消顾虑,一举两得。
施工伊始,现场无比热闹,村民们迫不及待地扎堆前往,都想亲眼一睹自己未来的新家究竟是如何一点点盖起来的。由于瞬时人流量过大,村委在施工期间不得不安排几名村干部驻守现场,维持秩序。高峰时,有的村民要排将近一小时的队才能入场。
山泉新村建设施工
不过,人越多,三分钟热度的效应也越明显。仅仅两三天后,村民的热情就如瀑布般倾泻直下。一周过后,大家对此更习以为常,施工现场已罕见村民的身影。
经历了短暂的热闹后,曾被村民纷抢的红袖章和安全帽,最终寂冷地趴在箱子里无人问津。
村民的热度过去了,村委却不能懈怠。随着施工进度向前推进,村干部更加忙碌,特别是李全兴,稍有空闲就向工地跑,无论是材料质量、施工进度,还是安全生产、迎检整改,都亲自过问,一旦发现问题,立刻现场处理。几个月下来,他倒了解掌握了不少建筑专业知识,被人戏称为半个建造师。
值得一提的是,在山泉村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开展过程中,在振兴山泉村的壮阔梦想从愿景逐渐转化为现实的道路上,李全兴也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重要时刻。2009年12月30日,他的预备党员预备期已满一年。同样在周西村,同样是熟悉的面孔,他的转正事宜在支部会上全票通过。
山泉村党总支部李全兴书记任免大会
从此,李全兴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望着会议室那面鲜红的党旗,他心里暖洋洋的,感觉有股源源不绝的澎湃动力在体内奔涌,浑身充满了力量。
元旦刚过,陆钢书记就风风火火地赶到山泉村委,亲自宣布了镇党委的重要决议,任命李全兴同志为山泉村党总支书记。决议一出,村委班子齐声鼓掌,欣慰的、激动的、感慨的眼神交相闪烁,不约而同地聚焦在李全兴身上,融汇成一句话:“祝贺李书记!”寥寥五个字,其间透出的真诚让李全兴备受感动。
决议宣读完毕,陆钢单独与李全兴谈话,赞赏地说:“李书记,我很感激你,这一年里你的出色表现,足以证明镇党委没有看错人,让我们顶住了压力,对上级算是有了交代,更对几千名山泉村父老乡亲有了交代。希望你继续发光发热,甩开膀子加油干,不要有任何后顾之忧,镇党委始终是你的坚强后盾。我期待着这个伤痕累累的村庄早日焕发光彩,迫切地等着看到山泉村新农村建设的辉煌成果。”
李全兴紧紧握住陆钢的手,郑重表态:“非常感谢陆书记认可,请你放心,我一定再接再厉,带领同志们加倍工作,带领乡亲们共同努力,争取早日将山泉村高质量建成名副其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重新绽放村庄昔日的光彩。”
因事务缠身,几句过后,陆钢不得不匆匆离开。上车前,他将李全兴拉至身边,说道:“李书记,我听得出来,刚刚其他人对你的祝贺发自肺腑,对你的认可源自内心,能够把原先的队伍凝聚成这样,你真的很了不起。”
李全兴欣然一笑,回道:“其实没什么,只要自己行得正,风气自然能改正。”
经过半年多的紧张施工,当时间的指针转向新的一年时,村民们魂牵梦萦的幸福大事终于走入现实,满载着希望和憧憬的第一批新居拔地而起,山泉新村站起来了。
在村委的配合下,新居顺利通过验收,达到了交付标准。首批报名的村民看到崭新亮丽的楼房丝毫不亚于周边模范村、先进村的住宅,甚至大有超越之势,心中才算彻底踏实下来。大家脸上露出笑容,心里更是自豪,迫不及待地想要乔迁入住,与“住新居”的梦想零距离拥抱。
有的村民耐不住性子,闲来无事就跑到村委,询问交房时间。李全兴见大家如此迫切,便嘱咐村干部贴出告示,统一解释道:“近期,村委正在进行山泉新村首批住房的资料分装工作,准备工作就绪后会第一时间通知大家办理手续,请各位乡亲谅解,少安毋躁。”
让李全兴怎么也想不到的是,一场风波竟因此而起。
告示贴出后,村民们暂时安静了下来。但眼见两天过去了,村委依然没有任何动静,有些心急的村民坐不住了,聚到一起议论猜测。躁动之下,担忧、质疑、不安的声音再次响起:
有人说:“奇怪,村委怎么还没有动静?不会出什么问题了吧?”
有人附和:“就是的,说是分装资料,不就是领个钥匙吗?搞不清楚还有什么资料好分装的?”
更有人说道:“一直这样拖着,不会是因为盖的房子不够分吧?”
此话像一颗炸弹投入人群,立刻掀起一阵恐慌潮。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村民们当场相约到村委讨说法,要求今日必须拿房。
望着情绪激动的村民,负责接待的村干部不敢马虎,急忙劝解道:“乡亲们,资料分装工作已经快结束了,最多两三天,一定会通知大家来办手续,请大家再耐心等等。”
有人冷静下来,但有人依旧不买账,认定这是村委的托词。受此影响,大家焦躁不安的情绪完全爆发出来,村委大院瞬间陷入混乱。
李全兴了解情况后,感到好气又好笑,匆忙赶到现场。见李全兴出面,村民们才平静下来。
李全兴面对村民大声保证:“乡亲们,大家听我说,我以个人名誉作担保,以万事兴集团的所有资产作担保,参加首批报名的家庭,一定每户都有房。这段时间,因为村委工作比较多,人手也有限,所以耗费时间长了些,我向大家道歉。我保证,村委一定会加班加点做好扫尾工作。后天一早,大家就可以来办手续。如果食言,你们尽管提补偿条件,我李全兴绝对不打折扣,全部满足。”见李全兴这般表态,并没有推诿责任,村民们也都平息了情绪,知趣地纷纷散去,约定后日再来。
李全兴叹口气,稍觉轻松又备感无奈。可承诺既出,不可再改,他不得不暂时放下手头其他事,亲自上阵,带着全体村干部披星戴月地奋战两天,终于把几百户资料逐一分装到位。
第三日晨,村民们喜气洋洋地围在村委门口等待,像是赶集现场,热闹非凡。有些人为了讨个好彩头,还特意换上了新衣服。上班时间到了,村干部准时出现,按购买的不同房型,将人群分成几列。村民组织有序地挨个排队抓阄,确定房号,并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办理付款、交房、领钥匙等一系列手续。
大家个个喜笑颜开,心中只剩欢喜,早已将前几日的那场聚众闹剧抛之脑后。
直到最后一步,村民们方才猛然领悟,了解了村委前段时间所进行的“分装资料”究竟是怎么回事。
交房手续办完后,每人都领到了一个硕大的红色纸袋,上面写着房号和户主姓名。有些心急的村民迫不及待当场撕开,一阵翻看后,眼眶却红了起来。
原来,袋子里除了钥匙及相关房屋资料,还附有一张精致的红色卡片。卡片上清清楚楚地标明了该套房屋的奠基时间、开工时间、上梁时间、封顶时间等所有施工的关键时间节点。要知道,在山泉村这类传统乡村,无论是装修或是搬家,抑或其他重要事宜,都要选择吉时。而吉时,必须根据这些时间节点进行推算。
这份温暖来得太突然,不禁让村民们灵魂一颤,措手不及。
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人能想到,村委竟然会细心到这个程度,连这种微小的细节都替他们考虑到了。这份细致入微的服务,即使放眼全市范围,山泉村也是独一份。捏着这张小小的红色卡片,许多人当场留下了惊喜的泪水,也为自己前几日的无理取闹而羞愧难当,懊恼不已。
感动还不止于此。
在山泉新村动工前,村委就曾多次宣布:“山泉新村面向的对象是全体村民,每一个群体都不应该也绝对不能被落下。”话虽光耀,情也动人,只是当时并没有多少人能细细品味这其中的豪迈与担当。
在正式施行的《山泉新村小区管理办法》中,有这样一项引人注目的条款:山泉新村所有多层及高层楼房的第一层均不出售,而是统一作为老年公寓,低价出租给本村60周岁(含)以上的老人,或免费提供给本村70周岁(含)以上的老人使用。虽然这个条款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已表决通过,但究竟何为老年公寓?这到底是什么模式?没有人真正了解。尽管有效果图,但耳听为虚,眼见亦为虚,绝大多数村民并无具象的概念,至多在心里有个隐隐的轮廓。
有人觉得,老年公寓本质上就是养老院,把老人都集中起来生活;还有人觉得,老年公寓应该类似以前单位的福利房,只是名字听起来更洋气而已。
事后大家才知道,这种种推测,如无根浮萍,都没有触及老年公寓的最核心内容。因此,当时的村民们对老年公寓并没有过高的期待值,甚至许多老人都抱有抵触情绪。受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一时间,“送老人去老年公寓就是不孝顺”的观点在村内大肆横行,以致在最初统计时,没有一户家庭、没有一位老人愿意主动报名,这令村委多少有些始料不及。苦思无解之下,村干部只好反复登门,告知村委的良苦用心,介绍老年公寓的特点和优点。最后,有几位腿脚不便的老人实在经不住村干部暴雨来袭般的热情,觉得抹不开面子,才极不情愿地答应入住老年公寓。用他们与同伴的话说,那就是“献身山泉村,甘当小白鼠”,既有自我调侃式的光荣,更有迫不得已的无奈。
孰料,美好的现实总会在不经意间给人以丰厚的回馈。待到新房落成,老人们忐忑地踏入老年公寓后,立马察觉到,此处别有洞天。普通新居是毛坯交付,而这里则是精装入住。所有公寓风格统一,都是两室一厅一厨一卫的格局,天然气、空调、家具、家电、厨房用品等设施一应俱全,房间干净整洁、宽敞亮堂,公寓隔壁还有可用以堆放农具或杂物的储物间,并且由于公寓都在一楼,老人们相互之间走动也更为方便,免去了上下楼梯的苦恼。更让他们感动的是,除了装修的常规配套外,屋内还增加了许多老人专属的设计,比如在浴缸、马桶的两侧及部分沿墙区域,专门安装了扶手,供行动不便的老人使用;所有地砖全是防滑材料,丝毫不必担心跌跤滑倒;每间屋内都配有紧急呼叫器,遇到危险或突发状况,均可一键呼叫村干部或子女,大大提升了安全系数。此外,为了方便子女照顾,村委还尽可能将老人安排在与子女同一栋楼居住。凡此种种,无不令老人们心生感动。
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首批入住公寓的老人从满腹不甘到赞不绝口,心态发生了大转弯。有的老人饱含热泪道:“村委真是替我们着想,公寓里的那些细节,说实话,就连我的亲生孩子都不会考虑到。”
还有的老人竖起大拇指,感叹称好:“这等于扩大了自家的房屋面积,既可以与子女分开居住,各不打扰,又方便他们上门,随时见面。我们之间就是一碗热汤的距离,真好。”
老年公寓内景
有了实景展示,再加上亲历者的现身说法,首批老年公寓很快被抢租一空。
其实,作为远近闻名的大孝子,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居、老有所乐是李全兴一直挂在心头的事。在山泉新村规划时,他就主张将“敬老”通盘考虑进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对于此点,心态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村委们自然举双手赞同。
除了老年公寓,村委不吝有限的资金,另斥资兴建了大型老年活动中心,中心内丝竹弹唱、琴棋书画等各种设施配套一应齐全,为丰富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多样化平台。更为贴心的是,村委在活动中心对面规划办起了村办幼儿园,两者中间仅隔几步路,使老人们在娱乐之余,丝毫不必担心延误接送孩子的问题。
些许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如涓滴成河、百川汇集,村民的幸福感绵绵不绝地流淌出来。
一位民政部领导在山泉村调研时,深为村里的养老创新举措所震撼,欣然题词曰“孝亲敬老,山泉示范”。
老年人生活舒心,子女更加放心,村民们的日子也愈加安心。
一件件暖心的事情,一次次周到的考虑,一桩桩贴心的行为,让村民与山泉村委的感情日益深厚。这个曾被村民们感到失望的组织,如今已深深地烙在每个人心里,散发着冬日暖阳般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