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南京传世名著”阅读品牌

打造“南京传世名著”阅读品牌

南京市文广新局、南京市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2015年组织实施“南京传世名著”评选系列活动,2016年开展“一月一本南京传世名著”的品读和推广活动,让传世经典名著飞入寻常百姓家,“南京传世名著”阅读品牌的影响力已走出南京,在全国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一、 “南京传世名著”阅读品牌活动的背景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在江苏考察时提出的“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南京建设成学习型城市的典范,同时,推进南京市全民阅读活动的全面深入开展,营造“书香南京”的文化氛围,重塑“文化高原”南京的形象,展现“文化高峰”南京的风采,增强南京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并将南京打造成举世公认的“天下文都”,在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南京市文广新局、南京市全民阅读办组织相关单位和部门就打造南京传世名著阅读品牌,开展“南京传世名著”评选系列活动和推广活动。

二、 “南京传世名著”评选过程

2015年4月23日,首个江苏全民阅读日暨第11届江苏读书节、第20届南京读书节在玄武湖公园开幕,与此同时,也正式启动“南京传世名著”评选等系列活动。本次活动包括评选、讲堂、出版、树碑、征文、网络视频、电视专题片、全民阅读和文创产品开发等九个方面,截至2015年底,共进行以下各项活动:

可行性研究阶段。(略)

书目初选和推荐阶段。组委会邀请胡阿祥、贺云翱、程章灿、薛冰、叶兆言、杨新华、王志高等历史、遗产、文物、文献、文学等各方专家,召开了多场研讨会,确定古代和近现代50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作为备选书目,包括“由南京贡献给世界的作品”(即内容题材不局限于南京的作品)33部和“将南京展现给世界的作品”(主要是南京地方文化的作品)17部。此外,还邀请了海内外50位专家,如余光中、王蒙、梁晓声、茅家琦等分别为50部作品撰写推荐词,让参与投票的读者对参选的传世名著有更深入的了解。

大众点赞和专家评选阶段。2015年4月—10月,广大市民读者通过线下投票和线上点赞的方式参与本次评选活动,推荐自己心目中最有影响力的传世名著。11月11日,南京市全民阅读办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先生,著名历史学专家、南京地方史专家蒋赞初先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明史学会副会长毛佩琦先生,南京图书馆馆长、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徐小跃先生,江苏省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叶兆言先生和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古典文献研究所所长程章灿先生作为专家评委,综合线上线下“大众点赞”的结果,从50部候选作品中最终评选出了24部传世名著,并于2015年12月29日举行“南京传世名著”评选结果发布会。

三、 “南京传世名著”品读和推广

2016年,南京市结合大众推介和征求专家意见,从24部南京传世名著中选出《首都计划》等12部,按照一个月共读一本,由旅游星工坊悦读会等不同读书会领读。

采用“五位一体”的模式进行推广。由全民阅读办牵头组织,“南京领读者联盟”内12个读书会领导,采用“自己买书阅读、微信群线上导读、线下实地寻访、线下专家讲座、全媒体宣传”的“五位一体”的模式进行品读和推广。

“为书立碑”推进名著与城市融合。对24部南京传世名著的创作地、出版(首刻)地,或者传世名著的作者曾经生活过、工作过的地方,或者是书籍内容提及地,竖立标识牌,让市民和游客直观地了解它们与南京大街小巷之间的种种关联。雕塑设计稿已经过专家初步论证,正通过网络等新媒体广泛征求社会意见。

精心编撰的《南京传世名著推荐手册》在书店、书吧等公共阅读空间大受欢迎,《南京历代传世名著》大众读本结集出版。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展“名著伴我成长”征文,希望借此加深中小学生对南京传世名著的认知。相关的电视专题也在制作当中,这一专题将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向普通读者讲述名著背后不为人知的史实与轶事。

围绕传世名著的系列文创产品在开发中。24部传世名著茶礼盒已开发出来,很受市场欢迎。手绘地图、明信片、邮票集、合历等产品将进入书店、网店和旅游景点销售,进一步扩大南京传世名著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四、 “南京传世名著”阅读品牌活动的成效及深远意义

1. 推动南京市全民阅读活动工作开展

“一月一南京传世名著”品读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全民阅读活动的广度和深度。

评选活动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评选活动针对不同的读者群体,设计了不同的读书活动。“传世名著”进校园、“传世名著”进社区、“寻访传世名著”让越来越多的南京人开始关注散落在自己身边的瑰宝,是一次成功的全民阅读活动。

评选活动“接地气”。本次活动从专家初选开始,就尝试将熟谙南京历史文化的专家、学者作为纽带,通过他们反反复复的择选、寥寥数语而又深入浅出,将那些曾经辉煌,而又让人敬而远之的名著以一种平易近人的姿态呈现在现在的读者面前,使人易于接受,乐于阅读。

2.为创新全民阅读工作做了示范性的引领。

本次评选活动的立意新颖。本次评选活动的一大亮点在于突破了传统图书评选的模式,以城市(南京)为线索,以文化为标尺,以市民(读者)为刻度的评选思路让人耳目一新,“南京传世名著”也因此被成功地策划为一个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南京市民开始关注这些与南京有关的传世名著。

创新了文化活动的传播方式。本次评选活动,看似是一个图书评选活动,但经过周密的策划,已经异化为一个文化事件,而促使这种变化的就是文化企业联动之间的联动,这种联动的主导者或发起人是相关主管部门。随着对“传世名著”题材的跟踪、报道和理解深入,各类媒体均纷纷主动出击,平面媒体,互联网媒体,各类自媒体,加入到宣传推广的行列中来,实现了本次活动的全媒体联动,并最终使本次评选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南京传世名著”评选活动被列为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民数字阅读重点专题活动”。

3. 开拓全民阅读工作的重要阵地

至2015年底,南京市全民阅读办统计到民间阅读推广组织200多家。其中一些是新型的阅读推广平台,比如,书吧、书院、书房;一些是“以书会友”的读书会。这些民间全民阅读推广组织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已经超出我们的想象,正在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全市各区成长起来。这些阅读推广组织的产生和壮大本身是普通市民回归传统阅读的最好佐证,它们具有深入民间的敏锐触角,并且有足够的热情,加上互联时代方便的交流传播方式,因此,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传播力,对全民阅读工作的推进起到重要的作用。以本次评选活动为例,通过一些读书组织的参与推广,“南京传世名著”评选和“一月一本南京传世名著”品读活动很受大众欢迎。当然,在看到这些阅读推广组织的潜力的同时,也应该思考我们该如何借力,如何扶持。

4. “经典飞入寻常百姓家”,南京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南京历代流传下来的著作从诗歌、小说到史书、方志、内容无所不包。这些作品无一例外都带有“南京基因”,如《海国图志》《永乐大典》《本草纲目》《儒林外史》《红楼梦》等,这些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有巨大影响的作品,有的带有鲜明的南京印记,有的看似与南京并无交集,但经过考证,有确凿证据证明它们或创作背景与南京有关,或是在南京创作,或是在南京首次编著或出版(刻印)。中国佛教史上第一部文献汇编《弘明集》,第一部诗歌理论专著《诗品》,现存最早的绘画理论专著《画品》,第一部诗文总集《昭明文选》…中国文化发展史的几个高峰时期,如六朝和民国,都是以南京为中心,从南京辐射出去的。它们不只是南京人的骄傲,更是中华文化乃至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而打造“南京传世名著”的阅读品牌活动有助于让世人感受到南京的气度,了解南京厚重的历史,使得南京文化深入人心!

(南京市文广新局、南京出版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