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农家书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省农家书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周 琪

(2016年1月20日)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财政厅等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以“健全队伍、整合资源、丰富活动、优化服务、加强管理”为主要任务,以试点推动为主要抓手,全省积极实施农家书屋提升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刚才,沈辉书记总结了不少我们农家书屋工作的经验,我觉得,还有一条很好的经验,就是我们始终坚持试点引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上强调:“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试点能否迈开步子、趟出路子,直接关系改革成效。要牢固树立改革全局观,顶层设计要立足全局,基层探索要观照全局,大胆探索,积极作为,发挥好实单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省委明确要求积极向上争取改革试点,合理安排省内改革试点,可以安排多试点的不要安排少了,可以安排较大范围试点的不要安排小了,可以安排短期试点就推广的不要安排长了,同时,要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尽快在面上推开。为此,局党组确定把2016年作为“创新能力提升年”,并把抓试点作为主要抓手。今天,我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重点谈谈如何深化拓展农家书屋提升工程试点、破解热点难点问题,以期把这项工作引向深入,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总体上讲,要坚持把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作为根本目的,加快实现“四个转变”:由偏重“办实事”向注重“以文化人”转变,由解决“有没有”向解决“好不好”转变,由单向式“我送你接”向交互式“供需对接”转变,由“政府包揽”向“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转变,实现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努力打造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的升级版。

一是“文化专员”问题。我们要解决农家书屋管理的问题,解决不开门的问题,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我们要按照中央《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国办《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学习借鉴省内外先进做法。这里,我举几个例子:(1) 省外经验,如北京延庆“文化专员”。延庆自2011年开始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为每个村招聘了一名群众文化组织员,每月补贴700元,并通过正规的培训,使他们“一岗多能”,承担起村级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文化活动组织、文艺人才培养、益民工程推进、文化市场督查和文物保护管理等任务。有了他们的管理维护,村级文化活动室也成了集阅读推广、电影放映、文艺排练与演出、文化信息共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设施,常年开展活动,深受农民欢迎。(2) 省内经验,如江阴的“文化辅导员”,实现了每个行政村(社区)全覆盖。目前全市15个镇、街道的240名文化辅导员全部落实了工作补贴,发放标准为每人每年5 000—10 000元。此外,市级每年通过考核评比先进的方式给予一定表彰和奖励。再如海安每个行政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书屋管理员,县财政按照一般书屋2 400元、四星级书屋3 000元、五星级书屋4 800元的年度标准发放补助。如皋市政府发文,明确由乡镇财政支出,对每个书屋管理员补助200元/月。邳州市年人均补助600元。射阳县每年安排10万元左右用于农家书屋管理员考核奖励。(3) 期待通过试点拿出新的办法。比如,我们可以利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乃至文化一家的有利条件,农家书屋管理员、农村电影放映员和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管理员“三合一”,一专多能、一岗多职、一人多酬,提高其待遇,调动积极性,增强责任心。

二是“供需对接”问题。“十三五”时期,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要从解决“有没有”向“好不好”的问题转变。好不好谁说了算?当然应该是用户说了算。长期以来,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延续了“自上而下”“我送你接”的传统模式,我有什么送什么,你接不接受与我无关。有的甚至自拉自唱,实际上是自我循环、自我服务,忽视了群众的需求、感受和话语权,以至于群众不满意、不参与、不接受。从客观上看,由于农村“空心化”、流动人口“边缘化”,广大基层群众特别是农村“三留守”和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的文化诉求表达、文化服务评价反馈渠道不畅,许多农民、农民工失去了“被发动”“被服务”的意愿以及自组织的能力。为此,我们要畅通群众需求信息的反馈渠道。除了座谈、统计调查以外,还要发挥村民议事会的作用,反映农民的需求、评价书屋的工作。要实行分众阅读指导,一是留守儿童,二是留守妇女、老人,三是外出务工人员,《居住证暂行条例》实施以来,我省已发放1 930万城市居住证,暂住改居住,农民工、新市民的公共阅读服务如何跟上?四是新型职业农民。选书配书、通借通还、数字化阅读都要尊重农民的意愿。要组织开展农民喜爱的图书、报刊、音像电子产品等的评选,将农民不喜欢的出版物退出农家书屋采购

如皋市近两年来将书屋出版物采购清单发至各镇村进行填报推荐,以农民群众的阅读需求为采购的第一准则,市文广新局再对填报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农民需求的图书品种,统一选购配送。

三是“社会参与”问题。推动农家书屋工作迈上新台阶,要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良性互动、共建共享。要帮助农民自办阅读组织,每个村至少要成立一个农民读书会,鼓励成立文学社、诗社、书画社等民间社团。要组织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如省卫计委和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合作出版《儿童早期发展家庭指导手册》,已免费向社会发放75万册。省文明办组织实施中央、省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已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1 249所。徐州市邳州市邢楼镇乡村教师郁雪群团结社会公益,历时8年在学生家中先后建立了7个“向日葵读书点”,为村小学生开展各种丰富有益的校内外人文活动。张家港通过选聘1 000多名志愿者担任“网格文化员”,实现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今年,我省首次组织了“十个一百进书屋”活动,动员我们的作家、社长编辑、记者、主持人、印刷厂长、书店经理、协会学会等十个方面的人员深入书屋,开展结对共建和帮扶活动,帮助和引导农民阅读,同时,了解农民阅读需求,开发农民喜爱的阅读产品。现在,江苏有百万“五老”志愿者、2万多名社区教育工作者(省教育厅已确定1 221名专门负责阅读推广),我们已经发过文件,要进一步落实好。此外,山东儒学入乡村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山东成立了儒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定期组织专家学者深入农村,开设儒学课,让儒学走进生活、走进群众,形成了固定的讲课制度,构建了覆盖农村的学习网络,有力推动了乡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也进一步强化了当代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担当。我们要认真制定和研究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施办法,鼓励支持企业、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通过直接投资、赞助活动、捐助设备、资助项目、提供产品和服务,以及采取公益创投、公益众筹等方式,参与农家书屋建设运行和管理。近两年,省电力公司每年捐助100万元,支持数字农家书屋建设。

四是“数字平台”问题。在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也在向“智慧”和“互联网+”转型。这方面,我们要向上海学习。2015年,上海就发布了《“文化上海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到今年年底,上海市民可以足不出户通过电脑、电视、手机、社区大屏等终端访问上海80%的公共文化资源,并像上网购物一般实现文化产品或服务的自选和消费。我们要在已有数字农家书屋建设的基础上,以书香江苏在线为基本平台,结合“三网”融合、智慧城市、宽带江苏建设,综合利用各部门、单位在农村配置的数字阅读设备,大力推进农家书屋数字阅读资源库建设,与数字图书馆、电视图书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江苏学习在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江苏农业信息网、江苏农民培训网等数字资源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成为“阅读江苏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学习借鉴无锡新区的做法,通过数字化打通城乡一体化,让“一卡通”直接通到农民。同时,要更多地利用数字农家书屋网络开展信息发布、意见收集、实时监测、阅读交流、结对共建、志愿服务、统计分析等工作。探索引入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服务平台,开展延伸服务,提高管理服务的综合效益。

五是“体制机制”问题。一是处理好文广新上下协调一致的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把“建设4 000家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综合提升4 000家农家书屋服务功能”纳入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件实事,我们要与文化厅加强沟通,各市县要发挥文广新一体化的优势,统筹协调、一体推进。县级图书馆与农家书屋通借通还,要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实现“统一平台、统一编目、统一配置、统一借还、统一流转、统一管理”。二是处理好逐级有人抓有人管的问题。县(市、区)局是重点,要进一步明确分管领导和职能科室。乡镇文化站要按照规定编制配齐人员,履职尽责,管好乡村。要研究乡镇广电站收归有线网络公司以后,如何保留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和管理职能的问题。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由“两委”确定一名兼职工作人员,同时通过县乡两级统筹和购买服务等方式解决人员不足问题。三是处理好绩效评估和考核激励问题。要解决上下一把尺子量到底的问题,国家、省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1 000分考评的办法值得借鉴。要解决双向考核的问题,除了上级对下级的考核外,还要强化下级对上级的评价和反馈,把话语权、评价权、选择权真正交给基层和群众。要建立完善第三方评估机制。省财政厅去年委托北京零点公司对我省农家书屋进行第三方评估,并将公开发布评估报告。今后,我们对农家书屋专项资金的使用,也将采用第三方评估的办法。要把评估结果与评先评优、资金奖补等直接挂钩,对绩效不佳的予以通报批评,并核减下一年度专项资金,取消其评先评优资格。

同志们,农家书屋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我们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境界,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继续扎实推进农家书屋提升工程试点工作,力争“十三五”期间实现农家书屋的全面提升,为补齐文化短板、实现文化小康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