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
■ 新闻出版工作 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始终坚守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在省市党代会、首届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开启新征程,谱写新篇章”等重大新闻报道中表现出色。以媒体融合为主线,建设更强舆论主阵地,重点打造的“一端一网”长足发展,完成“无锡观察”60万装机量,在全省同类城市党报新闻客户端中名列前茅,获中国报业融合发展项目“十佳”创新奖,江南晚报微博获“2016江苏年度十大影响力媒体微博”,华东旅游报“芯媒体”获融合发展项目创新奖、“2016中国传媒最具投资潜力TOP10”大奖。《无锡日报》发行量17万份,在全国同类城市中首家实现“党委送党报”。《无锡日报》通过机制创新和流程再造挖掘潜力,纸媒和新媒体人员双向流动,建立融合报道工作室,打通策采编发一体化渠道。《江南晚报》探索事业部制新机制,形成新闻采集、经营发展和行政服务三大板块。《无锡新传媒网》探索与社会力量合作新模式。《华东旅游报》以创新创业为驱动,以“互联网+”为着力点,机制改革取得了新进展。《江南论坛》聚焦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课题,共刊发290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文章,发行量突破万册;《科学养鱼》获省科技期刊“金马奖”十佳特色期刊奖;《今商圈》紧贴发展热点和财经变化,被评为2015—2016年中国报刊经营价值排行榜融合创新十大优秀报刊。
■ 书香城市建设 全市居民综合阅读率89.7%,分别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0.1和1.3个百分点,居民阅读指数79.9点,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39点。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TOP100全国城市数字阅读排行显示,无锡位列数字阅读TOP100城市第18位,地级市全国排名列第3位。扎实开展系列活动。开展好“4·23”全民阅读日阅读季系列活动,举办120项读书活动,其中58项作为重点活动。开展第十届太湖读书月系列活动,期间举办160余项活动,其中78项重点活动涵盖阅读品牌培育、阵地提升、分众服务、文化推广等多板块内容,并与新浪、无锡观察等深度合作,利用“两微一端”等多种平台,尝试线上线下互动,场内场外共振。新浪微博阅读专题月点击量突破150万人次。积极整合社会力量参与全民阅读工作,开展“经典导读进社区(村、农家书屋)”系列活动,积极选树基层导读点,招募和培养导读员,成立一支120人的由企业家、教师、律师、媒体工作者、医生等各行业、各阶层人员组成的导读员队伍,并举办两期培训班。开展导读点选树,选择20个社区作为首批基层导读点,作为全民阅读进基层的活动载体。深入推进典型培育。开展江苏省最美书店评比申报活动,那美书店被评为“省十大最美书店”;积极参与全省书香系列创建工作,共申报书香城市(县级市)建设示范区1个,书香乡镇(街道)4个,书香乡村(社区)9个;积极开展第四届市“十大书香家庭”评选工作。推动星级农家书屋建设,继续开展三星、四星级农家书屋评选工作,达到省三星级农家书屋标准的有150余家,全市共有五星级示范农家书屋18家,总量位居全省第一。举办农家书屋管理专题研修班,近130名农家书屋管理员参加培训。推动农家书屋提升工程,召开市农家书屋提升工程推进会,宜兴市、惠山区被确定为省农家书屋提升工程试点地区,江阴市南闸街道、宜兴市杨巷镇等8个街道被确定为省农家书屋提升工程试点乡镇(街道),努力将提升工程试点地区变亮点地区。依托农家书屋,在元旦春节期间开展阅读活动,在暑期开展“我的书屋,我的梦”农村少年儿童阅读活动,发挥农家书屋引领阅读作用。
■ 新闻出版行业管理 创新审读工作,举办审读员“三项教育”培训班,编印专报27期,集中审读报5期,共编印稿件近190篇,在《江苏报刊审读与管理》用稿4篇。对全市连续性内部资料出版物进行年检,召开全市内部资料管理工作会,开出准印证89家。积极协调《江南晚报》等违法广告整改事宜,首次与工商局合作开展对赠书类违法广告进行查处,创全国首例。开展7家省级新闻单位驻无锡记者站的清理整顿工作。
■ 印刷发行管理 全市有印刷企业1 698家,其中出版物印刷企业34家、出版物专项印刷企业16家、包装装潢印刷品印刷企业1 228家、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419家、数字印刷企业1家、外资印刷企业27家,年印刷总产值5 000万以上企业72家。行业从业人员44 135人,工业总产值199.19亿元。不断强化行业监管的针对性,召开全市印刷发行管理工作会议,开展印刷企业法规培训,普及法律法规,培训1 000余人。全市有发行单位966家,出版物批发单位23家(含1家外资单位)、零售单位943家。全市发行网点1 506个,乡镇及乡镇以下网点563个,县及县以上网点943个。出版物销售总额39.1亿元,其中无锡当当网书刊销售额28.39亿元,新华书店系统销售额4.88亿元。从业人员7 296人。
■ 广播影视管理 无锡市有电视频道(包括教育频道、移动电视频道)8套,广播频率6套,新闻综合频道、都市资讯频道实现高标清同步播出,江阴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是全国首家实现高标清同步播出的县级电视台主频道。全市有线电视用户数近160万户,数字电视用户数超过157万户,市区高清数字电视用户数超过60万。加强广播电视节目传输安全管理,成立无锡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检查)领导小组,对无锡各广电媒体各播出、传输环节开展全方位巡查,切实提高安全播出保障水平。坚决打击非法调频电台,G20开幕前夕,在宜兴市联合苏州、常州信电、公安等有关部门,开展查处“黑广播”安全应急演练,查处取缔7家“黑广播”。全年编印收听收看专刊24期,刊发评议文章100余篇,有效加强本地新闻节目播后管理工作。落实总局、省局关于广播电视养生类节目备案管理,全面梳理无锡广播电视在播的11档医药类养生节目,做好备案审查监管。
针对电影放映市场偷漏票房、零观影包场等违规现象,开展全市电影放映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检查各影院两套售票系统问题,对宜兴逸美影城、无锡东港影城等单位的零观影包场现象进行核查整改。全市58家电影单位联合成立无锡市电影放映协会,进一步完善无锡电影放映市场管理,规范市场服务,提高放映质量水平,促进无锡电影放映行业健康发展。完成农村电影公益放映7 551场次,观影群众超过227万人次。市区新增电影放映单位10家(市区共计48家),新增数字电影屏幕60块(市区共计330块),全市电影票房超过5.04亿元,电影平均票价比上年下降10%。
■ 影视精品生产 2016年新增电视电影制作企业28家,全市累计达147家,立项影视剧作品95部。其中电影70部、电视剧25部,营业收入超过15亿元,税收超过1.5亿元;无锡星皓影业出品的《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票房破10亿元,成为全省首部票房过10亿的影片。由无锡广电出品的纪录片《玛纳斯归来》《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入选2016年度总局第一批推荐优秀国产纪录片名单;《太湖画脉》获评第九届“纪录-中国”优秀摄影奖。公益广告《抗战胜利——记住》《为好人点赞》获评省公益广告评选一等奖,并入选2015—2016年度总局优秀扶持项目等。在省级广播电视优秀节目(栏目)评选中,无锡申报的88项作品中,荣获一等奖11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22项。
■ 版权管理 机关全面实现软件正版化,争取资金发放window系统授权书4 760套、office授权书1 865套。召开93个机关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会,完善无锡市《软件资产管理办法》,编制《无锡市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责任人信息表》《无锡市政府机关正版软件使用情况统计表》等6张管理工作表格,健全软件正版化责任人数据库,为无锡版权工作量化管理提供更好的标准。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无锡威孚集团、国联集团、阿里斯顿热能产品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单位实行企业软件正版化,共采购国外操作系统软件2 062套、办公软件3 000套,共计人民币1 501.97万元。加强一般作品免费登记工作,全市著作权登记2 105件。加大版权执法监管力度,全市出动检查执法人员15 568人次,查缴侵权盗版等非法出版物7 000余册,音像制品949张(盘)。统筹全市侵权盗版办案工作,查处版权类案件35起,罚款29万元,无锡新区检察院获得国家版权局授予的“全国查处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一等奖”。版权宣传培训机制日益完善,结合“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开展以“数字创意 重塑文化”为主题的著作权宣传活动,与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定期联合召开版权预警提示会,邀请企业参加,宣传版权法律。与市检察院走进荡口印刷企业,调研知识产权特别是著作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情况。文化创意设计版权成果凸显,以“智汇无锡,设计未来”为主题,举办无锡市第二届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收到各类作品1 700多件,评出获奖作品153件。
■ “扫黄打非”工作 认真组织开展“清源2016”“净网2016”“秋风2016”“护苗2016”等专项行动,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9 439人次,检查书报、音像、印刷等经营单位7 003家,办结案件140件。积极推进“扫黄打非”工作进基层工作,两市(县)五区均已建成1—2个“扫黄打非”工作进基层示范乡镇(街道);所有乡镇(街道)均已建立“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所有村(社区)均已落实专(兼)职人员负责“扫黄打非”工作;“扫黄打非”有关工作已纳入城乡社区网格管理员的主要职责,初步建成覆盖城乡基层的“扫黄打非”工作网格化管理体系。11月9日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办公室组织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法制日报等中央媒体团赴江阴,对“扫黄打非”工作进基层工作做法进行了集中采访。
(无锡市文广新局 刘海荣供稿)