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区市新媒体发展情况

设区市新媒体发展情况

■ 南京市 南京报业集团抢抓媒体融合战略机遇,以“建设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主流媒体集团”为目标,按照“塑头雁”“换底盘”“育雏鹰”的总体规划,全面实施融合发展战略行动。南京报业集团现纸媒订户250多万,新媒体用户超过1 300万。南京广电集团新媒体发展提速,南京网络电视台、南京广播网、“南京广播电视台”官微、“直播南京”官微、“在南京”App等新媒体进一步运用新技术,发挥社交媒体的传播效应,策划设计融合媒体产品,力求传播内容、传播形式的双创新。2016年,南京网络电视台日均发稿数量约300条、日均视频发布约150条。平均月PV量接近100万人次。南京广播电视台新浪官方微博粉丝数超52万;官方微信公众号综合影响力在江苏地区媒体公众号中排名前十位。“直播南京”栏目官方微博“@直播南京”官方版,目前粉丝量155万;“直播南京”官方微信订阅号“zbnj2013”目前订阅户5万多人,每天平均的阅读量超过1万。“在南京”App发展快速,在由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主办的“2016中国广播创新融合案例”的评选中,“在南京”媒体融合服务平台,作为唯一的市级媒体项目被推选为“2016中国广播创新融合十佳案例”。浦口区、江宁区广播电视台微信平台每日推送当天新闻,“微江宁”用户量达8.5万。

■ 无锡市 无锡广电媒体初步建成融媒体生产管理体系和技术平台。全台日均新闻播出时长累计超过80小时,其中电视晚间自办新闻节目基本实现直播。新媒体平台日均新闻更新量超过400条,通过新媒体平台点击收看收听无锡广电新闻节目日均超过300万条(次),全台各栏目微博微信粉丝总数突破100万,“智慧无锡”用户数突破450万。

“智慧无锡”手机客户端作为无锡智慧城市建设“一中心四平台”(城市大数据中心和电子政务、城市管理、经济运行、民生服务四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中的民生服务平台,“智慧无锡民生服务云”平台汇集了全市主要政府部门的政务数据以及民生服务单位的运行数据,在应用界面和功能上不断改动和升级,增强完善应用的各类服务模块、提供模块个性化定制功能,并在产品功能设计、内容架构方面做大幅优化和调整,使得用户能更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想要的资讯和服务,大幅提升应用的实用性,使之成为锡城市民必不可少的智能生活助手。

“无锡博报”两微一端作为无锡广电的官方新闻类新媒体,“无锡博报”立求打造成为无锡地区首个图、文、视频兼具,微博、微信、客户端三方联动的新媒体平台,大事、要闻立体式、全方位、多角度呈现,深度、广度、覆盖面进一步突破。全面学习对接江苏广播电视总台“荔枝新闻”客户端,打造“时政报道+”新媒体矩阵。通过一系列的功能开发,不断丰富和完善客户端各项用户体验,如用户数据及使用习惯后台采集、新闻阅读量统计、评论功能升级、后台稳定性及维护等;与集团各名牌栏目进行全方位对接,开设专栏,打通发布通道,健全发稿、用稿机制,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创新营销方式,加大推广力度,积极寻求各种社会资源的支持,使“无锡博报”真正成为集纳广电品牌和优势特色的新媒体发布平台。

“无锡交通广播”微信公众号粉丝数量突破10万,成为推送有关无锡地区突发事件、热点话题关注度最高的微信公众号。其将继续秉承“最好看、最有用”的宗旨,坚持内容为王,坚持突发原创,对可能引发关注度高的事件、热点增强预判性,加大内容生产能力,打造更符合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形式。充分利用二级菜单,延伸拓展线上路况服务的传播方式、语音互动模式、让微信平台“活”起来。根据互联网的开放、互动、体验的特性,举办更多有品质、有影响力的活动,增强参与度,提升粉丝的忠诚度。在功能上,不断引入适合广播媒体特质的新技术,创新微信“玩法”。通过与传统媒体的不断融合与转型,力争使微信平台平均每天的阅读量在2万以上,综合排名跻身地方传统媒体类微信公众号前列。

“淘最无锡”跨媒体矩阵作为本城潮流生活信息消费的风向标,“淘最无锡”系列微信公众号较好发挥《无锡新周刊》团队在策划、采访及设计上的优势,打造出标签清晰的垂直领域跨媒体矩阵。“淘最无锡”为年轻一族吃喝玩乐资讯首选,“情调无锡”意在成就中产阶级有温度和有格调的生活,辅以“风尚BOSS”“太湖明珠网”“东林书院”等针对高端和平民的新媒体公众号,各自导流到“淘最无锡”电商平台,形成以“淘最无锡”为代表的本土垂直生活跨媒体矩阵和电商平台,用原创资讯和社交成就最有生命力的新平台,探索一条纸媒转型“互联网+”之路。

■ 徐州市 2016年,徐州市加快推进资源整合,促进融合发展和新闻宣传转型升级,着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徐州广电集团着力打造全媒体内容生产“中央厨房”,成立全媒体新闻中心,从内容生产入手,建立全媒体内容生产的“中央厨房”。“中央厨房”将各部门、各栏目分散的采编力量、传播终端整合起来,重构采编流程,从而实现资源整合、思维共享,提高徐州广电核心竞争力。

集团在“中央厨房”基础上,以资源整合推动节目融合,以新媒体优先推进广播、电视节目和新媒体融合,促进节目内外的新媒体互动,最终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间的深度融合,产生聚合共振效应。在社会热点和突发事件报道中,集团全媒体采集一体,以新媒体为第一发布窗口,新媒体重在快速、抢先发布,广播电视重在全面、深度分析解读,取得了突出的效果。尤其是在24小时抓老赖直播、郑徐高铁开通大直播等活动中,集团全媒体集合发力,圆满完成了大时段、多手段的全媒体直播。2016年底“徐州广播”公众号正式启用,实现全面视频直播,“无线徐州”App下载量超过100万。

■ 常州市 2016年,常州日报社以全媒体新闻中心为核心,通过调整运行机制,完善采编流程和制定考核办法,促进各类媒体深度融合,形成纸媒、网媒和移动媒体组成的媒体集群,新闻传播正从平面传播向立体传播转变。报社引进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无人机航拍和视频直播最新技术进行内容生产。1月28日,常州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发布“龙眼TV”产品。“龙眼TV”是常州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常州移动推出的一款以小微视频为主、音频为辅的手机客户端应用,Android(Google公司开发的操作系统)和IOS(苹果公司的移动操作系统)两个版本于发布当日同时上线。“龙眼TV”自制节目包括《801早新闻》《龙眼看天下》《龙眼自制剧》等,让新闻从“读”时代步入“看”时代。3月26日,常州日报社全媒体新闻发布系统正式上线,该系统整合所有的采编资源入口,是集约化、数字化的全媒体新闻信息采集、编辑、推送平台,能够做到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报社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中国常州网逐步对接该系统进行新闻发布。至年末,常州新闻、“龙眼TV”两款手机客户端累计下载量超过70万次。

常州广播电视台围绕媒体融合,着力推进新闻频道高清化、全媒体新闻指挥平台实战化,各板块进一步打破栏目之间固有的封闭割裂局面,降本增效,形成传播合力。按照“一次采集、滚动发布、多元呈现”的“中央厨房”模式重新设计生产流程,改革优化原有考核体系,研究探索融合新路径,制定新的考核细则。借助全媒体采编力量和广泛的社会资源,旗下新媒体运行良好。中吴网社会影响力提高,近25%的稿件被今日头条和网易新闻等转载;“壹传播”微信公众号用户量从年初的8 000跃增到年底的55 700,75%以上为活跃用户,25条内容阅读量超1万,2条内容阅读量超10万;广播四套频率微信公众号关注者超13万。发起成立江苏城市传媒技术协作联盟,6家城市台成为首批成员,一批传媒软硬件研发机构和设备供应商志愿成为理事单位。一期投资1 000万元打造的全国城市台首个全媒体指挥平台已投入试运行,并获全国广播影视科技创新二等奖。完成音乐频率RCS播出系统建设,系统上线运行效果良好。南洋广告管理系统完成融媒体版软件开发升级,以满足融合媒体环境下广告经营和管理的整合需求。

常州广电无线传媒有限公司全力打造户外立体化传播平台,有公交移动电视传媒、的士传媒、楼宇电视传媒、社区屏传媒和地铁传媒五大平台,有公交电视终端1 600个、的士终端3 000多个、楼宇电视终端600个、社区屏点位35个,逐步实现城市公共信息的全城覆盖。

■ 苏州市 苏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全媒体中心,苏州广电总台成立新媒体矩阵中心,把互联网基因植入新闻采访、传播各个环节,在理念、内容、技术、平台、机制等方面加快融合,把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向网络空间延伸,与时俱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

苏州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中心做大做优“引力播”“家在苏州”两个移动客户端,40个微信公众号组成的微信矩阵,四大媒体官方微博以及苏州新闻网,全力推进纸质媒体和微博、微信、App、网站的深度融合。“引力播”移动客户端于2016年4月正式上线,成为苏州人了解身边事、获知天下事的重要信息窗口,客户端下载量超过75万。“家在苏州”移动客户端以社区服务为中心,在2016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组织的全国报刊媒体融合创新案例评选中获评全国20佳,下载量超过32万。苏州新闻网日均点击率超过200万,并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晋升国家一类新闻网站。苏州日报官方微博发布微博数量超过10 000条,粉丝突破500万大关,获评江苏年度十大影响力微博第三名。姑苏晚报、苏州商报和苏州新闻网三个微博总粉丝量超过75万。集团旗下40多个微信公众号影响力不断扩大,总粉丝数已超过100万。苏州日报微信公众号获得全国“城市日报最具影响力新媒奖”。

苏州广电总台做优做强“看苏州”“无线苏州”移动客户端和“名城苏州”微信、微博矩阵。“看苏州”移动客户端2016年5月18日正式上线,共拥有105万用户,在苹果App Store全国新闻客户端的排名稳定在前100,最高排名第11,用户活跃度在20%-30%,全国同类产品中位居前列。“看苏州”在全国城市台率先采用移动直播方式进行“学习时代楷模崔根良先进事迹汇报会”政务直播,苏州全市超过4万人次党员领导干部通过手机端进行实时收看学习。“无线苏州”移动客户端与苏州市发改委正式签订政务服务战略合作协议,打造移动客户端“城市服务大厅”。“名城苏州”微信、微博矩阵,承接了苏州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食药监局、姑苏区财政局、吴中区政法委等微信新媒体外包服务,总用户接近150万。“苏州发布”官方微信、微博在江苏省内WCI排名37次第一,2次第二,全国WCI排名进入前十,其中15次进入前五,1次进入前三。

■ 南通市 2016年,南通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加强内容与平台建设,推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互动。江海明珠网丰富内容,提升品质,巩固主流网络宣传阵地,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掌上南通”App强化用户意识,做好市场推广活动,用户规模达到“30万+”。同时积极利用社交媒体,重点建设包括新浪微博“南通电视台”、微信公众号“江海南通”和头条号“江海明珠网”等平台在内的新媒体矩阵,办好“清廉江海”微电影大赛等受网友欢迎的新媒体品牌活动。

全面建立“南通发布App+南通日报、江海晚报、三角洲杂志+各新媒体”的“1+3+N”全媒体布局。截至2016年年底,“南通发布”App粉丝量达60万,南通日报微信公众号粉丝量达8万,传播力超96.64%的公众号,江海晚报微信公众号在全省媒体公众号中排名前十,形成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辐射力、传播力的全媒体融合矩阵。

■ 连云港市 2016年,连云港传媒网实施传媒网改版和“智慧连云港”客户端升级工作,改版后界面更具亲和力,功能更直观,资讯更丰富,用户体验更流畅。创新党代会、两会等重要会议报道形式,联合江苏卫视“荔枝新闻”客户端推出“省党代会连云港专区”,与连云港传媒网、“智慧连云港”客户端一起第一时间同步推送相关新闻,图文并茂,语言生动,受到广大用户认可和好评。打造正能量网络传播平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宣传;积极投入创卫宣传报道,策划制作具有新媒体特点的《网友看创卫》专栏。策划和组织全国百家网络媒体走进连云港大型新闻采风活动,共同见证和展望连云港市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生动实践和远景规划。在2015年度江苏省网络好新闻评选中,《全媒体新闻行动:“一带一路”交汇点报告》、评论《网络谣言到底害了谁!》获江苏网络好新闻三等奖。在2016年集团双月评中,新媒体管理中心创作的《有图有真相:连云港至乌鲁木齐高速铁路“十三五”将全线贯通》、《荔枝新闻“苏说辉煌”省党代会连云港专区》获二等奖,《2016市两会》、《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喜迎党代会H5系列》、《“网民看创卫”全媒体新闻行动》、《高温下的坚守 我们广电记者始终在路上》、《“文明上网不信谣不传谣”网络接力活动》、《新消费 我做主》、“3·15”专题、《记者节H5特辑:行走在新闻的路上》等作品获三等奖。

开展“智慧连云港”客户端的推广活动,“智慧连云港”下载安装量短时间内快速增长。举办连云港第五届城市形象大使选拔比赛。举办市首届“十大最美金融人”评选,打造连云港金融界道德高地。举办连云港传媒网十周年暨网络舆情应对名家讲坛,帮助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提高网络舆情处理应对水平。完成全媒体城市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智慧连云港”手机客户端二期工程,完成3.0版本的发布,水电费缴纳、医疗挂号等功能模块全部建成。为市政协打造“互联网+政协委员”平台,实现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完成网站硬件设备向新大楼机房的无损搬迁。新设备上架运行,大大提升用户访问速度,把同时在线人数(除视频服务外)从原有的2 000人提高到80 000人以上。全媒体城市综合信息平台“智慧连云港”新开通医疗挂号、智能公交、水电查询等15项便民服务功能,用户近20万。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依托集团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两微一端”新媒体矩阵,重构新闻产品采编播流程。全媒体记者在新闻现场向连云港传媒网微信、微博、App等新媒体即时分发新闻图片、文稿,初步形成全媒体采、编、发布新格局。微信直播成为创新传播渠道的新亮点。首次对“连云港之夏”开幕式群星演唱会进行微信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达30万人,评论互动超过1亿条;对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开幕式进行微信直播,在线实时收看人数近11万人,实现重要新闻事件、大型活动首播平台向微信迁移的突破。

■ 淮安市 淮安市广播电视台旗下新媒体有淮安视听网和“无线淮安”手机客户端。官方网站——淮安视听网(www.habctv.com)开通于2011年4月,2012年3月取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015年12月通过总局评估并获得二级安全网站证书。网站提供淮安市广播电视台3个电视频道和4个广播频率的全天候直播、点播服务。2014年合作引进北京国广院线正版影视剧,并建设有论坛、影视、播客、资讯、房产、交友、分类、旅游、美食等十多个特色频道和栏目,提供“衣、食、住、行”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本地生活指南及商业信息服务,淮安视听网已成为全天候网民互动的本土综合性视听门户网站。2016年,网站日PV浏览量达70 000次,日独立访客达30 000人。官方客户端——“无线淮安”手机客户端,2014年12月正式上线。“无线淮安”立足淮安、服务群众生活,积极融入“云城市·江苏”跨地域平台,持续融入“智慧城市”功能系统,强化公共服务功能整合和用户数据中心等建设,建成新闻资讯、政务公开、便民服务和社交娱乐四大版块,下设“新华观察”、“魅力淮安”、“游在淮安”、“数据淮安”、新闻、公交、自行车、租车、出行、路况、违章、天气、查电费、影讯、“号码通”、阅读、论坛、微博、报料、投票、报名、专题、“摇摇乐”、积分商城、“喂·电影”等30个模块,数据处理能力、内容生产支撑能力和用户吸纳推广能力不断提升。2016年末发展用户15万,已成为功能强大、内容丰富、方便快捷、活跃度高的新闻信息客户端和公共服务客户端。2016年6次进入“今日头条”App政务头条号全国月排名前十名,被全国文明网、中国互联网基金会等表彰为“最具区域影响力的政务头条号(地市级)”。2016年,依托淮安视听网和“无线淮安”手机客户端,在积极组织开展我与主持人共骑行、摄影沙龙、单车骑行、网友相亲、淮安市网络春晚、淮安市十大经济风云人物颁奖晚会等线上线下活动的同时,对接社会智力资源和第三方资金控股成立淮安喂电影影视传媒有限公司,通过爱奇艺、腾讯等主流视频网站、移动运营商App平台等发行了《致匆匆那些年》《毛个咪呀》等网络剧和《校草的快进爱情》《影子猎人》《我的世界》《1983之枫雨之夜》等网络电影7部,影视作品累计播放量超过6 000万次。其中,在爱奇艺独家上线网络剧的《致匆匆那些年》是我市首部在全国性平台播出的网络剧,时长195分钟,点击量已突破1 100万;全网上线的原创影评栏目《影评3缺1》和系列网络大电影《影子猎人》,点击量均突破1 000万次;全网播出的网络剧《毛个咪呀》,点击量已突破800万;爱奇艺独播的网络大电影《我的世界》,登上爱奇艺热播榜;腾讯视频独播的《校草的快进爱情》,单月点击量已突破200万。这些网络剧、网络电影取景地均在淮安。淮安的城市建筑、自然风光等,都是淮安市民眼中熟悉的场景和片段,不仅让淮安市民从别样角度欣赏淮安、热爱淮安,也让外地观众通过网络剧、网络电影了解淮安、熟悉淮安、走进淮安。

■ 盐城市 2016年,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创新新闻宣传,提升报道质量,强化盐城新闻网和日报、晚报官方微信、微博、客户端的建设,加强报纸与新兴媒体融合传播,“全媒体呈现”逐步成为常态。围绕宣传阐释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精神,新媒体推出H5系列作品,形成各展所长、融合传播的立体态势。在迎接全国文明城市创评的过程中,新媒体中心制作推出的《路路丹丹话文明》H5系列作品,产生很好的社会反响。新媒体中心新闻产品的制作能力不断提升,在国家网信办举办的全国首届“梦想·互联”微党课创作评选中,盐城新闻网推送的《新四军廉政文化》H5作品获奖,与新华网等国内知名网站一起受到表彰。在由国家网信办指导、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主办的“2016网络中国节·优秀网络文化内容推选展示活动”成果发布会上,盐城新闻网与“今日头条”等一起,摘得端午节网络优秀专题页面奖。新媒体中心拓展服务领域,为市委宣传部维护运营文明盐城网,运营微信公众号“黄海微课堂”和市文化产业网,多次为市铁路办制作盐城高铁建设规划示意图,为市政府办制作高架线路示意图,为市委办设计省领导考察路线图,为市委组织部维护新四军党性教育基地网站。

盐城市广播电视台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站、手机App、移动电视、户外大屏等全媒体优势,整合资源推进聚合式宣传,线上线下密集推送,强化互动集聚人气。创作推出《新五年 我的期盼》《“强富美高”新盐城》《盐城党代会让你“燃到爆”》《最炫新盐城》等一批融媒体内容产品,连续创下“10万+”级别的点击阅读量。至年底,“智慧盐城”App用户安装量65万次,日均点击量突破15万次,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台融媒体传播架构初步形成。

■ 扬州市 2016年,扬州广电传媒集团、扬州报业传媒集团努力打造新媒体平台集群,推动媒体深度融合。4月,扬州广电传媒集团推出“扬帆”App新型主流媒体平台,形成“线上+线下”“频道+渠道”“广告+产品”“平台+用户”的一体化“融合”战略。扬州报业传媒集团以“扬州发布”和晚报微信“双轮驱动”,组建了涵盖PC、双微、客户端的新媒体产品集群。主流媒体以全媒体融合传播手段增强对热点、焦点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

“扬帆”App新型主流媒体平台于2016年4月推出。在技术上建成了既符合技术发展方向、又具有城市台特点的融媒体制播平台;在内容生产体制上,建成了“中央厨房”式的多媒体新闻中心,按照“前端采集一体化、终端发布多样化”的生产流程,对同一新闻事实进行不同风格的包装整合,全时段、全媒介向不同用户群分发;在经营上,将个性化定制服务引入节目生产,构建起城市台“广电+互联网+产业”的三位一体“媒体社区生态圈”。2016年4月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扬州广播电视台采用广播、电视和手机App一体化融合式直播形式,对大赛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多形式的呈现。8月,扬州广播电视台与北京新媒体集团旗下北京时间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2016年中秋节,“扬帆”与“北京时间”App紧密合作,两地联动,共同推出“中秋明月夜 天涯共此时”大型文化主题融媒体直播活动,点播量超过120万。目前,“扬帆”App粉丝数超过20万人,日上线活跃用户3.5万人次,日活率超过17%。12月,扬州广播电视台与江苏卫视达成合作协议,“扬帆”与江苏卫视旗下的“荔枝”客户端密切开展合作。借助“北京时间”“荔枝”客户端等平台,“扬帆”可在更为广阔的平台上传播。

“扬州发布”是江苏地级市中首个建成的“四合一”门户级智能互联平台。其中,App下载用户突破100万,激活用户90万,位居全国地市新闻客户端前三位。“扬州发布”建立了采编“中央厨房”,实现了全天候新闻生产和资讯推送。“扬州发布”首创掌上爆料问政模式,推出了“问我”专家智库,年底上线自媒体平台“扬州号”,拍摄了“一镇一味”等系列微视频。“扬州发布”还叠加了交通、金融、旅游、美食、缴费、挂号、订票等民生服务。“扬州发布”一年来屡获国家级媒体融合大奖,被评为全国地方网络媒体优秀手机客户端、全国城市新闻网盟年度优秀客户端,还获得了扬州市2016年度工作创新奖。

扬州日报微信粉丝超过35万,跻身全国地市党报微信公号前20强。扬州晚报官方微博粉丝180万,微信粉丝80万。扬州晚报微信在新媒体排行榜上长期排名全省前三,多次跃居全省第一,单条微信的最高阅读量超百万,更在全国报纸微信排行榜中位列前十名。扬州晚报还被邀请加入全国媒体“VR新闻实验室”。扬州时报官方微信粉丝达30万,同时打造了“小乐童”“老伴儿”“慧教育”三个专业化微信公众号,形成了一老一少的鲜明特色。扬州网是国家一类新闻网站,扬州网PC端2016年发布各类新闻10万多条(含原创视频和文字稿件超2 000篇)。先后制作了扬州两会、全国两会、第四届朱自清散文奖、最美扬州人、“两学一做”等重大活动网络新闻专题、民生话题类专题近100个,荣获“全国地方网络媒体十大最具人气品牌”。

■ 镇江市 金山网是镇江日报社的新媒体阵地,现拥有镇江手机报、镇江数字报、智慧镇江移动客户端、金山网微博微信矩阵、《镇江网情》杂志等新媒体产品资源以及网络问政、网络发言人、网络居委会等网络名栏目,是镇江互联网重要的舆论宣传和传播平台。2016年,金山网新媒体紧抓内容建设,在中央网信办主管的《网络传播》杂志全国“地方城市网站传播力”排行榜中,金山网两微传播力一直保持在全国第21—28名。全年阅读量过千万。另外,经过不断的探索,新媒体稳定了三种盈利模式:广告、代维和技术支持。2016年,新媒体全年创收近百万,首次实现了盈利。金山网微信发布365天(全年无休),粉丝增长近50%,发布1 256篇,累计阅读量“304万+”,累计点赞数“1万+”,单条最高纪录为“7万+”,“1万+”有22篇。“今日头条”累计阅读量高达724万。金山网、全媒体中心、镇江报业集团、镇江日报微博矩阵的粉丝增长“5万+”,共发布微博“1万+”。“智慧镇江”客户端激活用户量从40万增长到50万,日活跃量高达12万人。

镇江市广播电视台新媒体建设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建立PC端,2007年建设镇江传媒网,主要功能是广播电视节目在线直播、回看,以及一些新闻动态更新。第二阶段,2012年,开发移动端,以“手机摇一摇”为参与形式,开发包含商务、政务、便民功能的客户端“一起镇江”。第三阶段,2015年,将“一起镇江”改版,使其具备新闻客户端以及地方移动门户的形态,滚动更新并向用户推送各类新闻。第四阶段,2016年底,着手建设融媒体“中央厨房”,并在现有App的基础上,开始了第三次改版,即以新闻客户端“镇江24小时”为核心内容的移动优先战略。因地制宜完善采编流程,采取类似“中央厨房”的工作方式,在物理的“中央厨房”实现之前,完善内容采集、工作考核的设计和实操。在内容上,除了新闻的采集、编辑和推送外,重视音频视频资源的再利用,加强接地气的内容和活动的策划和便民的商务、政务信息组合。

■ 泰州市 在“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泰州报业、泰州广电围绕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这一核心命题,聚力创新,重点打造以“微泰州”“泰州微视听”为龙头的新媒体微信矩阵,着力推动技术建设、内容生产、场景营销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影响力日益显著。

泰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重要微信公众平台“微泰州”,拥有粉丝60万人,“微泰州”服务中心工作,围绕三大主题,在政务新闻上独树一帜,牢牢抓住政务新闻报道这个龙头,从改文风、抓重点入手,把政务新闻写得贴近百姓,语言不再高高在上,写得像在唠嗑,在谈家常。既完成了宣传报道任务,又赢得了老百姓的关注和阅读量,涌现出像《玉树临风——蓝大叔的秋日骑行》《百日新政,蓝大叔都忙了啥》《定了!未来5年,泰州将干成这些大事》等许多叫好又叫座的政务新闻报道。2016年,“微泰州”最高位列全国媒体公众号第二名,仅次于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微泰州”凭借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在广告经营上收获颇丰。基于“微泰州”在广告经营方面做出的实践,2016年9月,“微泰州”获得中国报刊经营价值排行榜“全国报刊新媒体三十强”。

泰州广电传媒集团投入3 000多万元、正式启用在全省城市台中处于领先水平的全媒体演播厅,新台标、全新包装的频道形象和新闻栏目同时推出,荧屏呈现效果得到社会各界和省内同行普遍认可。全媒体内容汇聚分发平台如期建成,成为内容生产、分发的“中央厨房”。高清播出系统通过验收,进入试播阶段。流程再造效果初步显现。全媒体新闻中心初步建立起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终端发布的新闻生产传播格局。新媒体平台实力增强。“无线泰州”升级为“我的泰州”,被市政府作为“智慧城市”手机端入口发文推广,总用户数达38.7万。“泰州微视听”微信公众号粉丝数近19万。公共信息联播网布点273个,实现各市(区)全覆盖。

■ 宿迁市 “速新闻”手机客户端是宿迁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新兴主流媒体,由中共宿迁市委宣传部牵头建设并管理,宿迁日报社重点打造运营,于2014年12月26日正式上线。“速新闻”数字阅读平台的定位是新闻客户端,开设了“头条”“宿迁”“热点”“健康”“悦读”“娱乐”“江苏”等18个专栏,宿迁报业传媒集团(报社)专门成立全媒体采集中心,集中最优秀采编力量做好“速新闻”的内容采集发布工作。“速新闻”平均每天发稿200多篇,原创宿迁地方新闻50多篇。2016年,“速新闻”注册用户超130万户,除24小时提供新闻资讯外,还提供便民查询、免费看书、网络问政等服务。“速新闻”在正确引导舆论、提供便民服务、引领全市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的同时,也获得了一系列荣誉:2016年2月,被省委宣传部评为“第四届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集体”;2016年2月,“速新闻悦读专栏”被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评为优秀全民阅读新媒体推广平台;2016年4月,荣获“全国政务最具影响力发布品牌奖”;2016年4月,被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全民阅读办联合授予2015年度宿迁全民阅读好栏目荣誉称号;2016年6月,被江苏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评为江苏省新媒体运用创新奖。

宿迁广播电视台推出的宿迁手机台,采用独创技术,营造高清的电视直播观看体验,能实时浏览本地电视、广播、平面媒体所有内容;规避现有App安装程序烦琐、占用内存大等弊端,打造了全新的无须安装、即扫即用、不占内存的轻量应用;文字搭配图片、音视频,全方位多层次,第一时间提供丰富的全媒体新闻盛宴,全面配合市委市政府进行舆论引导宣传工作,在2016年“6·23暴雨”报道中,被市长王天琦称赞“开创了宿迁新闻传播新模式”。截至2016年12月,访问量已经突破2 600万。宿迁手机台还获全国最具影响力手机台、全国最具人气手机台等多项大奖。

(各设区市文广新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